目前,一场对电石落后产能的淘汰运动在全国各地展开,可谓声势浩大,力度空前。记者在业内采访时,听到了许多对这次调控新政肯定的声音。与此同时,记者也听到了业内的一种反思——电石为何总是在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中首当其冲呢?
利用电石炉尾气制甲酸钠是技术成熟、经济环保的电石下游产业项目,正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图为天津碳一有机合成工程公司职工正在安装调试电石炉尾气制甲酸钠装置。 (刘方斌 摄)
现状:
声势一大市场就趋紧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兼中国电石工业协会秘书长孙伟善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电石市场基本上延续了去年12月的态势,出厂价格在去年12月份的基础上小幅上涨。特别是今年5月份,整体电石市场呈现卖方市场的状况,电石供货比较紧张。在供货紧张的情况下,电石价格有了一定幅度的上涨。如,宁夏吴忠地区电石吨价上涨了150元,内蒙古电石吨价上涨了80~150元。各地电石出厂价大都超过了3000元/吨,有的达到了3500元/吨。
分析电石市场趋紧的原因,孙伟善认为,一是部分电石企业停产转产。由于各地正在大力推进国家指令性的71.8万吨电石落后产能的淘汰,以及前不久西南地区旱情造成电石企业电力供应不足,相当一部分电石企业被迫停产转产。如陕西省目前有9成的企业停产,内蒙古部分电石企业转做镍铁,至少有20台以上的电石炉转做镍铁了。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改善电石的产业结构,但会给商品电石供给量带来一定的影响。二是下游聚氯乙烯开工企业增加,导致国内电石市场需求强劲上扬。2010年1~5月国内聚氯乙烯产量达455.7万吨,同比增长了18.9%。预计全年聚氯乙烯消费电石将超过1000万吨,约占国内电石总量的60%。
记者了解到,目前淘汰71.8万吨电石落后产能的工作正全力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部刚刚完成了对各省淘汰工作进展的督查,即将公布具体的淘汰企业名单。近几日,国家有关部门再次出台了针对电石企业的打压政策,严格要求各地取消以往的优惠电价。目前宁夏地区已经取消以往的优惠电价每千瓦时4分钱,也就是说当地电石企业每生产1吨电石要增加150元的成本;甘肃省取消了优惠电价2分3厘;内蒙古6月1日起把电石企业的电价每千瓦时上调了3分钱,而且从7月1日至12月31日,对2.5万千伏安以下电石炉执行临时性差别电价,在现有工业电价的基础上每千瓦时再提高5分钱。电价政策的新一轮调整,对电石企业的影响非常大。
担心:
淘汰加码恐怕事与愿违
对当前开展的淘汰电石落后产能行动,中国电石工业协会理事长张玉有一肚子话要说。2010年国家要求各地再淘汰落后产能71.8万吨,加上各省为保自己节能减排任务而自行加码的电石淘汰量,今年电石淘汰总量将超过100万吨,整个“十一五”实际淘汰电石产能约400万吨,超过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淘汰电石落后产能200万吨目标的一倍。
他感觉现在电石企业成了各地产业调整的“受气包”,凡要节能节电时就打压电石企业。对1.25千伏安的电石炉,国家并没有政策要求淘汰。但为了完成当地的节能任务,一些省政府部门自行下文要求在2015年前淘汰这些电石炉,还有一些市县政府要求在2012年之前就要淘汰。企业与之理论,他们答曰:“我们也是一级政府,有权做出淘汰政策。”其实这批1.25千伏安的电石炉,大多是在2004年淘汰小电石炉时,企业按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建的,有的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为保增长而建,开到现在,这些企业连基建投资都没有收回。
专家分析认为,淘汰电石落后产能弄得不好就是一把双刃剑。电石是一个高能耗产品,但也是基本化工原料产品,所涉及的下游产业面广量大。关掉几座电石炉,虽然能减少能源消耗,但也会造成电石短缺,影响众多下游产业正常开工。这样,电石的GDP没有了,电石下游产业的GDP也将减少。“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是GDP能耗指标,GDP的减少同样完不成GDP节能任务。因此,淘汰电石落后产能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严格按中央的统一部署来执行,不能层层加码。现在有的地方政府,光盯着电石能耗高就将其大力淘汰,不顾众多下游产业对电石产品的需求,以致于GDP下降,GDP节能任务仍旧完不成,这是得不偿失的。
宁夏大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振林告诉记者,现在东部地区把电石企业砍得差不多了,但电石是许多产业的基本原料,下游企业还是要用的。他们在当地买不到电石只有到西部地区来买电石,不惜驱车2000多千米到西部来拉。拉电石一般是专用车,拉不了回程货。拉一吨电石来回光油耗就得400多升,相当于2/3的电石生产能耗了。这实际上是把生产环节的能耗转嫁到运输环节,这样折腾的结果,算总账,能耗肯定是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他认为淘汰电石落后产能必须注意区域平衡的问题,不能把一个地区的电石企业都砍光了。
吉化电石厂先后组织完成了控制循环水出入口温度等9项攻关改造项目,有效地降低了能耗,节约了资源,年可节水160万吨。图为操作员正在电解槽前调整电解液位。 (金相先 摄)
电石的下游产品之一液态可降解地膜在农村的应用前景广阔。图为对比试验,左为普通地膜,右为已降解的液态地膜。(高菁 摄)
反思:
改横向发展为纵向发展
为什么电石行业在历次调整中总是首当其冲?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从自身找原因的话,这与我们企业光追求横向发展、不注重纵向发展不无关系。也就是说,这与企业一味扩大电石产能产量,没有发展电石下游高附加值产品有关。
目前,为避免在此轮大调整中被淘汰,电石企业纷纷开始向高端产业领域发展,以期改变单纯依靠电石的被动局面,避免国家一出台调整政策就陷入困境。
朱振林告诉记者,电石有多种用途。我们曾经形象地将电石产业链比喻成一棵树,在电石这个主干上可以萌发很多的枝干。比如:乙炔、聚氯乙烯、石灰氮、聚乙烯醇、氯丁橡胶、1,4-丁二醇等。其中石灰氮还可做双氰胺、硫脲、农药多菌灵、百菌清及单氰胺的原料,石灰氮还可做用于钢铁工业做渗氮剂、脱硫剂等。
朱振林十分看好发展电石下游的石灰氮系列产品。石灰氮中含氮20%,是传统的氮肥产品,现在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在内,都将其作为氮肥登记、使用。在日本,石灰氮系列产品已成为当家的化肥、农药品种。因此,尽管日本是能源资源极度贫乏和对节能高度重视的国家,但他们还是鼓励发展电石工业。“如果我们也把石灰氮发展成当家的化肥、农药品种,就农业在中国的重要性来讲,政府还会总是砍我们电石吗?”朱振林说。
据了解,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产业化生产以来,石灰氮在我国的产销呈缓慢增长趋势,随着下游产品及衍生物的发展,近10年来增长迅速,由上世纪末不足20万吨产量,迅速扩张到目前的70万吨产量。朱振林认为,电石企业发展石灰氮产业链是一条好出路。他了解的最新信息显示,在国外,石灰氮-氰胺系列产品的开发已经进入较先进的医疗保健领域,如用于生产治疗癌症、白内障、糖尿病等新药。但国内对现有的产品生产和应用仍处于较低水平,产品市场过于集中,主要在双氰胺、硫脲等几个产品上,其用量占到了总产量的80%以上。在应用领域上又集中在农药及其他化工中间体上,在农业和医药、钢铁工业以及其他领域的研发应用明显不足。他建议,生产企业要加大科研投入,在产品的研究上要着重于产品的应用研发。
记者从张玉处了解到,他的企业——内蒙古白雁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过去一直单一发展电石,一度成为国内产量最大的电石企业。但单一的电石产品结构,使他在历次国家淘汰调整中吃了不少苦头,他的几台较小的电石炉均被淘汰拆除了,让他暗地里心疼不已。他意识到,光靠扩大电石生产规模,企业是难以做大做强的,必须向高端产业领域发展。经过一番调研,他选择了发展聚乙烯醇产品。现在,他与国内聚乙烯醇优势企业——皖维公司合作,正在建设20万吨/年醋酸乙烯和10万吨/年聚乙烯醇装置。这两套装置今年底有望建成投产。此后,他还将发展聚乙烯醇系列精细化工产品。届时,他的企业将实现从单一电石企业到综合精细化工企业的华丽转身,企业的能耗水平和经济效益将不可同日而语。
张玉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我们从内蒙古有关部门获悉,近年聚乙烯醇在农业领域将有重大突破,这就是农村巨大的可降解地膜市场。”据了解,多年来我国在农用可降解地膜技术上始终没有突破,由于农民使用的地膜不能短时间降解,造成白色污染,不少牛羊等牲畜经常因误食地膜而死亡。而采用腐植酸与聚乙烯醇制成的新型可降解地膜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将腐植酸与聚乙烯醇按比例配成一定浓度的液体,在播种的同时用播种机喷洒该液体。该液体与空气中的氧气相结合,立即形成一层地膜,覆盖在地表面。这种地膜根据配比不同,可以在2~4个月内就地降解,而腐植酸本身就是一种肥料。因此,聚乙烯醇在农村的市场前景将不可估量。
这些企业老总的体会是,只要选对了发展方向,电石工业就可以摆脱“受气包”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