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馆全景
捷克地处欧洲腹地,是连接东西方的纽带。中捷两国经贸合作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1989年中捷两国贸易额达9.1亿美元(11.448亿克朗),创下当时最高历史水平。捷克加入欧盟之后,中捷两国经贸发展空间增大。一些中国大型企业正在积极开拓捷克市场。同时中国庞大的市场潜力也吸引着捷克企业。目前双方已在环保、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但是,像世博会这样,中国人可以走进捷克馆,近距离地触摸这个不足8万平方千米的中欧小国,这还是第一次。
世博园内到处都能见到这些为游人服务的志愿者。
橡胶冰球完成的创意
这些用橡胶材料制成的“冰球”成了创意的源泉。
捷克馆位于世博园C片区,是一座占地2000平方米的租赁馆。上海世博会供外国租赁的国家馆共有42个,租赁馆都是方方正正的形状,如同一个大盒子。大部分国家在使用租赁馆时都是把心思花在内部装修上,以展示本国的特色。捷克资深设计师什瓦尔茨在接受上海世博会捷克馆的设计任务时忧心忡忡。他告诉记者,自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以来,这是他第三次担任世博会捷克馆的设计师,而前两次为了设计那个方方正正的展馆他已经绞尽脑汁。在2005年的日本爱知世博会上,什瓦尔茨和他的团队在那个“大盒子”外面插上了无数长达50厘米的巨型钢钉,每当微风吹过,这些钢钉就会轻微颤动。日本观众非常欣赏这个“酷盒子”,爱知世博会上的捷克馆被评选为最受欢迎和最具创意的国家馆。什瓦尔茨担心,这一次还会不会再有特别的创意。
什瓦尔茨终究没让大家失望,这一次他把捷克国球——冰球搬了出来。一共63415个黑色橡胶质“冰球”在方方正正的白色捷克馆外墙面上拼贴出一幅巨大的捷克首都布拉格老城区地图。每只“冰球”都呈圆柱状,高约2.5厘米,直径约7.6厘米。本不算起眼的橡胶冰球和平平常常的方形租赁馆巧妙结合,让捷克馆的白色外墙变得立体感十足。冰球在捷克,跟乒乓球在中国一样。捷克冰球国家队在多次国际重大比赛中获胜。许多国家的人民就是通过冰球知道了这个中欧小国的。什瓦尔茨告诉记者,虽然国家馆应该展示捷克整个国家的特色,但不可否认中国观众对捷克最好奇、最熟悉的地方就是布拉格。
水资源贫乏逼出的高科技
为了展现捷克人对大自然的高效利用,捷克馆外部设计了一个模拟天然降水的装置。它会根据天气情况模拟出与捷克相似的降雨场景,然后把水引入展厅内,向参观者展示如何循环利用自然降雨。这个构思或许因为捷克是一个淡水资源极其贫乏的国家,其50%以上的水资源来自境外。据水资源专家分析,1/3的水资源来源于境外的国家,发生水纠纷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捷克人非常注重对自然降雨的充分利用。
捷克人在生物水处理上有一手绝活儿。捷克按照欧盟标准制订污水排放标准,全国共有近1000个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5%。捷克科研和技术人员在总结以往污水处理经验的基础上,研发出利用生物反应池开展再生—无氧—缺氧—好氧多阶段流程技术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解决了污水处理过程中长期以来存在的硝化不足问题。该技术成功有效,成本较低,已经在捷克和其他发达国家广泛应用。
不仅如此,捷克的环保技术可谓硕果累累,享誉全球。捷克的污水沉积物过滤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特有的流体过滤技术,达到欧洲及美国的污水处理标准,领先于目前很多国家仍在使用的序批式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在美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家都有用这种技术为核心建造的污水处理厂。捷克企业能够按照客户要求设计和提供各种规模、加工程度不一(如净化成工业用水或饮用水)的设备。捷克环保设备符合欧盟技术标准,质量可靠,可与其他发达国家产品媲美,而价格仅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的2/3。
捷克的微生物净化、城市垃圾处理和干法脱硫工艺也具有较高水平。微生物净化是集农牧业生产、环保与资源再利用于一体的综合技术,是一项在许多国家广泛应用的新技术,它能够将农业废料(如杂草、牛粪、有机垃圾等)转化成高效农肥,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促进农作物增产等特点。捷克具有多年的从事微生物净化技术研发和设备生产的经验,其中维特科维采公司利用捷克政府向中国提供的发展援助资金,已经在中国建成了河北廊坊微生物净化站和江西南昌生物沼气及农作物废料处理站。
捷克企业非常重视利用先进技术解决烟气或煤气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捷克的电力生产跟中国一样,也是以煤电为主,但其在脱硫技术方面却走得更快。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捷克企业采用独创的干法脱硫工艺不仅解决了烟气排放污染问题,而且具有脱硫效率高、运行成本低的优势。一些专家认为,捷克燃煤电厂甚至比西欧的燃煤发电设备更为环保。近年来,捷克科研人员发明的微生物脱硫技术也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世界级的发明——隐形眼镜
捷克馆里有一个被称为“捷克明珠”的“万花筒”球形屏幕,这是一个非常炫目的高科技展品,它通过25颗明珠让游客看到来自捷克的25个经典场景,包括捷克人最骄傲的造福了全人类的世界级发明之一——隐形眼镜。
现在,隐形眼镜已经被许多年轻人作为既矫正视力又不妨碍美观的首选,在享受鱼和熊掌兼得的快意时,我们应该记住原捷克斯洛伐克伟大的高分子化学家奥托·威特勒。1960年,奥托·威特勒研制出一种吸水后会变软、又能适合人体使用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材料;在此基础上,1963年,奥托·威特勒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在世界上首次开发出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EMA)水凝胶材料,并用此材料制作出第一副软性隐形眼镜;1965年,奥托·威特勒发明的HEMA类材料获得了美国专利。随后,美国博士伦公司购买了这一专利,于1971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副商品化软接触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隐形眼镜。PHEMA是最早也是至今应用最为广泛的制作软性隐形眼镜的亲水性材料,其主要优点是吸水性好,含水量约38%,具有柔软、舒适的优点,很快替代了当时流行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隐形眼镜材料。这引发了隐形眼镜制造商研究和制造软接触镜的热潮,极大地推进了HEMA单体及相应聚合物的发展。
由于佩戴舒适,HEMA类隐形眼镜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隐形眼镜材料。以HEMA为基础,加入不同性能的单体、交联剂和化学基团,即可生成一系列不同性能和含水量的软性隐形眼镜材料——HEMA混合材料。根据所加单体的不同,不同类型的HEMA混合材料所表现出的特性也不一样,如含水量、透氧性、离子性等。据了解,目前,单一功能化的隐形眼镜材料正朝着可释放药物的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全人类可共享的纳米纤维
纳米技术抬头可见。
捷克馆内游客最感兴趣的文明果实就是一个炫丽的蓝色星球般的展品,这就是一直以来只闻其名、未现真身的世界上首台纳米纺织机器,它被形象地称为“纳米蜘蛛”。
“纳米蜘蛛”织出来的“蛛丝”就是纳米纤维。静电纺丝法是目前得到纳米纤维最重要的基本方法,可以得到50~1000纳米的纤维。这一技术的核心是使带电荷的高分子溶液或熔体在静电场中流动并变形,然后经溶剂蒸发或熔体冷却而固化,得到纤维化物质。传统的卧式静电纺丝机使用喷丝头,每小时只能生产0.1~1克纳米纤维,因此不能形成大规模生产,限制了其工业应用。捷克利贝雷茨技术大学副校长、无纺专家伊尔萨克教授首先想到研制出不使用喷丝头的电纺机,以实现纳米纤维材料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目标。2004年11月3日,捷克利贝雷茨技术大学宣告其与捷克爱勒马可公司合作生产的纳米纤维纺丝机“纳米蜘蛛”问世,并现场展示了宽幅为1.5米的纳米无纺布的生产,展现其领跑世界的技术优势:无喷丝头;纳米布的重量为每平方米0.1~5克;产量为每分钟每米宽幅1~5克;原料是溶液;纤维直径为100~300纳米;成本较低。由于可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该技术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随着纺织品的不断更新与发展,纳米纺织品已经走进平常百姓人家,并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从抗菌内衣、袜子,到免洗衬衫、西服、领带、阻燃窗帘、抑菌床上用品,再到防紫外线、屏蔽电磁波的防护服,消防救火人员的阻燃工作装以及医用的伤口敷料等。
化工行业也是纳米纤维的受益者之一。近年来,功能性纳米纤维已经用于化工作业的防护服。所谓功能化纳米纤维,即添加专门材料而使纳米纤维具有新的功能,从而使纳米纤维得以进入更广更新的应用领域。早期的纳米纤维研究多集中在过滤与扩散性能上。目前纳米纤维防护服的研究焦点已转向纳米纤维自洁净、解毒和除污等领域。这对在化工企业从事现场工作的工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穿上这种轻便的衣服,他们可以真正成为一名百毒不侵的超人。
除了有防护作用,纳米纤维在化工催化和吸附等过程中也拥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力。由于纳米纤维的比表面积巨大,在生产纳米纤维的过程中,在其上敷上催化剂纳米颗粒,可以大大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据有关测试表明,纳米纤维网钯催化剂的选择性加氢反应活性是目前工业使用的钯/A1203催化剂的4.5倍以上。
25000年前捷克原始的织布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上世纪捷克人发明的喷射织机也飞速传遍了世界。今天捷克“纳米蜘蛛”技术期待从上海世博会走向世界。人眼看不到的纳米纤维将给工业、医疗以及其他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
引领潮流的医药化工
医药也是捷克馆中“文明的果实”之一。在一个悬空的长方体内,一个不时闪动的DNA双螺旋体模型也吸引了观众的注意,捷克人向游客展示了他们正在研制的抗艾滋病新药,也同时反映出捷克先进的医药化工水平。
在现代生物学史上,捷克人做出了突出贡献,顶尖生物技术成果层出不穷。捷克科学家杨·伊万杰利斯塔·浦肯野创立了胚胎学;格雷戈尔·孟德尔对豌豆植物的遗传性进行研究,被称为遗传学之父;米兰·哈塞克博士是无性杂交(又被称作免疫耐受性)的共同发现者。捷克生物技术在过去的十年中发展迅速,其应用范围涵盖多个领域,包括医疗保健、农业和工业。2005年捷克政府通过法令,将分子遗传学和生物技术列入长期基础研究的优先领域。捷克还是欧洲5个被授权培育生产转基因粮食作物的国家之一。
捷克馆夜景
捷克馆其他看点
看点一:由赤足黄金制成的展品“黄金泪滴”。观众在欣赏“黄金泪滴”时,将佩戴一个装有高科技感应器的特殊发带,传感器通过捕捉参观者的情绪变化来操纵机械手臂,从而在近50款香料中提炼出3种香味作为基调,调制出一款反映参观者情绪起伏的个性化香水。
看点二:智能机器手臂。它会用金属材料搭建城市模型,向观众展示一个“大都市”是如何建成的。现场还会实时显示围观者的数量,意寓“人越多城市越大”。
看点三:超轻型飞机。坐在捷克独有的超轻型飞机驾驶舱里,仿佛在转瞬之间飞跃万里来到捷克,可以欣赏到风景如画的捷克乡村,俯瞰辉煌的历史古迹。
看点四:“中捷友谊农场”。几个大屏幕模拟农场的运作,游客们可以通过触摸的方式在农场上饲养各种动物,给动物喂食,并给它们配备各种娱乐设施。
看点五:捷克版的美猴王孙悟空。由捷克艺术家创作的美猴王造型别致、充满童趣,馆方还将西游记的故事通过虚幻动画技术投影在大屏幕上。
(图片摄影 本报记者 张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