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新型煤化工竞争力分析

   2010-08-24 中化新网

95

煤制油:战略意义大于经济效益

 陈继军 薛跃 何武宏     

 

    基于能源战略安全考虑,国家核准神化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兖矿1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以及潞安、伊泰各16万吨/年煤间接液化四个煤制油项目上马。不过,上述煤制油项目的前景并不乐观。


  运行、成本难达设计值


  煤直接液化所得的产品中,50%~60%为中油、10%~20%为重油,另有约7%是芳烃,不能当作汽、柴油直接使用,只有加氢重整或调和后方可使用,因此其经济性只能与原油进行比较。煤直接液化的理论收益较石油炼制高出800~1000元/吨。


  但实际运行并非如此。以神华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项目为例,虽然项目于2008年底打通全流程并成功生产出柴油和石脑油产品,却因种种原因至今未达到设计能力,生产成本大大高于理论值。


  那么,煤间接制油的经济效益又如何呢?


  7月31日,刚刚从南非萨索公司考察回国的北京石油化工工程公司董事长李大鹏告诉记者,萨索公司的煤间接制油工厂商业化运营十分成功,年利润高达14亿~16亿美元。但其高效益的前提有5个:一是所用煤炭价格不足20美元/吨,水资源几乎不用掏钱,电价只有国内的1/3;二是早期项目建设资金由政府负担;三是该公司已经开发了成套、成熟的工艺技术及配套设备,尤其能够工业化生产4种不同要求的催化剂产品;四是产品包括汽油、柴油、芳烃等近20个品种,最大限度发挥了装置的潜能;五是装置运行率高达95%。


  这些条件国内企业并不具备。截至目前,我国煤制油的技术支撑体系尚未健全,尤其是浆态反应用高效催化剂还需下大力气攻关,合成与加氢催化之间的耦联等关键环节还未完全掌握,缺乏产业化运营经验,这些都会增加装置开停车次数。同时,国内企业环境治理费用也将不断抬高。煤制油工艺每生产1吨油品,会排放6~8吨二氧化碳,若进行捕集回收,产品成本至少再增加15%。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认为,煤制油的战略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他提出:“一旦甲醇燃料得到推广应用,对煤制油将会形成沉重打击。因为无论从煤炭转化率、能源利用率,还是投入产出比或产品生命周期的清洁环保性考虑,煤制油都不如煤制甲醇燃料。”全文进入

 

煤制天然气:理性起步扎实走稳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我国煤制天然气还处在起步阶段。目前中国尚未建成一个煤制天然气工业化示范项目,且煤制天然气技术本身还存在二氧化碳排放量大、装置操作条件苛刻、国内尚没有掌握大型合成气甲烷化工艺等问题。但从美国大平原公司20多年煤制天然气商业化运作的成功经验来看,上述问题均可得到合理解决。


  规模:不低于20亿立方米/年


  需求的迅猛增长使我国“气荒”频繁上演,天然气、液化气价格不断抬高。目前,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到达中国西气东输首站新疆霍尔果斯口岸的价格已经达到2元/立方米。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对能源资源需求增长,国际油价和天然气价格将结束盘整,重拾升势。预计3~5年内,进口天然气门站价将突破2.5元/立方米。


  据美国大平原公司的经验和专家介绍,煤制天然气规模只要在20亿立方米/年以上,1立方米天然气的煤炭消耗可控制在4千克以内。未来几年如果进口天然气到达中国口岸的价格维持在2元/立方米,用于生产天然气的煤炭价格不超过300元/吨,或者进口天然气到达中国口岸的价格攀升至2.5元/立方米,用于生产天然气的煤炭价格不超过370元/吨,煤制天然气就能与进口天然气竞争。全文进入


 

煤制乙二醇:优势不明谨慎投资

陈继军 薛跃 何武宏   


    作为瓶级聚酯(PET)的主要原料,乙二醇需求量随聚酯的消费增长而持续大增。2009年,我国乙二醇表观消费量增至840万吨,由于同期国内产能只有271.8万吨,导致对外依存度达69%。虽然我国乙二醇严重产不足需,但石油路线产能尚难以迅速扩大。为此,我国加快了煤制乙二醇技术开发。那么,与石油路线相比,目前煤制乙二醇到底有无优势?


  石油路线受制约: 竞争不过中东欧美


  从表面上看,制约我国石油路线乙二醇产能的因素有两个,即技术层面与经济层面,但本质上只有一个,就是成本太高。一方面,我国乙二醇生产装置、核心设备与催化剂基本依赖进口,使得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中国石油裂解—乙烯—环氧乙烷—乙二醇路线的生产成本因原油—乙烯成本高企,使乙二醇原料成本比中东地区乙烷—乙烯路线高出一大截,再加上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工艺受制于环氧乙烷难以长距离运输,只能与乙烯/环氧乙烷装置配套建设。


  综合因素叠加,使得中国石油路线乙二醇成本比中东高出35%以上,比欧美等地高出18%左右。


  为了摆脱国外技术封锁以及石油资源日益枯竭导致的成本上升,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加快了煤制乙二醇、生物质乙二醇、甲醛羰化法乙二醇等非石油路线乙二醇技术的研发。2009年12月7日,全球首套煤制乙二醇工业化示范装置——丹化科技股份公司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的2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装置打通全流程,并生产出合格的乙二醇产品。


  据中科院福建物构所原副所长、煤制乙二醇技术攻关组组长姚元根介绍,决定煤基合成气生产乙二醇技术先进与否、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关键,是选用高选择性、高转化率、低成本、长寿命的催化剂。而现有煤制乙二醇技术项目是否具有优势呢?全文进入


 

DMTO:能否抗衡中东低价进口

 陈继军 薛跃 何武宏  


    在国内石油路线乙烯产能快速提高之际,未来3~5年中东和中南美国家低成本乙烯也将涌入中国。有关专家预测,届时国内乙烯装置的平均开工率将被迫降至70%以下,整个行业将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石油路线乙烯将难以与进口货抗衡,那么,煤制甲醇再制烯烃(DMTO)能否狙击“海外军团”呢?


  目前有竞争优势: 胜过国内石脑油路线


  目前,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国石化洛阳石化工程公司、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共同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DMTO技术,吨烯烃需消耗3吨甲醇。若采用其刚刚推出的、也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DMTO-Ⅱ技术,吨烯烃甲醇消耗将低至2.67吨。


  记者对国内9家采用新型煤气化技术(主要是水煤浆造气技术且运行情况良好)的煤制甲醇企业2009年度煤炭消耗情况作了调查和对比,发现其全年吨甲醇平均煤耗(原料煤+动力煤)最低为3.2吨,最高为3.5吨。假设国内目前在建和规划的DMTO项目未来可享受300元/吨的煤炭价格,且均采用了DMTO-Ⅱ技术,则吨烯烃最低成本约2900元,约合430美元。毫无疑问,这与国内目前以石脑油为原料的乙烯生产成本530美元/吨相比,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全文进入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