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报》:尽心尽力影响每一个“今天”

   2010-09-30 中国化工报

171

——以产经政策引导行业  以客观公正立场报道行业  以提供和解读信息服务行业

 

 


 2010(第十届)中国国际化工展览会开幕当天,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等领导亲临展馆参观。在中国化工报社的展台前,工作人员向顾秀莲和李勇武介绍了当天出版的《中国化工报》,他们对《中国化工报》的出版和发行工作表示关心和肯定。 (本报记者 张育 摄)

唱响行业科学发展主旋律

 

  综合要闻部主任 潘杰


    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肩负行业重大新闻报道重任的综合要闻部,冷静观察行业经济错综复杂的变化,围绕着全行业“调结构、转方式”这一报道主线,精心策划报道,发挥了正确舆论导向作用,唱响了行业科学发展的主旋律。

 
  作为反映行业经济运行、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窗口,今年以来,综合要闻部更加注重从行业现实的土壤中摄取养分,从企业成长蜕变中汲取成功的经验。


  同时,为引导行业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帮助企业廓清发展的思路,综合要闻部加大了行业整体经济运行形势分析和舆论的引导,推出了《调结构转方式系列报道》、《行业经济运行年中盘点系列报道》,并发表了“转型期化工行业形势分析与思考”系列评论员文章。这些报道为准确把握行业经济形势,提振行业信心,振奋企业的精神和士气,探寻在新形势下企业健康发展的途径,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政策和策略是行业、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综合要闻部作为行业贯彻落实国家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的重要渠道,今年以来,围绕着节能减排、低碳经济、淘汰落后产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经济战略、西部大开发新政等,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典型报道,为推动全行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造势。很多报道虽然政策性强,但避免了摆“大道理”,而是用鲜活和实在的事例说话,受到行业、企业欢迎。

 
  这些特色鲜明的系列报道,对于全行业发展低碳经济、推进节能减排、树立低碳理念,从而促进全行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6月2日,由中国化工报社主办、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冠名协办的中国绿色化工特别行动——2010“延长杯”低碳经济纵深行大型采访活动走进宁夏。图为中国化工报社总编辑刘双鑫(左二)为记者团授旗。(本报记者 李明忠 摄)

 

站在前沿,为读者创造价值

 

  市场科技部主任 施慧


    科技创新版是站在化工产业前沿,为读者提供的一个把握行业发展方向感、发现新技术商业价值、寻找项目投资风向标、推广科技创新成果的科技信息平台,自创办以来受到业界读者的高度关注。


  当今石油和化学工业在与高新技术的融合中高速发展,低碳经济、新能源、生物产业、纳米科技、新材料……一个个“时尚”新理念、新科技为全面变革中的化学工业注入了新生元素。在信息纷纭庞杂的时代,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科技创新版在新闻报道中始终坚持求实精神、专业特色,以前瞻性的视野、实用性的角度,理纷弃繁,精准选题,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今年以来,科技创新版精心组织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关注度高的系列报道,例如,把握化工前沿脉搏的《低碳化工典型案例系列介绍》、对投资热点理性思考的《新型煤化工“四大金刚”技术与产品竞争力分析》、话题令人耳目一新的《人工树叶让太阳能变化学能》、反映化工重大科技战略的《从专利看我国合成橡胶技术创新》、预见未来产业趋势的《生物基材料热点技术展望》、及时进行风险提示的《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能耗、成本、泄漏不可忽视》等等,这些报道引起了读者的热烈反馈。


  科技创新版今后将再接再厉,办出特色,服务行业,力求使读者从我们的报道中发现价值,赢得未来!

 

 


 3月20~22日,由中国化工报社和其他三家单位共同主办的中国职业教育与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对接高峰论坛在江苏常州举行。图为中国化工报社社长郝长江(左一)陪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右二)参观同期举办的中国化工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推介展。(苏建泽 摄)

 

做读者感兴趣的新闻

 

  专题部主任 谢湘宁

    3年前,报社决定创办专题报道版,大多数人都觉得是一件难事、悬事、难以做到的事。


  3年后,专题报道版已经成为《中国化工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特立独行、别具风格的一部分。


  许多读者表达了对专题报道版的关注和喜爱。他们希望专题报道版能结集出版,名字就叫《观潮》。


  观潮,不错,这两个字代表了专题报道版的定位。潮,就是行业新闻,观,就是使出浑身解数把“潮”记录下来,传播开来。

 
  我们赶上一个石油和化工行业日新月异的时代。它的盈亏、市值、指数每天都在涨落;它的技术、产品、理念每天都在刷新。在每天浩如烟海的信息当中,哪些是读者感兴趣的?哪些是最值得向读者传播的?对,这3年来,我们每天就是专心致志地做着这一件事情。我们一直在试着摸读者的脉,我们也一直在试着影响读者,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与行业共进,与读者休戚与共。


  有人形容,新闻只有一天的生命,它的使命就是影响“今天”。专题报道版的生命,就是由一个个“今天”接续起来,延续下去。在新的一年里,在今后更长的岁月中,我们会不负信任,继续努力。

 

敬请关注《中国化工报》数字报

 

 总编室主任 王晓云

    手机通讯进入3G时代,三网开始融合,云计算概念提出……现代信息、通讯、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沟通与交流方式,也给传统纸质媒体带来了重大挑战。在此,我想向《中国化工报》的广大读者传递一个信息,我们正在与时俱进,紧锣密鼓地打造融入时代的新闻信息新平台——《中国化工报》数字报将于明年1月1日与大家正式见面。


  《中国化工报》数字报将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工具即时高效、容量巨大、开放互动、易于检索等特点和优势,不做纸报内容的简单复制,而要进一步延伸和扩展其内容。


  初期的《中国化工报》数字报每周一至周五出版,每期12个版。除了当天《中国化工报》各版内容外,将增加综合信息类、行业(产品)类、综合专题类等专版。其中,综合信息版主要刊登石油和化学工业及相关工业的重要新闻及产经信息、国家或地方新近出台的与石油和化学工业有关的政策及法规信息,突出信息的丰富性、时效性、与本行业的关联性;行业和产品专版突出专业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综合专题版分设新闻评论、新闻看点、业界论坛、企业文化、石油和化学工业月度形势分析、海关月度进出口情况分析、报社或相关机构重要行业活动、编读往来、地方行业等专版,突出新意和可读性。


  我们的想法是,无论未来媒体的形态如何变化,行业新闻内容始终是《中国化工报》的立身之本,我们将在继续办好报纸的同时,加速新媒体项目建设,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驾齐驱、相得益彰的局面,为行业读者提供更丰富、更专业、更高效、更快捷的信息服务。


  我们期待您的关注,更期待您的参与。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原副总工程师赵崇智退休后仍坚持订阅《中国化工报》。他说:天天看《中国化工报》,经常能发现有用的信息,所以就做成剪报,以便查阅。 (本报记者 杨扬 摄)


“化工人信赖的行业报”

 
——读者眼中的《中国化工报》

 

高艳

 

  巴斯夫大中华区管理董事会董事长关志华:《中国化工报》不仅是我个人得到行业信息的首选媒体,也是巴斯夫和业界交流的重要平台,她使我们能够倾听和传递影响化工行业发展的领先理念和声音。我们希望《中国化工报》作为最有影响力的行业大报,继续保持独立、中立、理性的媒体地位,继续做负责任的媒体,在政府、行业和大众之间担当桥梁的职责,继续推动责任关怀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巴斯夫参与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参考。


  雅保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孙展:《中国化工报》作为行业内最有影响力的媒体,多年来为化工行业不断带来权威、全面的报道、分析、采访。成为化工业者最为信任的媒体之一。雅保希望《中国化工报》继续立足化工、深入化工,充当国家政策解读、行业信息交流、科研成果分享、社会责任关怀的桥梁。雅保愿与《中国化工报》携手共进,致力于创建更健康、更安全、更环保、更绿色的化工事业。


  扬中市荣达电器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书荣:《中国化工报》作为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领军媒体,以石油、医药、橡胶、化工机械等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全方位报道石油和化学工业的重大新闻、产业经济政策、投资热点、最新化工科技成果、市场动态和价格信息等。通过这份报纸,可以在第一时间,最直观、最全面地了解节能减排、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化工领域,也在无形中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等方方面面带来了帮助。


  南昌至新化工技术公司总经理张智新:我长期从事化工新技术研究,也是《中国化工报》多年的忠实读者,平时不论多忙都必须认真阅读《中国化工报》,重要文章还剪下来保存,因为这些文章对我的研究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例如,《中国化工报》多年对磷石膏的报道及评论让我认识到磷化工行业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因此成功开发了“直接法磷石膏制硫酸”工艺。还有,《中国化工报》对氟化氢的多次报道及论述,启发我开发了氟化氢制造新工艺。《中国化工报》可以说是我的良师益友,也是我与行业沟通的桥梁。


  内蒙古赤峰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开发试验区(化工园区)招商局局长隋玉峰:我从事招商引资工作多年,《中国化工报》一直是我工作中的良师益友,尤其该报有关国家产经政策、行业信息和重大项目建设等内容令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和借鉴《中国化工报》刊登的其他专业化工园区的文章,我们在园区规划、产业定位、项目建设及招商方式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启发。我们希望《中国化工报》今后能更多地刊登有关园区建设的文章,让我们能有更多的机会相互学习和借鉴,以使各地工业园区不仅在产业发展上走对路子,在园区专业化建设上也能再上一个新层次。


  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理郑炜炜:处在信息时代,公司需要及时了解大量关于化工行业的信息和技术动态,而《中国化工报》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代表公司向《中国化工报》致以最诚挚的感谢。今后,希望《中国化工报》能继续及时报道化工行业的新动态、新技术,使读者能够及时了解行业讯息,并通过这些讯息作出准确快速的反应。祝愿《中国化工报》蒸蒸日上。


  南京迈达化学实业有限公司宣传干事周福祥:长期以来,南京迈达化学实业有限公司的发展一直仰仗《中国化工报》强大信息资源的支持。国际化工版的内容像启明星一样,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了解了大量的国外化工市场状况,特别是国际行业信息为我们走向国际市场指明了方向。环保安全版不仅介绍最新的安全环保政策,还帮助指导企业安全环保工作,使企业管理更加井然有序。商桥栏目在企业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为企业的沟通、了解提供了一个重要渠道,同时也成为企业展示产品和宣传形象的重要平台,为企业提供了大量商机。可以说,《中国化工报》不但为广大企业提供了大量信息,而且还为企业做了大量宣传。


  扬州庆松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俞德田:我业余时间经营一家园林花木场。《中国化工报》一直以来以促进国家的环保工作为己任,这种精神在当今的媒体中难能可贵,我的花木场也从中受益。不久前,花木场的植物纷纷掉叶、枯黄,原因是附近一家化工厂的烟囱排出了大量未经处理的烟尘,导致了空气质量恶化。我们联合其他企业一起向该公司反映,但没有受到重视,污染依旧严重。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该工厂的烟囱不再冒黄黑色的烟尘了,花木也渐渐地好转。后来才得知,该公司阅读了《中国化工报》关于空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及国家的相关处罚措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近该企业安装了环保设备,解决了困扰他们许久的污染问题,也造福了一方百姓。


  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工程师李健:我在企业从事“三药”及“三药”中间体的技术开发工作,《中国化工报》对化工行业产品(技术)全面准确的分析,以及在化工行业全面的专业知识,使我们受益匪浅,特别是对各种化工产品的政策解读、及时的产品信息,以及报社每年组织的专业性交流会议,对我们的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从而促进了企业产品(技术)改造与创新。

6月9~10日,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美国佛罗里达磷酸盐研究所、中国化工报社联合主办的2010中国国际磷石膏堆放及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与推广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图为瓮福集团董事长何浩明就磷石膏安全堆放与利用问题回答与会者的提问。      (本报记者 张育 摄)

2010年度全国石油和化工新闻宣传工作会议于4月12~15日在成都召开。会议部署了新形势下做好行业新闻宣传工作的具体任务,通报了当前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并开展了低碳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主题讲座。(本报记者 王乐意 摄)

 

低碳经济纵深行采访活动期间,记者团通过大量现场采访,报道了当地政府和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探索和成绩。《中国化工报》为此开辟了专栏,进行系列报道。图为记者团在延长石油榆林炼油厂采访。 (本报记者 张育 摄)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