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国度的科技之光

   2010-09-17 中国化工报顾定槐 张秀凤

142

 

法国馆全景

  
    浪漫国度之法国,是全球举办世博会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数1890年巴黎世博会。当时正值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由土木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设计的300米高露空格结构铁塔,高高矗立于塞纳河畔,一时轰动全球。而埃菲尔铁塔至今仍是巴黎的标志。

 
  120年后,一栋斜网格状的漂浮建筑,出现在黄浦江之滨。自开园以来,法国馆一直是最热门的国家场馆之一,每日平均参观者人数占每天世博会参观总人数的15%。有报道称,5~8月上海世博会法国馆迎接的参观者数量,已经超过同期巴黎埃菲尔铁塔和卢浮宫的参观者人数。


  以“感性城市”为主题的法国馆的魅力在哪里?

“法国馆”香水让游客闻香而来。法国香水是该国精细化工业的结晶。


  浪漫的环保成果


  从视觉上看,法国馆外层由白色水泥网格围护支撑,恰似一座四方型白色宫殿,漂浮在一个超过整个展馆面积的水平面上,通过水的反射尽显水韵建筑之美,使人们感到清新、轻盈、别具一格。法国馆占地6000平方米,由法国政府与企业共同出资建成。法国馆最终的设计方案是从44个入选者中脱颖而出,最后由总统萨科齐亲自选定的。展馆在建筑理念、建筑材料方面都体现了最先进的环保成果。最让参观者大饱眼福的是21世纪版的法式垂直花园。游客乘自动扶梯从展馆一楼来到四楼的顶层,缓缓上升过程中,透过巨型玻璃会惊奇地发现,法国馆的中央内庭直至屋顶是一座立体园林。四周墙上,每面都有十来条宽1~2米的垂直绿树带,从底层一直铺到屋顶花园。法国馆项目负责人之一王乔介绍说:“这是完全按照巴黎凡尔赛宫花园风格设计的,让人们享受阳光、绿色、水和艺术之美。这种设计最大的优点是节省空间,同时最大限度地接触大自然。”


  屋顶花园约2000平方米,园内绿意盎然。用环氧材料制成的白色雕塑,由法国艺术家特意创作,据说其灵感来自中国的太湖石。漫步屋顶花园,黄浦江两岸及世博园美景尽收眼底。王乔告诉记者,法国馆建筑体外面的白色网格是由钢结构和玻璃纤维混凝土制成;主墙体装饰应用了大量聚碳酸酯板材;墙体保温采用挤塑聚苯乙烯板;室内全部采用环保水性涂料;馆内地面采用高耐磨的重竹地板;还应用了太阳能新能源。


  记者果真发现,屋顶花园餐厅的屋檐遮雨板,同时具有收集太阳能的功能,供应馆内约5%的用电量。这或许是法国人想通过世博会,证明法国大力推行太阳能新能源的决心。近几年法国把经济增长转向可再生原材料和新能源,光伏发电量成几何级跃升,2007年为30兆瓦,到今年底可望达到850兆瓦。最近,修定后的法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政策提出:未来20年间,新能源的开发重心偏向太阳能发电产业,包括太阳能发电技术的研究、太阳能发电站的建设和太阳能电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预计到2028年,在全法国境内的太阳能发电量可达到7000兆瓦。

 

“米其林先生”与游客热情地打招呼。

 

 

 

 
  “分子”级别技术王国


  一提到法国,人们自然会想起“香水王国”。果然,此次世博会法国馆发布了一款名叫“Pavillon France”(法国馆)的香水,其周身包裹乳白色的网状结构,透着低调的华丽。自开园以来,该香水一直畅销至今。


  为什么要以“法国馆”命名?法国参展上海世博会总代表何塞·弗雷先生解释道,这款香水秉承法国调香艺术精粹,当然要形象代言法国馆自身了。同时世博会在上海举办,这款香水最能体现上海的地方特色,因为它的主香取自上海市花白玉兰的气味。何塞·弗雷补充说:“对市民来讲,最理想的城市是那些污染程度最少的城市,空气清新,在那里人们可以感受到树和花的气味,是一个充满香味的城市。


  香水可谓是精细化工之骄子,超附加值的日用化学品之一。法国是世界精细化工、日用化学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法国格拉斯市享有“香水之都”的美誉。该市于1983年建立国际香水博物馆,记录了关于香精、香水和香料长达4000年的历史。香水提炼,学问深奥。馆内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调香是一门“分子”级别的工艺技术。就拿这款“法国馆”女士香水来说,它以白玉兰香为基香,头香融合依兰、风信子、香蕉叶等天然植物的精华,造就了性感绝伦的气息;随之散发的主体香味是百花芳香,由茉莉、鸡蛋花、晚香玉、牡丹、丁香和玫瑰花香调和而成;幽然回荡的尾香则由清新的苔香、岩兰,加上香甜的果香,以及柔和的木香和麝香组成,飘逸着令人难以抗拒的诱惑感觉。


  作为唯一赞助上海世博会、同时赞助法国馆的欧莱雅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欧莱雅首席执行官阿甘(Agon)表示,在中国,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使人们生活习俗有很大的变革。近10年内,中国化妆品市场整整扩大了3倍,无论白昼还是黑夜,每一秒钟就有5件欧莱雅产品在中国售出。


  香水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原料企业。法国阿科玛公司的产品被应用于多个国际知名的法国化妆品品牌,如迪奥、欧莱雅和香奈尔等。法国罗地亚公司是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的重要生产商,其产品大部分供应香水制造。最近几年中,以香兰素为基础配方的香水呈现增长趋势。法国娇兰(Guerlain)公司生产的一千零一夜(shalimar)香水,便是基于乙基香兰素最早应用于香水的成功品牌。在现代香水中,乙基香兰素已得到广泛使用,通过减缓挥发而把头香和主体香固定在香水化合物中,并与浓烈的花香如依兰和康乃馨一起使用。

 

 

既能遮雨又能收集太阳能的屋檐。
 


  高科技使者“Nao”


  法国馆营销和公关经理弗兰克向记者介绍说,1855年的世博会上,法国首次发布葡萄酒分级制度的展品;1900年巴黎世博会上,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用手摇放映机展示了世界第一部电影;还有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也是缘自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


  此次在上海办博,高科技依然是“法式盛宴”的一道大菜。一款标致BB1概念车,体现了未来电动汽车的革命性。其先进的驱动系统由米其林公司与标致雪铁龙集团共同设计开发——在后轮上安装电动马达,这种设计使内部空间最大化。据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它从四轮摩托车中汲取灵感,最大电动输出功率达15千瓦,为在城区驾驶车辆提供了最佳的功率重量比率。其特点是启动时的反应良好和卓越的齿轮加速度,在4秒内可达到每小时30千米~60千米的速度。


  在“视觉”区,玻璃橱窗内7个蓝白相间的机器人在做着各种动作,个个长着一张樱桃小嘴,圆圆的眼睛不时发出蓝、绿、红光。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种机器人名叫“Nao”,源于中文汉字“脑”。他们身高58厘米,重4.3千克,脑袋中装有中央处理器,脑门上有触摸传感器,眼睛能发射红外线,耳朵里有听筒、扬声器。他们能讲23种语言,包括会用中文向观众打招呼。


  据法国馆传媒专员郑岚介绍,“Nao”机器人是由法国创新先锋奥尔德巴伦机器人(Aldebaran Robotics)公司研发。根据身材、功能不同,“Nao”目前的售价在1000~12000欧元。这类自动化、可互动、可编程的类人机器人,可成为化工、医药等实验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工具,2011年将走向大众消费。目前已有超过700个“Nao”,被全球30多个国家的200多所高校和研究所购买,其中包括我国的浙江大学和同济大学。

 

世博会也是各国艺术的舞台。异国风情让中国参观者大饱眼福。 
 


  “米其林先生”的讲述


  著名的米其林公司是法国馆的主角之一。


  这次,米其林公司通过45平方米的房间,展现和诠释了其环境保护理念和产品。参观者在拥有特别装配的“视听室”内,身临其境地听胖乎乎的“米其林先生”的介绍。这位先生用高科技的声音设备,以全方位角度向大家展示声音对生活的不同影响,特别是汽车行驶过程中发出的高噪音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据了解,借助米其林独有的富含硅配方、静音筋等领先技术,新一代节油轮胎米其林“博悦”近日已登陆中国。它不仅将车内噪音降低一分贝,还能使车外轮胎噪音降低5分贝,帮助车主节省燃油成本、享受宁静驾乘、提高行驶里程。


  一路走、一路听、一路看,巨大的液晶屏幕不时展示着城市与气候、城市与自然、城市与未来、城市与运动、城市与水的动景。传媒专员郑岚告诉记者,场馆内的音响、视频效果和三维技术,都是由法国馆的合作商苏伊士环境能源公司旗下子公司ETC提供。苏伊士环能公司不仅帮助开发覆盖面达6000平方米的法国馆音响和多媒体系统,而且为上海世博会提供了水务技术。


  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配套市政工程之一,苏伊士环能集团参与了南市老水厂的改造项目。苏伊士旗下的得利满公司应用了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包括得利满的专利技术高密度沉淀池、V型滤池、臭氧加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和污泥浓缩脱水处理等。一期工程完成后,该水厂日处理能力达50万立方米,为上海中心城区的居民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高质量饮用水。世博会开办来,南市新厂出厂水质已达欧洲直接饮用水标准。据了解,过去的30多年来,苏伊士环能集团一直活跃于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的环境、能源和服务领域。苏伊士环能集团通过上海化工区中法水务公司与升达废料处理公司两家合资企业,为上海化工区提供饮用水,以及工业生产用水,同时开发了工业废水与危险废料处理项目。近日,该集团介入能源制造领域,与重庆市政当局签约,介入城市冷热网的设计、建造和开发。


  法国水泥业巨头拉法基集团,则在法国馆内以3面墙4千余张4寸大小的图片和建材实物,展示了其水泥、混凝土、骨料和石膏等可持续建设的最新解决方案。拉法基集团首席执行官拉法特(Lafont)谈到上海世博会主题时说:“这是中国第一次举行世博会,把21世纪开端最重要的理念之一“与环境和谐共存”推向了前台。作为建筑行业领头羊企业,我们在1994年进入中国,如今有1.3万名员工。我们将始终坚持低碳发展,更好地为中国节能建筑提供全面服务。”

 


法国馆夜景(图片由特约记者 汪雍诚 摄)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