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安全形势如何?《2022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给出答案

   2023-04-03 光明网

100

核心提示:3月27日,国家高端智库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最新版年度《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在北京发布。《报

3月27日,国家高端智库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最新版年度《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指出,2022年是全球油气供需和贸易格局深刻调整的一年。国际油气价格剧烈波动,全球通胀率急剧上升,世界经济恢复进程受阻;欧洲能源危机引发各国对能源安全的高度关切,全球在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中寻求平衡发展。我国能源行业多措并举保供稳价,能源供需保持总体平稳,能源结构转型加速,为经济恢复向好提供重要动能。

国家能源局油气司副司长韩玉柱到会并致辞。他指出,近年来在国际局势和人类发展面临诸多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在不确定性中找出确定性,从顺应变局中理出开创新局的思路,进而提出走好中国特色油气发展之路的意见建议显得尤为关键。《报告》从能源发展、油气市场、油气生产、国际合作以及石油公司转型发展等方面对行业进行了全景式展示,为各部门、各企业制定油气战略和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他特别强调,2023年我国油气领域的重点工作将聚焦提升能源供应安全水平、加快推动能源绿色转型、持续创新能源体制机制、开创能源国际合作新局面。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主任张华林在致辞中说,过去一年,能源行业经历国际风云变幻、能源格局深度变革,油气供需和贸易格局正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能源行业全力应对风险挑战、在风高浪急中创造优异成绩。有着15年历史的《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是经济技术研究院重要的年度研究成果,也是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的特色产品,《报告》立足中国、放眼全球,把握行业趋势、研判市场走势,为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中国能源企业价值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

《报告》分析指出,2022年全球能源业呈现出四个方面的显著特点。一是全球能源消费量再创新高。一次能源消费143.66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2.2%,基本回归疫情前平均增长水平。二是全球能源贸易和供需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国际油气贸易流向由“逆时针”转向“顺时针”亚太与欧洲供应来源转换,欧洲油气“脱俄倚美”,俄罗斯油气出口“转东向南”。美国与欧佩克形成两极格局,成为全球新增产量的主要来源。三是国际能源价格体系动荡紊乱。不同能源品种正常比价关系发生改变,煤价、电价、关键矿产资源价格飙涨。四是各国政策加强对能源行业干预。维护能源供应安全成为消费国能源政策的首要目标,从效率优先转变为安全优先,强化对能源产业链的控制。2022年,布伦特原油期货全年均价为99.04美元/桶,同比上涨28.09美元/桶,涨幅39.6%,均价接近2014年水平。全球天然气贸易量连续3年下降,贸易格局出现历史性调整,俄罗斯管道气逐步退出欧洲市场,美国加大对欧洲LNG供应,全球天然气贸易量为1.2万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0%。

过去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能源局势变化,我国油气行业牢牢把握能源保供稳价首要任务,保障了能源安全稳定供应,避免了能源价格大幅上涨,有力支撑了经济增长。原油产量“四连升”,连续4年正增长,时隔6年重上2亿吨,全年产量达到2.05亿吨;国内天然气产量与进口管道气较快增长,进口LNG大幅下降,国产气保供稳价作用显著,全年国产气连续6年增产超100亿立方米。勘探开发投资约3700亿元,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约14.6亿吨,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超1.2万亿立方米,保持较高增长水平,CCUS产业稳步布局。国内炼油能力增长放缓,总炼油能力升至9.24亿吨/年,稳居世界第一大炼油国,产能结构继续优化调整。乙烯产能连续第4年高速增长,总产能达到4953万吨/年,超过美国,升至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石油企业积极推进海外新项目投产和现有项目增产,2022年海外油气权益产量达1.85亿吨,同比增长2.7%。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2022年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实现大规模跃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约17.4%,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2 亿千瓦,其中新增装机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2%,已成为我国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风电光伏新增装机连续三年突破1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风电光伏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能源转型新兴产业发展亮点纷呈,绿氢产业发展加快,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项目累计超过70个;储能产业高速发展,百兆瓦级储能项目成为常态,建成全球首个二氧化碳+飞轮储能示范项目; CCUS-EOR技术和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球能源和油气市场的关键因素,油气行业发展进入动荡变革期,存在更多不确定性。我国宏观经济整体回升将拉动能源消费较快增长,面对复杂动荡的国际能源市场风险挑战,能源安全供应保障仍是行业首要任务,继续加快提升油气生产供应能力,扎实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同时要充分发挥能源行业对稳增长、稳就业和稳物价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