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亚馆全景
也许对于一般中国人来说,尼日利亚只是一个遥远的非洲国家,但对于石油和化工行业的人来说,尼日利亚却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地方,是近年来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落脚点。走进2010年上海世博会尼日利亚馆,记者对这个崛起中的、与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休戚相关的非洲能源大国,有了直观的印象。
在巨大的电子书前,参观者可以了解尼日利亚的石油和化学工业。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积极参与者
在电子书上,记者还了解到,独立后的尼日利亚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积极参与者。自1990年开始,尼日利亚的石油工业进入对外开放阶段,政府采取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外国公司投资油气勘探开发,这促使其石油产量重新上升并保持稳定。1999年奥巴桑乔总统上台后,积极推行自由化和私有化改革,加强石油、天然气、矿业等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加上国际市场油价持续上扬这一有利的外部因素,尼经济形势趋于好转。
积极融入全球经济让尼日利亚人民尝到了甜头,这使他们在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迈出的步子更大。近年来,尼日利亚加大了与各国合作开发本国能源资源的力度。除了传统西方国家外,尼日利亚还注重与巴西、印度等其他国家地区发展合作关系。尼日利亚联邦政府统计数据显示,跨国石油公司1993~2003年间用于石油勘探开发的总投资额达46亿美元,使尼日利亚石油储量增加了60亿桶。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的身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中国企业近年来也逐渐加入到尼日利亚能源合作开发的国际大军中。2006年,中海油先后以22.68亿美元现金收购尼日利亚130号海上石油开采许可证所持有的45%工作权益、以6000万美元收购尼日尔河三角洲一块浅水区油田工作权益的35%,成为中海油最为成功的海外业务拓展地之一。中石化也在尼日利亚的3块油田拥有股份,其中两块已经开工。中石油也获得尼日利亚4块油田勘探区域的优先开发权。
同时,中国企业也正在积极帮助尼日利亚提升其炼油能力。今年7月,中国和尼日利亚签署协议,将在尼日利亚最大城市拉各斯城的莱基自由贸易区投资兴建一座每天30万桶产能的炼油厂,总投资达到80亿美元,其中80%的资金将来自中国。而这只是今年5月由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和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签署的一个投资额230亿美元的框架协议的一个部分。根据这个框架协议,双方还将在巴耶尔萨和科吉两州各建一座炼油厂。这3个炼油厂建成后,预计会使尼日利亚的成品油产量从每天45万桶增加到75万桶。
除了传统能源,中国与尼日利亚的合作还拓展到新能源领域。2008年,由中国重型机械总公司承建的尼日利亚燃料乙醇项目在尼西南部埃基蒂州埃耶梅洛地区开工。该项目拟在埃基蒂州建设一个日产18万升的燃料乙醇生产厂,计划采用当地盛产的木薯为原料,年产酒精5400升。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同尼方在生物燃料加工领域展开合作。
合上电子书,记者感慨万分,如今尼日利亚与各国开展的能源合作,与其作为殖民地时资源被掠夺的性质已经完全不同。今天,尼日利亚在世界各国人民的帮助下,走上了和别国合作共赢的道路!
尼日利亚的皮革业较为发达。这些工艺品就是用皮革制成的。
非洲最大的产油国和出口国
位于上海世博园区C片区的尼日利亚馆,外墙是模仿非洲七大奇迹之一的祖玛岩,其中融合了尼日利亚国旗的颜色。尼日利亚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壮丽的祖玛岩是一座如整块巨石的山,是尼日利亚特有的一种地貌特征,呈巨大的鹅卵形,直径有1000多米。一进入展馆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尼日利亚风情的仿制茅草房,还有许多棕榈树造型,立刻把游客带入了迷人的非洲大地。在尼日利亚2000年的历史中,产生过著名的诺克、伊费和贝宁文化,出现了非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沃尔·索因卡。因此,尼日利亚有“黑非洲文化摇篮”之称。
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人们才意识到,就是这块迷人的非洲土地,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在尼日利亚馆第二个展区——崛起中的和谐之国展区,一本巨大的电子书吸引了许多参观者。用手在书页上轻轻一点,电子书便自动翻到下一页。就在这本书中,游客可以详细了解到尼日利亚丰富的能源、矿藏信息。
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产油国和世界第六大石油出口国,也是欧佩克成员国之一。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使尼日利亚成为非洲大陆上的经济大国。尼日利亚能源部石油国务部长奥登·阿朱莫戈比亚曾经透露,尼日利亚的石油、天然气产业在过去的30多年中为国家创造了超过3000亿美元的收入。
目前尼日利亚石油探明储量达到372亿桶,其储量约占非洲总储量的33%,日产原油230万~250万桶,在欧佩克成员国中排名第五。尼日利亚石油具有轻质、含硫低的特点,油质优良,油层离地面较浅,易于开采。尼日利亚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尼日尔三角洲的沼泽地带、近海大陆架、几内亚湾的深海区。在其中部及北部的阿南布拉、贝努埃及乍得等内陆盆地也有油气发现,但储量尚不明。目前尼日利亚陆上石油区块所剩不多,政府将开发重点转向深海。虽然海上油田开发成本较高,但易采出高品质原油。随着尼日利亚海上石油开发的不断发展,其海上石油产量将大幅增加。同时,尼日利亚目前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达187.5万亿立方英尺(约合5.3万亿立方米),其中石油伴生天然气和非伴生天然气各占约50%,居世界第七位,非洲第一位。
尼日利亚固体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已探明包括铁、煤、锡、铌、钽、钨、铅、锌等在内的30多种矿藏。但大部分矿产资源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大规模开采,尼日利亚政府近年来正在积极推动该领域的投资。尼日利亚是非洲西部国家中唯一的产煤国,煤炭探明总储量约为27.5亿吨。尼日利亚现有22座煤田,分布在13个州,最高年产量曾达94万吨(1958年)。自上世纪70年代起,煤炭产量逐年下降。据尼日利亚联邦统计局统计,2001年煤炭产量仅为1.8万吨。由于缺乏工业及民用燃料的消费需求,尼日利亚煤炭开采目前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尼日利亚的铁矿石探明储量超过30亿吨,高、中、低品位(含铁量50%以上、30%~50%和25%~30%)都有。在科吉州和夸拉州发现的高品位矿石,含铁量达68%,储量约4亿吨。
尼日利亚国内现已探明约有4000余万吨云母储量,分布在尼日尔、科吉、卡杜纳等地。斑脱土和重晶石都是石油钻井泥浆的主要原料。尼日利亚特有比重约4.3的重晶石,已探明储量750万吨,主要分布在塔拉巴、包奇州。
尼日利亚的锡产量曾居非洲第一位,历史最高开发纪录曾达17463吨(1943年)。尼日利亚一度以出口锡矿石为主,1961年兴建炼锡厂后,改为出口锡锭。尼日利亚为国际采锡理事会和国际锡生产协会成员国,年生产配额为1500吨。但近年由于矿区枯竭,产量不断下降,1998年锡产量为238吨,2001年下降为81.92吨。
作为水泥主要原料的石灰石,在尼日利亚全国各地均有储藏,现已探明储量约为10亿吨。在奥贡、阿南布拉、博尔诺和索科托等州均建有水泥厂,但由于开工不足,目前尼日利亚水泥年产量为800万吨,而国内需求为每年960万吨。
上海世博园也成了大众“摄影师”们的乐园。
在殖民废墟上的艰难起步
记者在参观时了解到这样一个很令人费解的信息:这个非洲大陆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日常所需的成品油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在翻看电子书时,记者找到了原因。
自从20世纪60年代尼日利亚发现大量石油资源的时候起,其石油资源就被西方石油公司所垄断,富含油气资源的尼日尔三角洲,一直是道达尔、壳牌、雪佛龙和埃克森美孚等西方石油巨头的竞技场。其中,壳牌自1936年起就开始介入尼日利亚石油领域,直至现在仍是尼日利亚最大的石油生产商,其在尼日利亚的石油产能约为130万桶/天。直到20世纪80年代,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对外资石油公司实行参股,并通过立法,才逐步从外国资本手中收回本国的石油资源主权,扭转石油资源受外资控制的局面。
目前尼日利亚拥有4家国有炼油厂,分别是哈尔科特港第一炼油厂、哈尔科特港第二炼油厂、卡杜纳炼油厂和瓦里炼油厂。炼油厂总设计加工原油44.5万桶/天,但实际加工能力最高仅有18万桶/天。主要原因是尼日利亚国有炼油厂没有自主权,未按市场规律进行企业化经营,原油的供应和成品油的销售都由国家石油公司垄断,炼油厂只能赚取小额加工费,缺乏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导致炼油厂管理维护不善,设备严重老化,事故频发。因此,开工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总体呈下滑趋势。据分析人士估计,2009年尼日利亚炼油厂的产能利用率仅为15%。
人为破坏也是造成尼日利亚炼油困境的重要原因。目前尼日利亚全国有输油管道5000多千米,将各炼油厂和部分港口、油井和储油库相连。但尼日利亚输油管道经常遭受人为破坏,每年都有大量因盗油行为引发油管爆炸的恶性事故,严重危及社会安全。为确保输油管道安全,政府规定管道两边各3.5米划为安全区,并采取措施将油管深埋地下。
尼日利亚的石化业起步也较晚。1977年,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开始经营石化产业,并计划分三期进行建设。第一期工程于1988年建成,共投产3个工厂。卡杜纳和瓦里的两个联合石化企业的设计能力分别为年产3万吨烷基苯、3.5万吨聚丙烯和1.8万吨炭黑。但实际上烷基苯的生产能力只有设计能力的52%左右,炭黑只有设计能力的8%。第二期工程完工后,可利用天然气生产聚丙烯和聚乙烯。此外,尼日利亚分别在哈科特港和卡杜纳建有两家化肥厂,设计年生产能力分别为85万吨和10万吨。但目前实际年产化肥仅有9万吨。
显然,一个富饶的非洲能源大国,在能源供应上却不能自给自足,最重要的原因是其历史上长期沦为殖民地,能源长期被外资垄断,导致本国没有形成成熟的上下游产业链。据了解,尼日利亚191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963年才完全独立。独立后,国内政治形势也是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致使这个国家坐拥丰富的能源资源却无法很好地造福本国人民。
从参观中,记者感到了尼日利亚人民发展的渴望。令记者惊讶的是,在筹划开发利用丰富的传统能源的同时,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近年来也提上了尼日利亚发展的日程。在一块展板上,尼日利亚人告诉参观者,他们没有满足于开发丰富的传统能源,正在大力开发包括生物能源在内的可再生能源。
尼日利亚的太阳能资源很丰富,可行性研究发现,太阳能将是解决其电力供应危机的最佳替代能源。尼日利亚北部边境地区的太阳辐射最强,平均每天光照时间为9个小时,平均每天每平方米接受的太阳能高达7千瓦时。即便是在日照最弱的南部沿海地区,也可达到3.5千瓦时。目前尼日利亚政府正在就发展太阳能制定相关优惠和鼓励政策。2008年,尼日利亚以色列联合公司完成在尼日利亚1000万美元的太阳能发电设施的建造。
2008年4月,世界银行驻尼日利亚机构表示,世行将与尼日利亚相关机构合作,从当地资源丰富的麻风树树籽中提炼生物燃料。该项目将致力于从麻风树籽中提取有效成分,主要用于提炼生物柴油,同时也用于制造化肥、肥皂和其他副产品。除了利用丰富的现有麻风树资源,世界银行还将与当地社区合作,在该国广泛种植这一树种,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供应。
2010年3月3日,投资为2230万美元双重用途目的的生物炼油厂在尼日利亚建设。5000公顷土地种植的木薯将为该项目提供原料。该项目得到巴西工业开发银行的财政支持。该生物炼油厂将于2011年12月建成,将使木薯转化为3万吨/年生物燃料。最终,这些装置将支持生产生物柴油、可再生喷气燃料和用于发电。
今年6月,尼日利亚还与美国签署协议,通过开发可再生能源以提高尼国内发电量。根据该协议,美国贸易和开发机构将提供价值32.3万美元的技术支持,帮助尼国家电力管理委员会研究开发用于独立发电设施的可再生能源框架。
尼日利亚馆夜景 (图片由本报记者张育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