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天然胶进口国 为何没有定价权

   2010-10-27 中国化工报刘雅文

98

 

 

 
 业内人士认为,要改变受制于人的现状,企业可以在海外建天然橡胶基地。图为去年7月,广东一家橡胶企业在马来西亚的橡胶种植项目启动仪式现场。


  
    今年“十一”前,一个以“争取我国天然橡胶的国际定价权”为主题的国际论坛在青岛落下帷幕。在这个论坛上,不少业内人士就天然橡胶的定价权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并提出了各种对策。


  而就像是与之唱对台戏一样,就在“十一”长假后,国际天然橡胶价格一路持续疯涨。沪胶期货价格仅6个交易日每吨就累计上涨5000多元,涨幅达18.5%,刷新历史最高水平。     


  就在这种情况下,本月18日,在北京京民大厦二层会议室,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紧急召集了10余家国内轮胎巨头负责人开会讨论。与会者热火朝天地争论不休:天然橡胶价格又涨了,怎么办?按照现在的胶价和轮胎价格,企业的利润率已经是零,怎么办?没有定价权,怎么办?


  定价权,这一此前频频出现在大宗商品市场,因铁矿石、钾肥等被国人熟知的词汇,现在又开始折磨国内天然橡胶市场和轮胎企业的神经。
  
  
  最大进口国 没有定价权
  
  
  统计数据显示,从2003年开始,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和进口国。近几年,我国的天然橡胶消费量更是每年以大约10%的速度在递增,进口比重由2002年的62%一路攀升至2007年的75.6%,大大超出了自给率30%的警戒线。今年以来,天然橡胶进口增长的脚步仍在继续。前不久,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9月,中国进口天然橡胶134万吨,较2009年同期增加2.4%;其中9月份天然橡胶进口量为19万吨,环比增长19%。中国天然橡胶协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向CCIN记者表示:“现在我国天然橡胶的对外依存度已高达70%,我们预计还将长期处于这种产需不平衡的状态。”


  然而,与进口大国地位极为不相称的是,我国在对天然橡胶国际价格的影响力上却是个小国——一个价格波动的被动接受者。2003年到2008年上半年,天然橡胶价格屡创新高,弄得国内轮胎企业忙不迭地买涨;而到了2008年下半年,国际胶价却一泻千里,每吨从3300美元下跌至1140美元,国内轮胎企业又为胶价暴涨时囤积了大量的高价库存而不知所措。这害得2009年春节前后,我国轮胎行业的开工率仅为50%左右。“当时,轮胎企业半年不用进橡胶,半年不用生产,中国马路上跑的汽车都不会缺少轮胎。”一位业内人士说起一年多前的这次惨痛经历,仍记忆犹新。


  现在,悲剧又开始重演。不少轮胎企业又开始为胶价上涨而惊慌。仅仅几年间,国内轮胎企业被天然胶价左右撞腰,苦不堪言。而这一切,皆因我们这个最大天然橡胶消费国和进口国,手中却没有国际定价权。
  
  
  市场体制原因 造成自缚手脚
  
  
  国际定价权,简而言之,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策调整能影响到国际价格的能力。只有拥有了国际定价权,才能在合理的国际市场价格形成中发挥积极影响力,避免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那么,为什么作为天然橡胶进口第一大国的中国不能在定价过程中完全拥有主导权呢?业内人士告诉CCIN记者,表面上看,影响定价权的重要因素是资源,但实际上,真正起作用的因素是市场能力。


  全球天然橡胶的产能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2003年,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3国正式成立国际橡胶联盟,标志着全球天然橡胶行业内一个垄断性生产商联盟的诞生。2010年1月,越南加入上述3国的橡胶理事会。统计数据显示,这4国的天然橡胶产量占到了全球总产量的84%以上,出口量则为96%以上。北京中期期货研究院研究员闫琎说,国际橡胶联盟通过协同各成员国在商品定价、产量、出口政策和销售方面的立场,确实可以调控和影响天然橡胶现货的价格,但问题是,同样资源缺失的国家和地区未必就没有定价权。除中国以外的主要用胶国家,如欧、美、日等,他们的采购体制通常是与当地的供应商直接签订长期合同,这样就可以保证长期稳定的货源,其议价能力也相对较高。而我国天然橡胶进口渠道比较杂乱、分散,下游厂家采购缺乏长远性和计划性,采购单多数也比较小,很少集团采购。这种散乱、各自为政的体制导致我国商家在现货议价过程中缺乏影响力。大起大落的价格使得贸易商、下游用胶企业的运营面临极大风险。


  另一个影响定价权的关键就是金融市场。业内专家介绍,在天然橡胶国际贸易中,日本东京工业品交易所的天然橡胶期货价格影响力一度占据主导作用。而我国上海期货交易所近年来虽不断发展,影响力有所增加,但距离拥有主导权还存在一些差距。


  成都倍特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研究发展中心量化交易策略师康黎告诉CCIN记者,我国期货市场首先是立法管理不完善。我国商品期货市场从1990年开始发展,直至1999年6月《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出台,商品期货交易市场才逐渐规范起来。我国的《期货交易法》几经易稿至今仍未出炉。而日本每5年就对法律进行1次修改,以规范期货市场的发展。其次是开放程度不够。我国期货市场目前还处于封闭状态,无法很好地与国际期货价格产生联动,难以形成国际定价中心。而日本期货法从1992年开始规定,允许国外会员以准会员的形式入场交易,享受较为优惠的待遇,以提升日本期货市场的国际地位,使本国的期货交易在国际范围更具影响力。


  另外,天然橡胶期货市场交易品种的单一也是影响期货市场发展的重要原因。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金荣表示,现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可以交割的天然橡胶只有5号乳标,交割品种的单一和含税价格交割的规定使得这个市场有利于多头,现货商很难涉足。不健康的市场很容易被资本操纵。
  
  
  市场化与定价权 互相作用成正比
  
  
  面对天然橡胶市场目前的复杂状况,国内一些轮胎企业把希望寄托于政府身上,呼吁国家在继上半年拿出两个10万吨储备胶后再拿出10万~15万吨储备胶,进行期货拍卖,同时尽快把天然橡胶进口关税从20%降到零。但CCIN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即使政府同意这样做,最多也只是解一时之难,而最重要的天然胶定价权仍然拿不到手,我们仍然要受制于人。长远的办法是要通过自身努力,加快天然胶产业的市场化进程,提升中国拥有国际定权权的能力,使“中国价格”成为“国际价格”。


  中国天然橡胶协会会长朱秀岩表示,要通过加强天然橡胶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充分利用期货市场、电子商务等市场交易手段,整合进口资源,为世界各地的供应商和需求者提供广泛的贸易机会,使中国天然橡胶产业真正融入国际市场。


  康黎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一,我国应该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加快建立海外天然橡胶生产基地,从源头控制原料生产和供给,提高自给率。避免天然橡胶主产国限制出口的风险,填补国内供需缺口,减轻对国际天然胶主产国进口的依赖,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定价权。据调查,日本、印度、越南等国已经开始了海外的投资,如越南的天然橡胶生产和出口商在老挝和柬埔寨种植了近20万公顷橡胶树。第二,加强国内天然橡胶期货市场交易品种的开发。目前东京工业品交易所仅有单一的3号烟片胶上市交易,新加坡天然橡胶期货市场不但有1号和3号烟片胶上市交易,而且还有20号标胶。因此,如果国内天然橡胶期货市场能够开发上市20号标胶,不但在交易规模上可能全面超过东京胶市,而且会在交易品种上缩减与新加坡胶市的差距,从而增强沪胶期市在国际胶市中的定价作用,提高其市场地位。第三,引导各涉胶企业参与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这既能满足各企业的避险需要,也可以扩大沪胶期货的影响力。


  闫琎认为,应尽快改变我国天然橡胶进口渠道杂乱分散、采购缺乏计划性的现状,鼓励国内厂家集团采购。与当地的供应商直接签订长期合同、实行定点采购,可以增强中国买家在现货市场上的议价能力,降低采购的成本。


  不少有识之士的改革目光放得更远。在大宗商品市场上,“中国买什么,国际市场就涨什么”的现象一直存在,天然橡胶只是我国大宗商品的一个缩影。在争取国际定价权的这条道路上,中国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东南亚各国天然橡胶资源丰富。图为一名印尼的工人正在割胶。(图片由CFP提供)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