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信贷 能解中小化企融资之困吗

   2010-10-25 中国化工报李闻芝

59

 

 
 2009年11月26日,河北省第三届环保与金融论坛在石家庄召开。会上提出金融机构要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对不符合绿色经济和产业调整规划的“两高一资”项目,一律不提供金融服务。图为与会代表在签署绿色金融宣言。  (徐红/文 王锦慧/图)


  
      10月13~14日,北京召开了一个石油和化学工业节能技术交流及投融资大会。在这次会议上,绿色信贷引起了大批中小化工企业的关注。尽管化工行业超额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已成定局,但重点耗能产品的能耗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很大。这一差距在中小企业中尤其突出。而资金缺乏又是中小化工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障碍。绿色信贷能不能给中小化工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打开资金通道呢?
  
  
  中小企业常被国有银行“见外”
  
  
  本来,中小企业是中国化工行业节能减排的主力。但由于体制的原因,该主力长期受制于融资难。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驻会副会长方晓骅这样表示:“不少企业在进行节能改造时缺的不是技术而是资金。大项目少则几千万元,多则上亿元,短平快的小项目少的也是几十万元,多的几百万元。企业都要有实实在在的投入才可能完成节能目标。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许多化工企业的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原定的节能技改方案难以实施,这也使得‘十一五’后两年的节能工作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据了解,目前,节能项目的融资方式单调,除一般的商业贷款外,其他方式很少,鼓励实施节能项目的融资方法就更少。一些国际机构及节能服务公司提供的节能项目融资方式大多没有得到企业的认可,多数企业对这些融资方式缺乏了解。而对于中小化工企业来说,融资渠道则更为单一,甚至无门。


  北京天达京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节能和水处理的环保企业,在低品位热流发电系统和多循环发电系统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曾经为多家化工企业进行过节能技术改造,并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该公司2008年为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安装了冷凝水回收装置后,使其每年可节省14600吨标准煤。但目前天达京丰公司的生产经营却陷入了困境。该公司总经理王世英告诉CCIN记者,他们正在为资金不足而发愁。由于缺乏充足的资金,天达京丰公司为河北一家化工企业定制的多循环发电热力系统的设备目前无法按期交付使用。这样一套机组的投资为300多万元,按理说,数额并不大,但对于他们这样的中小企业而言就不是一个小数目。况且,目前行业内通行的做法是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客户先期不承担任何的资金、技术风险,所有的资金压力全部都压在了天达京丰公司身上。


  北京道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同样遇到了融资困难的问题。该公司总经理王洪涛告诉CCIN记者,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从银行贷款,二是通过项目融资,三是通过股权融资。银行有钱,但他们最怕赔钱。中小企业一般规模小,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所以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而对于通过项目融资的方式,中小企业的希望也不大,国家和政府层面的支持重点都在大项目上,小项目很难被眷顾。其实,中小项目的改造潜力很大,累计起来的节能量巨大,但这部分项目往往会被大的投资机构忽视。此外,股权融资对于像他们这样的小企业也不合适,不但融不到太多的资金,反而会使股权分散,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CCIN记者了解到,目前的体制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十分不利。对于国有大企业而言,他们和银行本来就是一家,都是国字头的,所以他们不缺钱。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银行从观念上就有些“见外”。另外,银行缺乏熟悉行业的专业人才,对化工行业及其节能项目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也是中小企业常常被银行冷落的一个重要因素。法国开发署驻华代表处项目官员邹萍表示:“大部分中资银行之所以不愿意或者不敢去接触绿色投资,主要是因为对这个行业缺少认识。节能项目只有在技术上被认可了,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财务分析和投资。”
  
 

 

 

  
2010年8月22日,中国光大银行合肥分行与安徽中节能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绿色信贷 光合动力”合作协议。协议约定,中国光大银行合肥分行将为安徽中节能投资有限公司提供20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支持,安徽中节能投资有限公司将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安徽全省进行路灯绿色照明改造。 (新华)


  绿色信贷向中小企业敞开大门
  
  
  多年被资金所困的国内中小企业,对绿色信贷有一种急切的渴望。


  绿色信贷的概念在二三十年前首先出现于西方国家,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标准。宽泛地说,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信贷业务都可以统称为绿色信贷。


  在中国,绿色信贷始于2007年。2007年7月30日原国家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3部门联合提出了一项全新的信贷政策《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被称为绿色信贷),旨在将金融工具作为一项环保调控手段,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同年,法国开发署与中国财政部签署了主权贷款协议,该项目成为外国政府贷款领域内第一个专门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绿色中间信贷项目,主要支持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及提高能效项目,拉开了中法合作绿色中间信贷的序幕。尽管上述两种绿色信贷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殊途同归,目的都在于通过信贷发放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解决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与中国的银行偏爱“大块头”不同,法国开发署的绿色中间信贷重点支持的正是有发展潜力的中小项目。邹萍告诉CCIN记者:“法国开发署从2005年开始与中国合作,贷款主要是用于支持中国工业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开发项目,单个项目额度不超过400万欧元。2007年法国开发署与中国财政部签署了主权贷款6000万欧元的一期贷款协议,到去年底提款已全部结束。今年3月,中法又签署了二期绿色中间信贷项目贷款协议,二期的贷款额度提高到了1.2亿欧元。三期项目也在酝酿之中。”


  绿色信贷对节能减排的作用如何呢?在中法合作绿色中间信贷项目一期的实施中可见一斑。据邹萍介绍,获得一期绿色信贷支持的中国项目共有17个(其中化工项目2个),分布在12个省市自治区。这些项目每年可节省71.5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达215万吨。山西阳煤集团下属一家化肥厂的氨醇系统优化与改造项目资金就是来自中法合作绿色中间信贷,该项目目前进展顺利,预计投产后年节煤能力可以达到4万吨标准煤。


  “十一五”以来,国内各大商业银行也嗅到了节能减排的商机,纷纷开展了以绿色信贷为主题的业务。华夏银行是最早介入节能转贷领域的银行之一,在石油和化学工业领域的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华夏银行总行公司业务部的高级经理刘渺介绍说:“华夏银行专门建立了支持绿色投资的绿色金融团队,开展了多项节能转贷业务。除了与法国开发署合作的一期2000万欧元外,目前还在执行世界银行节能转贷项目,贷款金额达1亿美元。”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也是法国开发署绿色信贷的合作伙伴,除此之外,他们还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开展了能效融资方案以及CDM财务顾问方案等项目,并率先推出首个针对低碳经济的《绿色信贷综合服务方案》。
  
  
  多渠道融资或成为“十二五”趋势
  
  
  绿色信贷模式能否在“十二五”得到普及?这是国内中小化工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


  从政府的表态看,“十二五”期间企业节能技改的融资渠道将会更加多样化,国家还将继续加大政策的引导力度,通过财税杠杆激励企业在节能项目上的投入。除国家层面的资金支持外,商业银行、民间资本、风险投资等也将更多地进入节能减排领域。

 
  CCIN记者了解到,随着中法绿色中间信贷项目以及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合作的中国节能融资项目的开展与深入,中国国内金融机构也普遍认识到绿色信贷是“一笔大生意”,国内的绿色信贷也从单纯地以环保为门槛限制项目审批,逐渐扩大到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华夏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银行先后在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节能减排项目上开展了信贷业务。这些银行均表示,在“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大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力度。据刘渺介绍,华夏银行目前正在为绿色中间信贷二期进行准备工作,支持的石油和化工行业的项目主要有余热余压利用工程(焦炉气化工、发电、民用燃气、纯碱余热利用、密闭式电石炉、硫酸余热发电等)、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以及炼油、乙烯、合成氨的能量系统优化工程等。


  方晓骅向CCIN记者透露,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正在与多家银行和投资机构联系合作事宜,其中有国有商业银行,也有民间投融资机构。他希望利用协会的桥梁作用,通过一对一的技术服务,有针对性地对企业进行节能诊断,向投资机构推荐有节能成效的项目,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将技术投入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节能效果,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高全行业的能效水平。


  “中法合作绿色中间信贷重点支持的就是中小项目,而且二期项目将更加侧重于提高能效的工业项目。单个项目只要在400万欧元以下、节能效率在20%以上的都可以申请贷款支持。”邹萍表示,中国的绿色金融领域是大有可为的,有很多潜力大、收益好的项目。而且进入得越早,就可以越早从市场得利。

 

 


浙江长兴被誉为“蓄电池之乡”,当地数十家中小型企业想要实现绿色转型,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必然需要大量的外部资金支持。图为当地一家蓄电池企业的生产车间。  (沈静 摄)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