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阿科玛(中国)亚太区HSE总经理王艳辉
每家外资企业都有一套独特的安全教育体系。图为杜邦公司深圳工厂的安全人员正在讲解杜邦公司最著名的安全金字塔。(本报记者 张育 摄)
最近,国内化工安全事故又现频发之势,仅10月份,就先后在江苏南京、辽宁大连等地发生了数起引起业内广泛关注的化工安全事故。
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召开了一个规格很高的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经验交流会,将国内石化、钢铁、电力等大型央企的安全管理人员集中到会耳提面命。这次会议还专门请来了一位“洋和尚”——阿科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科玛)介绍安全管理经验。
“洋和尚”的安全经是怎么念的呢?会后记者采访了阿科玛亚太区安全环保健康(HSE)总经理王艳辉。
员工不为安全担忧: 连工伤都没发生过
记者:阿科玛是一家化工企业吗?
王艳辉:当然是。阿科玛是一家世界著名的化工企业,全球总部位于法国,在40多个国家超过120个地区开展业务,全球拥有13800多名员工。阿科玛在中国有4家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北京、上海等地。我们生产过程中所有涉及到的原材料和产品大多都是高度危险的化学品。9大类危险品中,除了第一类******品和第七类放射性物品我们基本不涉及外,其他有毒、有害、腐蚀、氧化等7类危险品我们都有。
记者:常年与这些高危化学品打交道,员工会不会有危机感?
王艳辉:正相反,我们的员工完全不用为自己的人身安全存有顾虑,因为在企业中他们根本就没听说发生过安全事故。作为一家化工企业,我们将安全、环保和员工的健康放在公司最重要的位置。作为一个化学品制造商,我们首先要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场所。这是我们的政策和原则。这贯穿在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从工厂的项目设立、建厂、投产和日常工作。我们制定了全面的规章,进行定期的培训、演练和审核。我们相信,所有的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
从1999年在中国建厂至今的10多年里,阿科玛从未发生过工作场所人员死亡的安全事故,连伤害程度能达到国家工伤标准的安全事故也没有。和大多数外资企业一样,我们对安全事故的统计除了死亡、重伤、轻伤外,还会做进一步划分,包括工时损失事故、医疗事故、急救事故和未遂事故等。比如,员工的手受伤了,医院说要缝针,按我们的标准,缝针超过3针就属于医疗事故。如果是脚受伤了,缝3针不能正常走路上班,那我们就要统计为工时损失事故。所有的工时损失事故和医疗事故,工厂需要马上汇报给我,而我也需要在24小时内报告给法国总部。我们至今已经保持近800天没有工时损失事故发生。这一数字不仅包括我们的工厂,也包括工程承包商所在的施工工地。
对了,阿科玛进入中国后最严重的一次安全事故发生在2006年12月9日,那还不是发生在化工厂的生产车间,而是在新项目的施工现场。当时工程承包商的一名工人在给大门刷漆时,因为操作不当而砸伤了腿。
经常说的一句话:问问HSE部门怎么看
记者:阿科玛在保持安全生产上有什么秘诀吗?
王艳辉:安全工作没有魔法棒,只有态度和踏实的工作,把每天每时每刻的工作做到实处。首先就是公司的最高领导层要确实把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安全工作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工作。在阿科玛,无论是总部的CEO、中国区的CEO,还是中国4个生产基地的总经理,都把生产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我们在华工厂的总经理有些是外籍人士。尽管他们在我们国外的工厂已负责管理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安全经验,但是在到中国任职之前,他们都须再接受中国区的HSE培训。我们的最高管理人员也参与到公司的日常安全管理活动中,身体力行。比如,我们工厂的总经理会和部门经理、安全经理每月到生产操作现场做联合检查,亲自参加演习、审核,而且每周都要召开安全工作会议等等。
在阿科玛公司,领导探讨新项目或新业务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问问HSE部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记者:除了领导重视,还有其他措施吗?
王艳辉:有。仅仅领导重视显然是不够的,具体的安全工作还得让专职人员来做。为此我们配备了充足的专职安全工作人员。中国的《安全生产法》要求生产企业每300名从业人员应配备1名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而在阿科玛,我们每个工厂都有全职安全经理,直接向工厂总经理汇报。我们100人的工厂基本都有2~3名全职安全管理人员。在常熟工厂,包括办公室、后勤等在内一共有400人左右,我们配备了十几名全职安全人员。
安全工作不仅仅是安全部门的工作,而且是各个部门、每一名员工的工作。因此,我们工厂的部门经理等管理人员还必须兼职安全管理体系工作的一部分。在年度绩效评估中,对HSE工作的评估占到部门经理等管理人员很大一个比重。有些部门经理曾和我开玩笑说,他的年度绩效评估中直接与HSE有关的内容占到了40%以上,他们自己快成全职安全经理了。
生产厂区里每个区域的负责人必须对本区域的安全负责。这也是中国政府所讲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一个体现。作为本区域的主人,在这个区域所有的工作、活动、参观、维修等,都必须经过该区域负责人的知情和同意。如果在该区域发生事故,不论原因,该区域负责人都要负管理责任。
记者:领导重视、配备安全员,中国的企业似乎也有这些,可中国的安全事故还是层出不穷。
王艳辉:这说明,没有全员重视,安全仍旧是不可保证的。安全管理专业人员都熟悉事故金字塔的概念。这源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个对175万起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每一例严重的人身伤害事故,都会对应已经发生的10起比较轻微的人身伤害事故,同时会对应30起没有造成人员伤害的财产损失事故和600起没有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害的事故隐患。安全工作不能只看到发生的几起重大事故,而应该从这600起事故隐患着手。这给我们更多的机会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考虑到隐患排查的重要性,我们也采取了很多办法和措施,让所有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参与到安全工作中来。我们鼓励每个员工报告隐患、提出改进建议,我们会通过每周抽奖等方式鼓励大家。大量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隐患,可以通过员工的发现和建议得到排除。
我们也会通过大量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能力。我们做过统计,阿科玛工厂每位员工每年参加的安全培训等HSE系列活动时间达到110小时以上。按照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计算,每个员工每年有3周的时间是在全职脱产参与HSE活动。这保证了员工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
不处罚员工的原因:他们不是事故的根源
记者:如果一位员工因为某个失误导致了安全事故,阿科玛会如何处罚?
王艳辉:我们在安全管理上有一个理念:85%以上或者说所有的安全问题都只能通过管理来解决。我们从来不认为员工是事故的根源。一旦发生事故,首先员工自己是受害者。我们相信,没有人希望发生事故。员工也是人,人不可能是完人。俗话说得好,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任何人都可能会犯错误。因此,我们不把惩罚员工作为我们的管理手段。
相反,我们认为员工犯错出现安全事故,是管理的问题。在一个事故发生后,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员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失误?员工是不是清楚应该怎样做?出现这样的失误后,我们要有怎样的措施才能避免伤害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再者,我们在工程设计、生产技术、安全管理体系、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员工培训、工作环境等方面有哪些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哪些措施可以帮助避免类似的失误再次发生?因此,一个看似员工不安全行为的问题,都可以影射出管理方面的思考。比如,员工本来不该动一个阀门,但是他动了,这可能导致安全事故。有的企业可能会认为,员工动了不该动的阀门,错误在员工。同样的情况下,阿科玛会认为不是员工的问题,而是企业的问题。因为企业没有向员工讲清楚这个阀门为什么不能动、什么时候可以动、什么时候不可以动。如果这些风险员工都清楚了,他是不会去动阀门的。
很多企业都喜欢惩罚式的安全管理,因为立竿见影、短期内很有效。但从长远来看,这不是一个根本的解决方式,不利于建立一个安全的工作氛围和环境。处罚多了,会造成员工普遍的心理压力。员工带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工作,往往更容易出错。更重要的是,员工会因为害怕处罚而隐瞒事故,不报告隐患,这样会使公司丧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的机会。因此我们不建议把处罚员工作为一个管理手段,而是更倾向于通过工程措施、制度措施、管理措施、培训等方面的改进营造一种更为安全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减少甚至杜绝事故的发生。
记者:那阿科玛就没有惩罚措施吗?
王艳辉:也不是。我们的处罚措施主要针对企业中很简单的、人人都可以理解的错误行为或者员工故意的行为。比如在化工厂中禁止吸烟,所有员工入厂时都接受了这方面的培训。如果员工犯这种错误,那是不可接受的,我们一定会处罚。
记者:阿科玛每年用于安全管理和设备的费用有多少?
王艳辉:我们每年对安全的投入没有明确的预算。我只能说,在保证生产安全的投资上,我们没遇见过瓶颈。如果我们发现某个工作场所需要投入一定的设施设备来保证安全,那么这件事情从来不会因为预算的问题而耽搁。
记者:最后想问一下,您认为在中国化工行业保障安全生产的政策环境需要进一步改进吗?
王艳辉:就我了解的来讲,中国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并不比任何一个国家差。贵在落实。现有的规章、制度、标准如果能加强落实,我相信中国化工行业包括我们自己的安全生产绩效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天津神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强磁带压密封技术,可在十几秒内快速消除泄漏,避免事故的发生。在今年9月举行的2010中国国际先进堵漏技术与装备大会上,这种堵漏设备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的目光。(本报记者 李闻芝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