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利益而来

   2010-11-05 中国化工报黄永卓

166

 
——记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的化工企业

 
 

 

本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的印尼推介会吸引了很多客商,新能源合作成为关注热点。  (黄永卓 摄)

  
      为期6天的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月底在广西南宁闭幕。这也是今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建成之后举行的首个大规模展会。


  在博览会举行期间,CCIN记者穿梭于各个展位,看到了很多化工企业的身影。当问及他们参展的目的时,他们不约而同的告诉CCIN记者——我们为利益而来。
  
  
  农化企业: 要尽快熟悉东盟国家
  
  
  在此次博览会的农业专题展馆,化工企业尤其是农用化工企业给CCIN记者一种阵容强大的感觉。CCIN记者在农业专题展馆看到了不少国内农药和化肥企业。在农资专门参展区,国内著名化肥企业史丹利公司的展位处在十分显眼的位置。另外,CCIN记者还看到,来自湖北、四川、辽宁等地的多家化肥和农药企业都十分活跃,他们展示的产品包括环保绿色农药、高新技术肥料等。


  据CCIN记者了解,农业是中国和东盟面向21世纪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也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先行者,特别是农产品及食品率先降税,绝大部分商品已经实现零关税。因此,在本届博览会上,参展的农用化工企业特别多,也特别踊跃。而这些企业来参展的主要目的,就是拓展市场。


  广西幸福集团是一家从事农资连锁经营的企业,该公司今年是第一次参展。该公司一位韦姓业务经理直截了当地对CCIN记者说:“我们下一阶段要全面进军东盟市场,这次参展主要就是来物色合作伙伴的。我们公司具有完善的管理和进货渠道,加上东盟对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的强大需求,公司肯定会抓住这一块大市场。”


  而广西另一家农资连锁配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告诉CCIN记者,此次参展,旨在加大该公司测土配方专用肥的推广宣传力度。据了解,该公司此次参展的有用于甘蔗、花生、马铃薯、番茄、辣椒、豆类、蔬菜、香蕉、果树等品种的测土配方专用肥。这位负责人介绍说,公司的测土配方专用肥是针对广西的土壤特性和作物种植特点专门开发的,能提高化肥利用率,改善农产品品质。此次参展的最大目的,就是把这一配方肥推广开来。


  CCIN记者注意到,除了中国本土企业外,众多来自英国、马来西亚、日本、新西兰等国的农化企业也参加了此次博览会。英国克莱瑞斯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已经是第二次参展了。该公司一位负责人向CCIN记者介绍,公司目前主要是推广药肥一体的新型产品,市场前景看好。“广西是中国—东盟合作的桥头堡,广西又是农业大省,两个市场都值得我们去争取。”这位负责人如是说。


  而参展的四川乐山一家农药企业的市场总监告诉CCIN记者,公司正与马来西亚和泰国农化龙头企业洽谈,通过在当地合资建营销公司的方式,在乐山与东盟国家之间架起生产与营销产业链,以此整合乐山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及东盟的市场资源。


  CCIN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中国农化企业表示,目前企业在开拓国外市场时面临着缺乏信息、不熟悉环境等困难。一些农资企业负责人直言,对当地环境的不熟悉导致企业在投资经营中经常面临很大困难。中国农资集团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该公司在老挝、印尼等东盟国家都有一些矿产开发项目,但在国外投资面临的一个很大难题就是对当地环境不熟悉,包括法律法规、地质资源、社会文化等。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海洲也表示,走出去合作的高风险在于勘察风险、地质风险、市场风险、政治风险等多种因素,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广西玉林市一家化肥企业总经理说:“我们一直想到越南投资办厂,那里的原材料比国内便宜,但是,我们对当地的政策还不够熟悉,希望能通过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不仅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也能对越南的投资贸易政策加深了解。” 
  
 

 

本次博览会上,一位工作人员正在展示太阳能产品。(张萌 摄)


  能源化工企业:合作领域越来越多
  
  
  能源合作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新热点。正因如此,作为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点论坛之一,10月19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印度尼西亚能源论坛吸引了来自两国政府和能源企业的200多位代表参加。


  翻开论坛参会嘉宾名册,中石油、中石化、中国海油、印尼国家石油公司、印尼国家电力公司等能源企业赫然在列,这也反映出石油、天然气、电力等传统能源合作在当前中国与印尼能源合作中的重要地位。


  据了解,中国与印尼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卓有成效。近年来,中国参与了印尼马度拉油气田的开发,一些油气勘探开发项目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中国油气公司在印尼的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已从陆上发展到海洋,品种也从原油发展到天然气,区域也从成熟区发展到新区。仅中国海油一家企业,目前在印尼就投资有9个油气资源合同区,且投资额还不断增长,预计到2011年底总投资额将接近56亿美元。而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介绍,目前中国还拥有印尼西巴布亚省的当固天然气田12.5%的股份,每年从印尼进口300万吨的LNG(液化天然气)供应福建市场。


  除了传统领域,与会企业代表还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瞄准了新能源。在当天下午举行的新能源企业宣介和对接会上,来自中国和印尼的能源企业对于彼此间的合作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印尼企业PT.Pertamina EP公司表示,愿意就地热资源的开发与中国企业进行合作;华锐风电集团希望与印尼企业开展风电项目的合作;中粮集团则密切关注印尼生物质能开发方面的进展……CCIN记者在现场看到,对接会显得十分热烈和活跃,双方企业都强烈希望了解对方国家关于新能源开发的政策。


  “印尼在地热能、风电以及生物燃料等领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应用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和印尼企业之间可以优势互补、加强合作,推动两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广西社科院副院长古小松如是说。
  
  
  橡塑企业: 要利用好关税优惠
  
  
  据CCIN记者了解,自今年1月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后,各种降税措施陆续实施,中国与东盟间的化工进出口贸易也越发活跃。统计数据显示,自贸区建立近1年来,在中国出口东盟的13大类产品中,化工产品出口额位居第五位,东盟化工产品出口中国也增长迅速。在双边贸易中,塑料和橡胶产品的贸易尤为活跃。


  浙江嘉兴一家特种塑料制品企业的屠先生告诉CCIN记者,这次企业针对东盟的消费群,专门带来了较低端的建筑装饰塑料样品,受到了越南等国家客商的欢迎,纷纷前来询价,并确定了部分意向。而广西一家企业的刘姓销售经理也告诉CCIN记者,一个来自印尼的采购团对他们公司参展的塑料制品感兴趣,并到公司位于南宁的总部进行了实地考察,还订下了数万美元的初步采购意向。


  CCIN记者在博览会现场还看到,我国的轮胎大省山东已经连续7年参展。近两年他们专门组织需要橡胶原料的化工企业采购团到会采购,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东盟已成为山东的第二大进口货源地。山东代表团一位负责人告诉CCIN记者,受中国—东盟自贸区降税影响,今年山东从东盟进口的产品快速增长,同比增长72%。其中,橡胶、有机化学品、矿产品增速最快。轮胎企业将从东盟充足的橡胶原料中获得发展机遇。


  印尼橡胶企业协会主席苏哈托表示,越来越大的中国橡胶市场对印尼橡胶业来说是一个良好机遇。目前,印尼是世界第二大天然橡胶生产国和出口国,出口量约占其产量的90%。中国是印尼橡胶出口的主要国家,近年来出口量一直在增加。苏哈托预计,今年印尼向中国出口橡胶的增幅与去年相比将达到30%~35%。


  尽管贸易进行得热火朝天,但企业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据CCIN记者了解,自贸区已正式启动了近1年,降税优惠也很大,但有企业却因种种原因没有享受到。


  首先,企业自身不够积极。根据《中国—东盟自贸区原产地规则》,凡是出口到东盟国家的产品,只有获得由对方国家签发的产地证后,才能享受减免关税的优惠,以及获得便利的通关条件。然而,目前一些化工企业并不清楚产地证在享受优惠关税、减少企业成本、扩大产品出口等方面的功能,因而对申领产地证的热情不高。


  其次,行政偏差导致上述情况。据马来西亚和中国友好协会秘书长陈凯希介绍,一些国家在落实中国—东盟自贸协定时出现了行政偏差,少数有免税优惠的产品仍需缴纳关税;一些国家虽然取消了进出口关税,但仍在技术标准、生产许可证等环节存在非关税壁垒;某种产品在由一国进入另一国时,可能因检疫标准不同而无法入境。因此,各方有必要进一步谈判,更大程度地落实自由贸易。


  商务部最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9月,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总额达2113.1亿美元,增长43.7%,已接近2009年全年双边贸易总额(2130.11亿美元)。但与韩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90%以上的利用度、泰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63%的利用度相比,中国企业对东盟自贸区协定的总体利用度很低,仅有10%。


  对此,原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WTO研究会会长谷永江近日在昆明出席第六届走进东盟论坛时建议,企业首先应密切跟踪谈判进展,充分利用优惠条件,并及时将自己的诉求反馈给相关部门,争取应得的利益。其次是及时申领原产地证明,以充分享受优惠关税。

 

 

据不完全统计,本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累计交易总额达17.12亿美元,比去年增长3.5%。其中,出口额14.28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在签约项目中,很多都是能源化工类项目。图为博览会签约仪式现场。 (刘辉 摄)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