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沙特一家企业的乙烯生产装置。
最近几年,关于中东乙烯将要冲击中国市场的消息和讨论不绝于耳。此前业内的关注点普遍集中于中东乙烯对国内乙烯产业的影响上。然而,CCIN记者最近在采访中发现,另一个产业受中东乙烯的影响可能更大,只不过这种影响既有消极方面,也有积极方面。这就是中国的氯碱产业。
中东乙烯 必然要涌向中国
由于具有得天独厚的油气资源优势,中东地区正在成为世界上乙烯生产成本最为低廉的地区。
统计显示,未来2~3年内中东地区每年将新增800万吨的乙烯产能。随着新装置的投产,届时,新增乙烯产能有望大部分东移,向具有巨大潜力的亚洲市场尤其是向中国和印度市场转移。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统计资料显示,中东地区的乙烯衍生物2008年以后产能以每年1.8亿吨的幅度增长。其中,有1.7亿吨产能用于出口,约一半的产量出口到东亚地区。而中国是这些产品的主要接收地。尤其是今年上半年,中东乙烯产品对亚洲等主要市场的供应量大幅增加,幅度超过50%。预计到2015年,中东地区聚乙烯、乙二醇和聚丙烯等石化产品对中国的出口量合计将达到1682万吨。
在半个月前结束的第11届中国氯碱论坛上,原中国石化联合会副秘书长冯世良在谈到世界石油化工发展趋势时表示,我国乙烯自给量不足,每年需要大量进口以弥补市场缺口。2009年,国内有乙烯企业21家,25套生产装置,年生产能力为1222.5万吨,年产量为1069.7万吨,国内自给率仅为45%。据他预计,2010年国内乙烯生产能力将达到1470万吨,到2015年将达到2000万~2300万吨,届时自给率将会有所提高,但国内乙烯产品供应不足的状况将长期存在。2001~2008年,中东乙烯产能增长近一倍,达到1474万吨/年。沙特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乙烯生产国,伊朗首次跻身世界10大乙烯生产国之列。而中东地区石化产品的需求增长十分有限,新增产能的80%将用于出口。预计2010年之后,中东过剩的乙烯产品,在满足西欧缺口后,将大量涌向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
对氯碱产业影响 有利有弊
乙烯是氯碱生产的重要原料之一。CCIN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涌入中国的中东乙烯将会影响我国氯碱产业的原材料结构,进而对国内氯碱行业布局产生影响。具体影响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乙烯法聚氯乙烯企业是利好,他们有望利用到廉价的原料;另一方面,电石法聚氯乙烯企业将会相应地受到较大冲击。
在此前举行的第11届中国氯碱论坛上,有关专家认为,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一路走高,也带动了包括聚氯气乙烯在内的一系列乙烯下游产品生产成本的迅速提升,东部沿海地区氯碱工业特别是聚氯乙烯产业因此承受了较大的运营压力。而伴随中东地区大量新建低成本乙烯装置的投产,全球乙烯等石化产品市场供应将大量增加,价格将有望下行。这对国内主要位于东部的乙烯法聚氯乙烯企业而言是利好——近年来困扰他们的成本压力有望得以缓解。这也有助于改变长期以来国内乙烯法聚氯乙烯生产企业面对日、韩等国乙烯基产品供应商时议价能力偏弱的被动局面。
据CCIN记者了解,受巨大的成本优势吸引,目前国内有条件采用氯乙烯作为原料的生产企业也开始转而寻求成本相对较低的进口原料。在采访时有聚氯乙烯企业就向CCIN记者透露,如果价格合适,他们今后采购原料时会考虑采用来自中东的廉价乙烯。中国氯碱工业协会技术部主任张鑫也告诉CCIN记者,由于低价中东乙烯给国际市场带来的变数,中国氯碱企业在利用国外资源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以前由于种种原因,国内还没有聚氯乙烯企业采用来自中东的原料,企业的原料进口地大多为俄罗斯、韩国等。但是在市场情况有变的背景下,目前国内有不少氯碱企业正在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他们也在进行选择。如果物流等成本合适,企业可能会计划采用来自中东的乙烯生产聚氯乙烯产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我国电石法聚氯乙烯企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而电石法聚氯乙烯企业将会受到一定冲击。得益于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成本相对较低的电力资源,最近几年我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电石法聚氯乙烯项目一直在快速发展。据了解,在我国2010年投产的项目中,采用电石法生产工艺的项目有10个,新增总产能为294万吨;而乙烯法聚氯乙烯项目只有2个,产能为70万吨。电石法聚氯乙烯在市场中的比重仍呈现出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东乙烯涌进之后,将对国内电石法聚氯乙烯造成压力。“如果中东乙烯进来的话,肯定会低于电石法聚氯乙烯的成本。”中石化齐鲁分公司副总经济师张仁武此前在接受CCIN记者采访时表示了他的担忧。他的担忧并不是个例。接受CCIN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中东乙烯进来后,电石法聚氯乙烯的竞争优势将可能变小,这可能会对氯碱工业的结构产生影响。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秘书长张文雷最近就强调,东部地区今后不应再新建电石法聚氯乙烯装置,而是应鼓励依托周边新建乙烯项目和港口进口乙烯基原材料便利的优势,发展大型乙烯氧氯化装置并配套氯资源多次利用项目,推动氯碱产业的升级。
无论利弊都不会一步到位
在CCIN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少业内人士也表示,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对于国内氯碱企业来说,获利的不应盲目乐观,获弊的也不应盲目悲观。
对于乙烯法聚氯乙烯企业来说,要顺利的用上中东乙烯也并非一蹴而就。首先,目前国内真正拥有乙烯氧氯化装置的企业只有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石化公司、天津LG渤海化学有限公司、新浦化学(泰兴)有限公司这5家企业。因此,可以说目前国内大多数氯碱企业自身还不具备大量直接利用乙烯原料的装置条件和技术条件。因此,要实现直接利用低成本乙烯原料,国内企业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其次,中东地区低成本乙烯装置的大量投产,从长远来看必将拉低全球乙烯及下游衍生物的制造成本,但是短期内其对乙烯价格的影响将受到诸多复杂因素的左右。国内氯碱企业直接从中东地区乙烯项目的投产中获利仍需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再次,目前国内企业缺乏对进口乙烯价格的话语权。目前的情况是,我国进口乙烯的物流及渠道等很多方面均掌握在国际大型贸易商手中。单一的乙烯原料供应渠道和话语权的缺乏,增加了进口原料波动对企业生产及盈利的影响。
对于电石法聚氯乙烯企业来说,尽管中东产品会带来一定冲击,但这也是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一个契机。中国石化联合会副会长赵俊贵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应该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看待这个问题,“中东石化产品的进入当然会影响到中国的石化市场。但长期看,这些产品更像是一股活水,会促进整个产业链的调整,保持市场的活力”。
其实,不管是乙烯法企业还是电石法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调整产品结构已经成为第一要务。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理事长李军表示,今后氯碱工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优化布局,促进和推动行业整合,根据现实条件确定东西部的发展方向:西部要依托煤炭电石等资源追求规模化,打造大型的电石法氯碱企业;而东部则依托市场、港口等优势,发展大型乙烯法聚氯乙烯、精细化工产业。
CCIN记者了解到,国内有不少氯碱企业也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刚对CCIN记者表示,受国家政策和市场竞争激烈的影响,老的氯碱企业只有走差异化道路、发展高端产品才能生存和发展。目前,该公司1万吨/年规模的氯化聚氯乙烯材料生产项目的施工已于今年5月全面展开。该项目投产后,有望改变我国氯化聚氯乙烯生产装置规模过小、产品质量过低的局面。
业内预计,今后两三年中东乙烯产品将大量涌向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
我国电石法聚氯乙烯企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但中东乙烯涌入之后,这种格局可能会受到影响。图为新疆一家氯碱企业的产品搬运现场。 (图片由CFP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