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中国,ICCA才能代表全球”

   2010-12-20 中国化工报庞利萍

67

 
——来自中国石化联合会加入ICCA签字仪式的报道
 

 

 图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中)与ICCA主席、美国陶氏化学公司董事长利伟诚(左),ICCA全球执行官战略小组主席、德国巴斯夫公司董事长贺斌杰(右)亲切握手交谈。


      12月17日下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和国际化工协会联合会(ICCA)秘书长卡尔·杜雷在中国加入ICCA的文件上签字,从此中国石化联合会成为ICCA中的重要一员。“ICCA要真正成为全球性组织,必须要有中国石化联合会的加入。”ICCA主席安德鲁·N·利伟诚在致词中强调了中国在世界化学工业舞台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任建新(左二)与德国巴斯夫公司董事长贺斌杰(右二)等外宾交谈。


    从相识到牵手走了6年


    早在2004年,日本化工协会秘书长田中正躬就告知中国石化联合会的前身中国石化协会ICCA设立了观察员机制,并鼓励中国加入。随后,ICCA秘书处正式来函通告已设立观察员机制,欧洲化工协会、美国化工协会、日本化工协会等ICCA主要成员代表曾多次就此事访问中国石化协会。


    中国石化联合会作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唯一的全国性行业组织,与国外相关协会组织加强合作是其夙愿。因此,就成为ICCA观察员资格等问题,中国石化联合会也积极与对方进行沟通,并于今年8月与ICCA签署备忘录,9月正式向外交部提出加入ICCA的请示并获准加入。

 
    如今中国石化联合会终于成为了ICCA的观察员。ICCA主席、美国陶氏化学公司董事长兼CEO利伟诚告诉记者,观察员是成为ICCA正式成员的第一步,所有的会员都是先从观察员做起。ICCA在全球所设定的标准非常重要,它要求所有的协会成员完成和达到这一标准,而成为观察员则可以了解ICCA的工作内容,进而能很好地过渡成为正式会员。

中国石油化工规划院院长顾宗勤(左一)与美国道康宁公司董事长史蒂芬妮·博恩斯等交谈。


    “ 中国不可或缺 ”


    利伟诚表示,多数跨国化工公司的成功以前都来自发达国家,目前这种情况正在改变,新兴市场正在成长为新的动力。中国被称为是世界的工厂,但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结果的到来比很多专家预测得都要早。现在,中国在研发方面的支出已排在世界第三,可以说,中国目前是世界的工厂,将来将成为思想的工厂,中国的技术创新和解决方案可以帮助ICCA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ICCA全球执行官战略小组主席、德国巴斯夫公司董事长约根·贺斌杰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说,中国在全球化学工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年前,中国是全球第六大化学品市场,目前已排在第三,预计3年后,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学品市场,中国石化联合会加入ICCA是对双方均有利的举措。


    ICCA秘书长、美国化工协会主席卡尔·杜雷也认为,中国石化联合会加入后,ICCA能够更好地代表全球化工行业。此次签约使中国石化联合会和ICCA的联系更为紧密,双方在相互学习中将共同推动全球化学工业做大做强。


    责任关怀是合作重点


    利伟诚表示,ICCA的主要工作是协调国际化工行业内的信息交流,协调和确立国际化工行业在有关产业政策方面的立场,并代表化工行业与联合国环境发展署、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就健康、安全、环保、贸易等问题进行沟通。同时,ICCA还致力于推广和协调化工行业的主要全球性志愿活动如责任关怀活动、高产量化学品安全活动、长期研究计划活动等。目前已有60多个国家的54个化学协会加入到了责任关怀的行动当中。


    贺斌杰表示,在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中,中国政府意识到中国化工未来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可持续发展,对ICCA来说,也是如此。中国石化联合会加入ICCA后,相关公司可通过参加ICCA的一些活动受益。如ICCA定期会推出一系列被称为能力建设的举措,邀请ICCA所有的成员和公司参加其举办的培训,聘请专家解答需要做哪些工作才能达到责任关怀这一计划的目标,同时,也会针对特定的化学品给出一些建议。


    李勇武表示,责任关怀包含环保、安全、健康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中国石化联合会从本世纪初开始推进责任关怀,全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和水平普遍提高,目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已有53家大型企业向社会做出庄严承诺。不过,国外责任关怀活动开展得更早,经验更丰富,形成了一个标准、认证以及执行的体系,加入ICCA有利于促进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责任关怀活动的开展,这将是双方未来合作的重点。

 

ICCA秘书长卡尔·杜雷(右一)与中石油副总经理王宜林等在交谈。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