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企业的煤化工时代

   2010-12-22 中国化工报谢湘宁

108


 

 

贵州金赤煤化工项目由第一次承建煤化工核心装置——煤气化的七化建担任施工主力。图为项目经理徐中荣(左二)在检查安装质量。

 

    

      中国的化工施工企业,是在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装置上练出身手的。


    从1973年开始,我国前后共引进31套大型合成氨装置,基本以天然气、石脑油、渣油为原料。我国还先后引进2套超过2000万吨、13套超过1000万吨的炼油装置和5套百万吨级乙烯装置。这些引进装置让化工施工企业得到了锻炼,同时也让化工施工企业受尽了行业割据的气。因为无论是油头还是气头,这些大型装置主要为两大集团拥有。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施工队伍,基本上将化工施工企业排斥在外。相当长一段时间,化工施工企业只能靠“啃点别人不要的骨头”生存。


    直到“十一五”,化工施工企业迎来了没有行业割据、凭本事吃饭的煤化工时代。


    项目多得干不过来


    打开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网站,流览一下今年以来该公司完成和新签约项目,煤化工项目占了相当数量。粗略统计一下,在120多个国内项目中,煤化工项目近40个,占三分之一。参与这些煤化工项目的,包括了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9个设计企业和9支施工队伍。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引进了第一套大型煤化工装置山西化肥厂;上世纪90年代,我国又引进了第二套大型煤化工装置陕西渭河化肥厂。这两套装置标志着中国煤化工时代的开始。但中国当时的热情全扑在石油路线和天然气路线上,煤化工技术却磕磕绊绊。直到“十一五”时期,中国煤化工产业链一下呈放射状展开,煤制甲醇及下游产品、煤直接液化制油、煤间接液化制油、煤的多联产……每一条分支都繁衍出大大小小众多项目,光新建、拟建几十万吨的大甲醇项目就有40多个,抵得上所有化工施工企业前10个五年计划中承建的大化工项目的总和。 更令人振奋的是,煤化工领域没有行业保护,没有地方割据,没人拦没人抢,你可以有多大能耐就接多少个项目。


    2007年6月,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组建了煤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集中了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科研单位和包括淮化集团在内的国内煤化工骨干企业。联盟的使命是研究开发一批煤化工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前沿技术,并形成相应的产业标准,为国家煤化工重大产业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在化学工程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施工企业与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平起平坐,共商“国是”。


    以煤化工项目设计见长的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十一五”之前一直处于找项目状态。但进入”十一五“后,该公司年年任务排得满满的,仅甲醇项目这一家企业就承包了陕西榆林20万吨/年甲醇装置、山西兰花20万吨/年甲醇及10万吨/年二甲醚装置、内蒙古世林化工公司30万吨/年甲醇装置、山西大同煤矿60万吨/年甲醇装置、天津碱厂50万吨/年甲醇装置等项目的设计。这家企业在招聘时总是附带一条:有在化工、石油化工等行业,特别是煤化工领域或国际工程公司工作经历者优先。 


    “‘十一五’期间,国内煤化工项目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装置大型化,二是投资巨额化。“比如甲醇项目,以前六化建都没干过或者只干过小型的,才1万吨,现在动不动就是几十万吨甚至上百万吨的;比如醋酸和醋酐项目,以前最大的才10万吨,现在一般都是30万吨、40万吨;比如空分项目,过去6000立方米/时就算最大的,现在我们在宁煤干的煤制烯烃项目已达95000立方米/时。”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蜀敏深有体会地说。


    对化工施工企业来说,除了在规模上堪比此前的石油化工项目外,国内煤化工项目最大的好处是没有形成垄断,完全凭本事吃饭。许多企业老总怀着一种苦尽甘来的喜悦反映,以前中石油中石化总是看不起我们,认为我们干石油化工不行,现在干煤化工我们一点不比他们差,反而是他们对我们的技术非常佩服。


    王蜀敏对“十一五”总结了一句:“现在煤化工项目干不过来。”

 

 

图为六化建在宁夏宝丰能源集团年产二十万吨煤制甲醇装置的项目基地。“十一五”期间,每支化工施工队伍都拥有数个这样的基地。


    在 “ 首套 ” 中锻炼成长


    中国“十一五”煤化工的发展,注定要在世界工业史上留下惊人一笔。中国煤化工从完全倚仗国外,到独立自主地一举工业化了新型煤化工技术,如此天堑般的跨越只用了5年。这5年间,包括准备中试和已经工业化应用的13种国内外煤气化技术全部在中国落户。中国一气儿完成了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煤制草酸、煤焦油轻质化等项目。所有这些项目都是“全球首套”或“全球最大”。


    不会干煤化工项目的施工企业已经不可能算是一流施工企业了。


    贵州煤很丰富,但过去主要建了火电厂。虽然西电东送贡献很大,但也因此该省成了全国最重的酸雨区之一。“十一五”期间,贵州决心走清洁能源的路子。2007年9月开工的金赤煤化工项目就是一个转型之作。该项目总投资约48亿元,采用美国GE公司水煤浆气化技术,瑞士CASALE公司氨合成技术,丹麦TOPSOE公司甲醇合成技术以及国产化低温甲醇洗净化技术和硫回收技术,一期为年产30万吨合成氨、30万吨甲醇、52万吨尿素,建成后就是贵州省最大的现代化煤化工项目。这个对贵州省具有特殊意义的工程项目,落到了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有限公司手上。


    七化建是一支老牌施工劲旅,成立40多年来先后承建了200余套大、中型石油化工项目,在同行业中创造过N个全国第一。但直到这个项目,七化建才第一次承建煤化工的核心装置——煤气化。


    项目经理徐中荣回忆说,说实话,我们原来干油头的气头的比较多,高温高压我们不怕,但煤气化装置我们只见过,没干过,心里真没底。但是我们明白,这个项目是七化建提高在煤化工施工领域竞争力的关键点,无论如何也要干净漂亮地拿下来。为此,我们配了4个施工经理,这在七化建别的工地上是没有的。当时正赶上贵州雨季,天天浠浠沥沥下个没完,常规施工绝对不行。我们商量了很久,只有质量责任、安全责任、经济责任都落实到人。气化炉的高压合金管焊接,一个焊点要10道工序,包括坡口、组对、热处理、焊接、检验、后热处理、表面磁粉检查、无损检测等等,留一点瑕疵就会埋下爆炸的隐患。那阵子,我们倒班焊,人歇机不歇,有一点不放心就返工,焊机都烧坏5台。业主对我们的要求是一次焊接成功率达97%,最后我们达到了98.6%。还有空分压缩机,体积大、精密性强,主体150吨重,我们从没遇到过,但我们在5个月内同时完成了两台42000立方米/时的空分压缩机及其配套设备的安装,一般工期怎么着也得半年干完。


    代表业主的金赤项目气化空分部负责人对七化建有3个难忘。一个是吊装气化炉那天,大家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三一重工出了3个方案都不合适,最后还是七化建解决了问题。一个是焊接技术,可以说这是项目中要求最高的技术。高压蒸汽管焊接,室内每平方厘米压力达到400千克,还有高压氧气管焊接,非常可怕,处理稍有不当,就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七化建通过严密控制,都解决了。再一个是3台大型空气压缩机组安装,转速高达每分钟1.82万转,要求非常敏感,无论动设备、静设备、焊接、仪表电器等方面,七化建都完成得无可挑剔。


    总包商中国华陆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闫宁对七化建的评价是:煤气化是煤化工的核心技术;高压管和氧气管焊接是煤气化的核心技术。从焊接质量和速度来看,七化建不输任何一家施工队伍。


    七化建拼命也要拿下煤化工核心装置的决心和勇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所有化工施工企业,无论它以前在其他领域多么战绩辉煌,无论它以前的经营多么顺利,无论它以前对未来有着多么美好的规划,在“十一五”骤然而至的煤化工这块巨大无比的蛋糕面前,它都会重新调整自己的胃口,提高自己的技能。习惯了靠“啃点别人不要的骨头”生存的化工施工队伍,刚开始独自接手一个5、6亿元的工程量都会感到紧张,怕吃不了,5年下来,一家企业独立完成几十亿元的工程量也没问题。


    寄希望于 “ 推广 ” 时代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虽然目前煤化工项目“干不过来”,但既经历过全民办厂、项目大干快上,也经历过治理整顿、项目大面积下马的化工施工企业,普遍有一种“可能又该治理整顿了”的担心。特别是去年国家出台了一个煤化工发展纲要,刚让他们感到鼓舞,但很快又出了一个限批政策,又让他们心里七上八下。“化工行业6至7年为一个景气周期”的提法更让他们紧张。他们担心,随着“十一五”的结束,也许过不了一两年,煤化工带来的黄金季节也就过去了。


    还有的老总从另一个角度看淡中国的煤化工热:尽管中国的煤资源较多,但从其它国家的做法看,把煤作为战略资源大量开发利用,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这样做过,一个是战败的德国,一个是南非。而这两个国家之所以动用煤炭资源,都是因为国际社会的制裁,乃迫不得已而为之。其他国家都是相反,拼命地保存本国的煤炭资源。没有煤炭资源的日本到处买煤,买回来后都倒在海里存着。所以长远看,国家今后一定会对煤化工加以限制。


    但是,也有一些化工施工企业老总表示乐观。他们认为,至少在接下来的“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煤化工蛋糕还是够施工企业吃的。特别是相对于传统煤化工,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刚刚起步,“十一五”期间主要是完成示范工程的建设,“十二五”时期必将在示范的基础上进行推广。而“推广”的市场肯定要比“示范”的市场大得多。


    “从有关咨询报告获悉:‘十二五’时期,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发展将以如下6个方面作为其核心任务:合理安排产能建设,保持产业稳定增长;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改造;加强技术创新进步,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切实发展循环经济,落实节能减排目标;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加快国际化进程。因此,从化工施工行业的角度看,‘十二五’期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将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炼油行业将保持稳定增长。炼油能力的增加将以原有企业的改造为主。并且炼油与乙烯和芳烃的发展将紧密结合,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的建设是‘十二五’期间石化行业发展的主题。


    第二,新型煤化工产业增势较强。‘十二五’时期,中国的煤化工必将在示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解决石油资源的匮乏,实施以煤为基础的能源结构,发展替代能源。


    第三,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将保持持续快速发展。


    第四,传统化工产业发展以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优化布局和节能减排为主要任务,如盐化工、农药、染料、涂料等行业……”


    这是国家某部委做的“十二五”规划吗?不,这只是七化建董事长苏富强的一次笔答记者问。在化工施工企业的黄金时期,更多的化工施工企业老总并没有被眼下“干不过来”的煤化工项目忙昏了头脑,他们在进行着冷静而长远的思考和规划。

 

图为由十一化建负责安装的中原大化年产50万吨煤制甲醇装置。 (图片由本报记者 张育 摄)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