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0年过去了,但是许多记忆从此会永远陪伴我们。记不清采访了多少人,赶写了多少稿件,但却清晰地记着来自读者的每一句反馈。晒一晒那些令人难忘的互动,抖一抖在行业里奔波的风尘,我们从头再来。
2010年1月26日报道
业内专家提醒企业 :警惕“预注册维护费”借机骗钱
采访记者吕海波:EACH法规刚开始实施时,媒体的报道非常多。但是到2009年以后,关于REACH的注册后续情况却鲜有报道。我在采访中,有采访对象向我反映了REACH注册中的一个阴暗现象:部分唯一代表或代理机构以各种名义向企业收取“预注册维护费”。对此,我在报道了国内化工企业REACH注册进展的同时,还采写了一篇《的消息。稿件刊发后,一些企业专程发邮件过来,向我反映REACH注册号归属权的问题。看来,我还得接着采访下去。
读者反馈
河南金丹乳酸科技有限公司REACH负责人郭会芬:我们公司乳酸产量全球第二,亚洲第一。欧盟是我们公司的主要市场,因此我们从2008年开始就积极应对欧盟REACH法规。《中国化工报》刊发的这篇报道,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提醒。
《中国化工报》是咱们化工企业的报纸,代表着化工企业的利益,在这种涉及到化工企业重大利益、很多企业自己又尚未认识到的时候,我们非常希望得到《中国化工报》在舆论上的支持,不给那些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所谓服务机构坑害咱们企业的机会。现在我们公司在应对欧盟REACH法规的过程中,又遇到关于预注册号和注册号归属权的问题,希望记者能继续报道,帮助维护化工企业的权益。
二○一○年二月五日报道
轮胎行业的去年今年明年
采访记者杨宏辉:2009年轮胎行业很有意思。本来预测是个大灾之年,没想到,经过金融危机之后,轮胎企业的利润逆市大增,迎来了难得一遇的丰收年。预测和现实的反差,促使我决心弄个明白。我通过当面采访、邮件采访、电话采访、MSN聊天等各种方式,搜集了大量来自业内的看法,最终完成了这篇报道。
读者反馈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文章内容翔实、全面、深入,且切合实际。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秘书长蔡为民:该篇报道是轮胎行业近年来难得的好文章,一些轮胎企业的老总也跟我反映文章写得不错。
山东省橡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郑永祥:此篇报道的记者对橡胶行业相当关切,观察得相当透彻,能这么到家地了解和这么负责任地报道橡胶行业,确实难得。
双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章万友:看得出记者下了很大功夫,文章内容全面、分析深入,有新意。
某跨国公司市场销售负责人:记者的分析非常深入,对2010年行业面临的3个未知数的剖析论证性极强,也非常直观。
2010年3月24日报道
市场变好,价格看涨 — —又到化肥企业毁约时?
采访记者郑红艳:现象。2010年春节一过,编辑部又开始接到经销商电话投诉某某企业不执行合同。这次我决心曝一曝此事。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前后采访了20多位行业人士。文章出来后,我自己认为还是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行业的真实情况和大家的真实心态的,也算尽了一份记者之责吧!
读者反馈
石家庄辛集经销商李运奇:我是问了好几个人才找到郑记者的电话的。看了这篇报道,觉得总算有人替我们说话了。
作为一个县级经销商,我觉得我们的经营环境挺难的。厂家要保证自己的利润,经常毁约。有好几次,涨价了,企业就不发货了。当时很想不通,但是大多数时候是厂家掌握主动权,我们又没办法。拿了货一下子又不能都卖出去,这期间行情如果变了,就很难处理。涨了,我不能涨;降价了还必须降。总之,我们经销商是背着篙赶船,什么事都要自己想办法。而且,现在行业内,大家毁约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照样活得很好,这就很可怕了。这篇报道真实地反映了这种行业现状,并提醒行业倡导诚信经营,我想会对大家有所触动的。合同就是合同,必须严格遵守,不能看到自己赚得少了,就不履行合同了,这怎么行?以后我会这样严格要求自己:诚信经营。我也坚信,诚信的企业能够活得更加长久!
二○一○年六月三日报道
高碳大省的低碳实践
——记山西首个现代煤化工项目试点
采访记者王乐意:2008年12月22日,我一听说山西潞安集团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正式出油了,就赶去了。走进合成油园区第一印象是惊讶:在占地20亩的合成油园区内,没看到一个煤堆!我意识到,仅仅从产业角度来认识“煤变油”的意义,显然不够。于是,我从“高碳”变“低碳”的角度,完成了这篇报道。
读者反馈
山西省煤基合成油领导组办公室副主任关志道:这篇报道是《中国化工报》第一次系统报道我国第一桶煤基合成油的实践过程。作为政协委员,在看了这篇报道之后,我联名其他委员向山西省政协提交了《提升产业结构,尽快落实制定山西煤电化工多联供产业化发展规划》的提案。我们认为,山西省应该在总结这个项目经验基础上,尽快出台山西省以煤基合成油为基础的煤化工多联产低碳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山西省政协也已将此提案转到相关部门,提案意见将在制订全省“低碳”中长期发展规划时采纳。还有,国家有关部委和不少专家看到了这篇报道后,专程来山西考察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我想告诉贵报的是,现在,我们已经制订出了《山西省煤层气、天然气、焦炉煤气和煤制天然气产业一体化发展规划》。
2010年6月14日报道
来自大同活性炭企业的紧急报告:我们断粮了!
采访记者白清荣:搞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搞得一些化肥企业用煤出现紧张。大同煤矿集团的一位负责人对我说,现在向他们要煤炭的不光是化肥企业,呼声最高的是活性炭行业!我又连忙找到大同市活性炭协会,并走访了七八家活性炭企业,一篇专题稿件才得以完成。
读者反馈
大同市活性炭行业协会秘书长杨培栋:2010年6月14日,《中国化工报》专题版大篇幅报道了山西大同活性炭企业因受原料煤的影响,所有活性炭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后,大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加以研究解决,并以大同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领导组的名义,向山西省领导组提出解决活性炭原料煤的问题。
2010年7月8日,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大同调研时,专门察看了活性炭产品,并表示山西省委省政府对活性炭行业要给予政策上的全力支持。随后,大同活性炭协会向山西省政府提交了解决煤炭资源的报告。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领导组在接到报告后,经过研究,初步确定保留大同市左云富甲煤矿,作为活性炭企业用煤的特定煤矿,不得将这部分煤源作为动力煤使用或它用,并采取分层开采或炮采,提高矿井的生产能力。多亏了这篇报道,促使大同活性炭企业用煤问题的解决。
2010年7月8日报道
在化工厂,可以比在家还安全
采访记者原小瑛:2010年6月,美国杜邦公司在京召开了一个简短的发布会,简单介绍了该公司是如何把安全落到实处的。我觉得,杜邦两百多年来积累的安全经验和做法对国内的化工企业很有借鉴价值。于是我利用去上海出差的机会两次拜访杜邦公司,详细了解该公司如何脚踏实地做安全工作,最终报道得以完成。
读者反馈
大唐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环保总监郝军:中国大唐是中国5大电力集团公司,自2005年开始进军新型煤化工领域。日前,煤制烯烃项目和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正在调试开车、建设中。由于是电力企业建化工,行业跨度比较大,在项目建设、生产准备、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理念以及方法上一直求同存异。因此,如何引导中国大唐旗下的能源化工公司上下“出电入化”,转变观念,是大唐企业各级领导思考、实践的问题。2010年7月,我从《中国化工报》上读到《一文。这篇文章所传递的“安全是一种习惯养成”,是理念、是文化,更是“本质安全”。于是,我就推荐公司总经理工作部将这篇文章在公司《信息参考》刊物上予以转发,并加了《编者按》。文章转发以后,在公司管理层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公司还下发了《关于开展学习杜邦安全理念活动的通知》(大唐能化安环【2010】49号)文件,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使大家从中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安全教育。目前,大唐能化公司正在贯彻中国大唐集团和大唐国际发电公司有关建设本质安全型、本质环保型和本质经济型企业的要求,开展争创“零事故企业”。
2010年8月12日报道
为何规划只能留在纸上
——浙江嘉兴临港石化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采访记者翁国娟:回想起来,整个采访的过程并不顺利,甚至可以说是十分艰难。对于滨海新区这样一个骑虎难下的“烫手山芋”,各开发区不愿过多置评,地方政府的领导更是退避三舍。为了让采访对象“说几句”,记者可谓动用了一切可能动用的人脉资源,总算完成了这次专题报道。
读者反馈
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秘书长张旭:《中国化工报》的这篇报道,对浙江嘉兴滨海新区规划难以落实现象以及背后的原因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对于文章中提出的问题,浙江省政府石化行业主管部门和省石化协会都很重视,并针对此事专门组织了一次课题调研活动。中国石化联合会党委副书记潘德润和联合会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才还亲赴嘉兴了解具体情况。浙江省政府参事陆慧明也参加了本次调研,并向省政府领导汇报了调查情况。在调研过程中,当地开发区领导对《中国化工报》的报道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内容客观、批评深刻,道出了基层政府工作者一直想说的肺腑之言。我们相信,随着新闻媒体的介入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注,行业协会与行业主管部门联手推动,一定能够促进问题尽快解决。
2010年9月7日报道
化肥供应链上的新角色——河南万庄化肥交易市场功能调查
采访记者武验:关注河南万庄化肥交易市场,我用了整整7年。我前后采访了20个人,还与老板赵慧清长时间地交谈。文章见报后,反响这么好,我感到,花这么长时间写一篇文章,值了!
读者反馈
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方伟:《化肥供应链上的新角色——河南万庄化肥交易市场功能调查》在《中国化工报》刊出后的一周内,陆续被近40家媒体和网络转载。因为文章里谈到了我们企业和万庄合作的情况,所以就连我这个局外人也被频频问访。
实际上,当时我看到这篇文章后,一点也不感到新奇。因为我们早就深入了解了万庄,早已谙知他们的农资物流理念。可正因为这样,我们也有“知情不报”的嫌疑,还被一些化肥同行深深埋怨呢!
因为万庄市场的物流模式上了报纸,广而告之了,所以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大家都知道了万庄掌握着2000万农户的有关信息,而且搞的是电子商务操作,所以经销商都想跟着沾光。2010年12月14日,万庄市场召开了县级农资仓储配送中心设施建设会议,本来只邀请了一部分核心经销商参会,谁知风声被透露出去,一下子来了近百人,都找董事长赵慧清“说情”,赵董事长连午饭都吃不囫囵!看来,媒体的作用真是不小!
2010年10月11日报道
无机盐行业定下“十二五”调子:不要“提高”要“降低”
采访记者刘方斌:“十二五”规划制订。我都全程跟踪了。我注意到,这次在制订“十二五”规划时,大家都很少提及产能和产量要发展到多少多少,而是更多地关注行业存在的迫在眉睫的问题:能耗和排放等指标要如何降下来。我觉得这是个新闻。于是,我围绕这一新闻进行了采写。
读者反馈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会长吴明钰:这次无机盐协会以约束指标为主的规划思路,在我们历次规划中还是首次,我们也还在探索中。《中国化工报》的这篇报道及时肯定了这一探索,让我们增添了坚持抓节能减排等约束性目标的信心。在新旧交替的时期,我们尤其需要媒体及时发挥导向作用。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佩琳:在当前全行业几乎都出现了产能过剩问题时,制订规划再提产量还要发展到多少多少,显然不合时宜。那主要目标怎么提?全以约束性指标为主行不行?《中国化工报》这篇报道抓住了解决问题的要点,弘扬了科学发展的主旋律,对我们最后制订出一个符合行业实际、操作性好的“十二五”规划,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导向作用。
2010年11月5日报道
我们为利益而来
——记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的化工企业
采访记者黄永卓:我注意到,在中国—东盟的贸易合作中,许多东盟的客商对中国的化工产品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国内的化企也把发展的目光投向了东盟。近两年来,我采访了广西区内外磷化工等与东盟密切相关的化工生产、销售及物流企业50余家,与企业各阶层人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交流。获得的许多第一手材料帮助我完成了这两组专题报道。
读者反馈
广西越洋化工实业集团董事长林明:《中国化工报》大篇幅报道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及其与化工产业发展关系的文章,其中提到的很多事例很值得行业参考。正是这些报道提醒了我们,对于磷化工行业来说,区位优势大于资源优势。因此,我们广西磷化工行业开始加大对东盟市场的关注和投资力度。广西磷化工行业协会对东盟的市场行情进行了多次研讨,并召开了由企业代表参加的战略研讨会。到目前为止,包括我们公司、广西明利集团在内的骨干磷化工企业已分别在马来西亚、越南等东盟国家建立了自己的分公司和海外生产基地。感谢《中国化工报》的报道,及时做出了导向,给了我们信心。
2010年11月16日报道
一场白热化的业界争论:该不该大力发展氢能
采访记者庞利萍:同备受重视,但这几年却没有如其他新能源一样火起来,到底为什么呢?我在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专家时发现,原来业界对氢能发展是有很大分歧的。但科学是应该充分争论的。于是,我选择了将所有争论客观地展现给大家。
读者反馈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毛宗强:《中国化工报》刊登的《一场白热化的业界争论:,我周围同事阅读后均纷纷叫好,称这篇报道非常客观地对待氢能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矛盾。这种公开讨论的形式有利于行业的发展。就在前不久,我们到中共中央政策研究院汇报氢能发展材料时,还特意把报纸送给了他们一份。
这篇报道引起了人们对氢能行业更广泛的关注,我也收到了很多咨询的电话。一位研究储氢的专家特意从武汉赶来北京,找我讨论氢能发展的问题。我们已确定要组织一个香山科学会议,专门探讨氢能的发展。一位广州的企业家在看到这篇报道后,对氢能领域的投资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他先打电话到清华老干部退休中心,几经辗转联系到我,并特意飞到北京就此进行深入交流。
2010年12月7日报道
锂电池,既是天使也是魔鬼
责任编辑原小瑛:2010年11月底,我收到了江苏常熟合众环保能源技术研究所所长沙永康的一篇文章。沙永康是一位长期致力于新能源研究的专业人士。他透露了一个重大问题:锂电池的安全问题业内人士都捂着不说。但他对此很有看法。我同意他的观点,所以将其全文编发。
读者反馈
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石化行业分析师柴沁虎:我在贵报7版一看到此篇文章,就马上和责任编辑取得联系,告诉她:“电池的安全性以及回收利用是锂电池的软肋,但是一直没有人提,《中国化工报》先提出来,非常好!”
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屡战屡败之际,动力电池汽车,尤其是锂动力电池汽车,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但是锂动力电池在开启了一扇希望之门的时候,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锂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难题就是最具挑战性的一个问题。
贵报刊登的《锂电池,既是天使也是魔鬼》,首次将这个行业内的问题公开化,对于锂动力电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这个产业的作用,都很有益。我个人认为此文是贵报2010年度最棒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