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为跨国化企领军全球不二王牌

   2011-01-18 中国化工报孟晶

111

 

 

  2009年8月,由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埃克森美孚中国石油化工公司和沙特阿美中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该项目是我国第一个炼油、化工高度一体化的中外合资石化项目。图为福建炼油乙烯项目新厂区夜景。(CFP 供图)


 

    愈发仰仗“中国元素”


    “十一五”期间,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越来越多的跨国化企开始强调,在中国的战略扩张计划不仅是为了提升其在亚洲及中国的影响力,同时也是加强其在全球领先优势的重大举措。大型跨国公司在公布年报、季报的时候, 几乎都在强调中国市场对其全球业绩的拉动作用。“中国元素”已经成为跨国化企欲领军全球的不二王牌。


    国际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将继续带领世界化学工业向前迈进,全球主要化工公司目前仍然看好中国市场,继续寻找机会增加中国投资,扩大销售收入,以便更快地从衰退中复苏。 


    德国跨学科专业协会德西玛总裁瓦格曼博士表示,在后危机时代,全球更要关注“中国元素”。2009年下半年德国化学工业开始见到光明,主要得益于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业绩增长。在发展新能源汽车这样的新兴产业上,中国化学工业比德国更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


    “中国元素”的重要性,在各大化工巨头战略中地位,愈发凸显。


    巴斯夫公司2010年3月披露亚太区发展战略时特别强调,将积极参与亚太市场增长,其中相当一部分投资将用于中国市场。负责亚太区业务的巴斯夫执行董事会成员薄睦乐博士说:“中国是巴斯夫亚太市场的重心。由于抓住了中国市场快速恢复的机遇,2009年下半年巴斯夫的生产销售开始回升。”巴斯夫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市场将以年均5%~6%的速度稳定增长,中国将继续为世界经济和化工市场的主要动力。

 
    陶氏化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利伟诚称,中国是陶氏的第三大市场,亚洲尤其中国是陶氏发展的重心。在陶氏化学对于全球市场的坚定承诺中,中国市场始终处于首要地位。亚洲的客户需求增长有可能是跨越式的,会超越欧洲和美国。


    赢创工业公司表示,中国化工市场将占全球化工市场近20%。赢创将积极参与这一高增长市场,并力争在2015年实现大中华区20亿欧元的销售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赢创于2008年秋制定并启动了“大中华区增长之路”战略发展计划。根据这一计划,赢创启动了多个针对中国重点行业的跨业务部门项目,如汽车、建筑、电子与照明等。 


    阿克苏诺贝尔公司首席执行官魏思瀚谈到公司发展战略特点时表示,现在高增长市场的重要性愈发突出。目前来自高增长市场的收入所占比例为37%,其中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占到25%。阿克苏诺贝尔已将未来10年50%的收入锁定在高增长市场。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也是阿克苏诺贝尔公司发展的战略重点,2015年其在华销售收入预计将翻番。该公司去年在中国实现了15亿美元的销售额,并期待未来在中国市场获得更快的增长。


    朗盛也非常重视中国市场,大中华区已成为该公司全球战略的重要支柱。中国销售额占其在亚太地区的51%、全球总销售额的11.5%。作为全球最大的合成橡胶生产商,朗盛还在继续扩大中国本地市场。


    日本帝人中国公司首席营销官及总代表山本泉(音译)表示,该公司已确定中国作为其未来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计划到2020年将中国市场的销售额扩大3~4倍。三菱化学控股集团社长小林喜光则称,中国等新兴市场被认为是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驱动力,其大宗化学品的需求正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包括三菱化学在内的日本化学品公司正依靠地理位置优势大举进军中国市场。


    随着中国对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科技领域投资力度的加大,在跨国化企的CEO眼中,中国更是成为他们全球长期战略发展中的首选之地。CEO们认为,如果不能在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市场,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公司就无法在全球范围内继续领军。Q-Cells SE、西门子、歌美飒、维斯塔斯、亚什兰、PPG等,不论是原材料生产商还是设备生产商,几乎全部都到中国市场来淘金了。

 

 


德国巴斯夫公司首创的互动教育活动“巴斯夫小小化学家”连续9年亮相中国科技馆开幕式。活动通过绘画以及实验等互动形式,鼓励孩子们从日常生活做起,保护环境,为可持续的未来作出自己的贡献。图为2009年巴斯夫小小化学家活动启动仪式。(特约记者 顾定槐 摄)

 

研发中心逐渐发力 “反向创新”产品开始返销发达国家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国际合作部主任庞广廉接受采访时表示,全球金融危机并没有吓退跨国化工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攻势。相反,跨国化工企业加强了“中国总部”的研发力量。杜邦、巴斯夫、朗盛、赢创等大公司都在中国设立了一个或多个相当规模的中国研发中心,有些已升级为亚太研发中心甚至跃升为全球研发中心。跨国公司已经开始把为新兴市场开发的产品返销到发达国家的市场,而且这种“反向创新”产品的流动将成为越来越常见的现象。


    2010年10月27日,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在上海发布了“2015专注目标”。在创新方面,帝斯曼将通过进一步深化创新以创造价值。除了地区性的研发中心之外,帝斯曼还计划在中国和印度设立新的创新中心。而今年4月帝斯曼工程塑料业务部刚刚宣布,计划在上海帝斯曼中国园区内建立一个材料研究与汽车应用开发中心。这是帝斯曼在荷兰境外设立的最大工程塑料研究中心。


    几乎同一时间,空气化工产品公司(AP)在上海宣布,已顺利完成其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亚洲技术中心扩建工程,并正式对外运行。扩建后的中心建筑面积翻番,其研发人员数也将在2011年前增加一倍。上海技术中心已成为AP在全球的第二大研发中心。AP亚洲技术中心总监托马斯博士表示:“中国和亚洲市场是AP公司的高增长区域,客户的需求具有独特性。我们以全球范围内的尖端技术优势,以及在中国进一步扩大的研发能力,帮助客户提供更加快速、高效的服务和更高品质的产品。”


    2010年4月20日埃克森美孚化工在上海宣布,投资7000万美元建立埃克森美孚化工上海研发中心。该中心是其第三个区域性化工研发中心,另外两个分别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和美国得克萨斯州。


    2010年1月6日,博禄公司在其广州公司成立仪式上高调宣布,在中国的又一重大投资——博禄中国研发中心正式启动。该研发中心位于上海奉贤博禄塑料(上海)有限公司内,计划于2010年年底竣工。这个研发中心将重点放在汽车和家用塑料应用的研发上,与2010年底位于阿布扎比的博禄全球研发中心以及位于欧洲的北欧化工研发中心一起,确保博禄的研发更加贴近市场以满足各地客户的需求。同时,博禄也正在开足马力进行在中国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招募。


    2009年9月16日,林德集团宣布其在上海的研发中心启动。这也是工业气体与工程公司在中国设立的首个研发中心。该中心提供气体应用方面的全球技术专业知识,并与本土专家合作,开发亚洲地区领先工业新的应用。林德中国研发中心将与其美国和欧洲现有的研发中心,通过共享应用技术、培训和能力建构等,进行全球和区域性的合作,其全球研发项目包括开发氢能源等。


    此外,拥有500余名科研人员、80多个实验室的上海陶氏中心,2009年6月初在国家级高科技园区张江正式运行。该中心主要服务于中国和亚太区,也是陶氏化学全球最大的科研机构。GE也在上海建立了其全球第三大研发中心,并于2008年和2009年分别投资1500万元和3000万美元,用于“在中国、为中国”项目,重点开发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洁净煤化工、水处理、轨道交通以及先进加工技术等领域。赢创工业公司在上海莘庄的研发中心更是在中国业务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逐渐成为其全球研发网络中的关键一环。总投资额2000多万欧元、占地2.5万平方米的赢创莘庄研发中心针对不同业务部门已设立了近30个实验室。


    朗盛公司继1997年在无锡建设了全球领先的皮革化学品研发中心、2005年在上海开设工业橡胶制品技术中心之后,2007年又在无锡设立了高性能工程塑料研发测试中心,2008年在无锡开设了微生物技术服务中心。2008年开始,朗盛更是与青岛科技大学一起,打造中国的“橡胶谷”。


    跨国化企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在“十一五”期间大大提升了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危机难挡投资热情 大手笔投资密集出手

 

    “十一五”期间,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正逐渐从一般化学品向精细化学品、定制产品转型,项目规模是一个赛一个的创纪录,而且是能独资的就坚决不合资。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大手笔投资更是密集出手。


    2010年12月17日,中国石化和巴斯夫在北京签署谅解备忘录,进一步探讨扩建双方的合资企业——一体化石化生产基地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 新项目将延伸碳三和碳四价值链,包括新建一套年产16万吨的精丙烯酸装置、一套丙烯酸丁酯装置,对现有2-丙基庚醇、苯乙烯单体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装置进行产能提升。此外,双方还探讨了新建一套世界级规模的采用过氧化氢制环氧丙烷工艺的联合装置。预计新项目累计投资达10亿美元。


    2010年12月9日,拜耳公司在上海宣布,计划2016年之前大幅扩大其高级别材料在中国的产能,在拜耳上海一体化基地将继续投资约10亿欧元,使聚氨酯原材料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年产能增加一倍以上,达到100万吨,并扩大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产能,高性能聚碳酸酯年产能将达到50万吨。目前,中国已成为拜耳材料科技公司全球第二大市场。作为到2012年长期项目的一部分,拜耳材料科技公司在上海投资将达21亿欧元,加上此次宣布的扩能计划,投资额已逾30亿欧元。


    2010年11月21日,总投资14.57亿美元的米其林沈阳轮胎有限公司高性能子午线轮胎环保搬迁改造及扩产项目奠基仪式,在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在这个法国米其林集团最大的投资项目中,绝大部分将用来生产高性能、低滚动阻力的绿色环保轮胎。


    2010年11月18日,经过4年建设,道康宁公司与瓦克化学公司在中国江苏省张家港市共同投资的大型有机硅综合生产基地正式建成投产。该基地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有机硅综合生产基地,也是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有机硅生产基地之一。该项目硅氧烷和气相二氧化硅总的年生产能力可达到21万吨,将满足中国和亚洲地区对有机硅材料快速增长的需求。


    2010年10月20日,法国精细化工罗地亚集团精细化工添加剂(青岛)有限公司高性能白炭黑工厂揭幕。该项目投资5000万欧元,设计年产能为7.2万吨,是罗地亚迄今为止在中国最大的投资项目。两个月后罗地亚集团又出资4.89亿美元,收购了民营企业飞翔化工(张家港)有限公司所有股权。飞翔公司是国内表面活性剂产品的领导者,占据着国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表面活性剂产量仅次于跨国化工巨头阿克苏诺贝尔,居全球第二。


    2010年9月29日,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卡博特公司联合宣布,世界级气相二氧化硅增资扩产项目在江西省九江市星火工业园举行动工仪式。该项目由卡博特蓝星化工(江西)有限公司斥资4300万美元打造,全部完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气相二氧化硅生产基地。

 
    2010年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威特石油公司在广州谅解备忘录,将合资建设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项目总投资约600亿元,规划炼油能力1500万吨/年,乙烯能力100万吨/年,以科威特原油为基础。 


    2009年11月11日,当时国内最大的中外合资、上中下游一体化的炼油化工项目——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合资项目全面建成投产。该项目总投资384亿元,由中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埃克森美孚和沙特阿美中国有限公司三方共同投资兴建。除炼油能力大幅提升外,该项目还新建了8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80万吨/年聚乙烯装置、4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和70万吨/年对二甲苯芳烃联合装置,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超过600亿元。此项目还将带动中下游石油化工、新型材料、纺织、电子、汽车等产业的迅猛发展,推动泉港及周边区域形成1500多亿元的石化产业集群。


    2009年11月3日,世界单体最大的煤化工项目——神华陶氏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奠基仪式在陕西神府经济开发区举行。初步确定,该项目一期工程投资100亿美元,建设包括332万吨/年甲醇、122万吨/年MTO(甲醇制烯烃)等23套装置。陶氏大中华区总裁石博韬表示,非常高兴已经完成了项目审批过程中的重要一步。这将是陶氏在中国以及亚太区构建从基础化学品到下游功能性化学品及高新材料等业务这一发展战略的关键。


    2009年11月,中东最大的石化生产商,沙伯工业公司与中石化举行了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天津合作石油炼化、裂解装置,总投资27亿美元,将年产100万吨乙烯和聚乙烯、乙二醇、聚丙烯、丁二烯、苯酚等衍生物产品。2009年10月,科威特石油公司与中石化合资的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落户湛江,项目总投资约600亿元,装置炼油能力15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100万吨/年,计划于2013年投产。2009年8月,卡塔尔石油国际公司与中石化、壳牌宣布在中国台州建立合资石油炼化厂,项目投产后具有原油加工能力2000万吨/年、乙烯裂解能力120万吨/年。

 

 

跨国公司在华的研发人才越来越本土化。图为拜耳材料科技广州色彩效果与设计中心的中国员工正在查看色度。(特约记者 顾定槐 摄)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