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谈判僵局倒逼国内气价改革

   2011-01-27 中国化工报孙永祥 李阳丹

454

 

 
 近年来,中俄能源合作持续升温。图为去年11月24日,在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俄罗斯副总理谢钦颁发“中俄能源合作突出贡献奖”。  (谢环驰 摄)

    
      就在本月初,中俄原油管道的谈判和建设结束了十多年的长跑,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对华供油,成为两国能源合作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是,两国在另一种能源——天然气方面的合作却一直进展不大。从2004年中俄签署天然气合作的最初协议以来,双方经多年谈判,至今难有成果。


    其实,早在2006年,中俄双方就签署了《关于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按照该备忘录,俄方应于2008年修建东、西两条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2011年实现通气。但是到目前为止,该项目还几无进展。个中原因何在?又将带来哪些影响?


    僵局 : 俄方气价随行就市 国内气价行政调控 


    按理说,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每年出口天然气数量上千亿立方米。而中国作为一个缺气的国家,对天然气的需求一直比较迫切。两者的合作应该是一拍即合才对。但是为什么中俄天然气谈判长达6年,却一直雷声大雨点小呢?


    据业内人士分析,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天然气价格。“俄罗斯欢迎中方公司对能源项目进行更多的投资,重中之重的问题是价格问题。”俄罗斯国家能源安全基金会主席西蒙诺夫于今年1月19日在俄新社举办的一场名为“中俄能源合作最新进展”的电话会议上如此表示。

 
    据了解,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每年有1000多亿立方米天然气从俄罗斯输往欧洲各国。东欧一些国家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存度达100%。目前,欧洲市场气价平均为300美元/千立方米。2008年,欧洲气价还曾创纪录地达到353美元/千立方米。


    而中国天然气定价基本上还是沿用计划体制,价格一直较低。据中国石油规划总院管道研究所所长孙春良介绍,美国天然气是同等热值汽油价格的80%~90%;俄罗斯认为鉴于天然气的环保性能,气价应超过油价。但在中国,天然气价格仅为同等热值汽油价格的30%。北京天然气零售价仅为每千立方米2050元,上海为2500元。也就是说,中国天然气零售价还没有俄罗斯天然气对欧洲的批发价高。


    对此,对中俄能源合作有深入研究的中国社科院俄罗斯能源专家李福川指出,中国天然气缺乏市场价格参照坐标,是造成中俄天然气差价的主要原因。他表示,俄罗斯天然气长期大量出口欧洲,形成了可参照的市场价格。但是在中国,天然气价格多由国家调控,并不完全按照市场价格运行,难以在一朝一夕与国际市场天然气价格接轨。


    在这种情况下,中俄两国在天然气定价上一直难以达成一致。俄方主张以每千立方米大约300美元的价格输出天然气,中国则期望把价格控制在200美元以下。


    早在2006年6月底,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就表示,“将修建两条通往中国的输气管道:西线由西西伯利亚,经阿尔泰地区,最终和中国的西气东输管道连接;东线则由东西伯利亚科维克金气田供气,管道铺设至中国东北。沿西线供气约为300亿立方米,沿东线约为380亿立方米”。2009年12月底,俄气公司还与中石油签署了从俄向中国供气商业和技术基本参数等基本条件的协议。2010年春天,俄气公司有把握地说,“公司有充足的资源基地、准备储量和实施输气的发达基础设施,西线方案可很快实施。西线输气管道拟把西西伯利亚气田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连起来并与中国‘西气东输’输气系统相接。该输气管道总长2800千米,造价约200亿美元”。可是,由于双方在天然气价格上没有达成一致,该管道的建设方案到目前还未开始正式实施。

 

去年7月,中石油与俄气公司就中俄天然气合作进行了第五次高层商务谈判。(吴淼 摄)


    转机 : 国际市场起变化 俄态度有所松动


    尽管中俄天然气合作一直在蹒跚前行,但最新的动态显示,国际天然气市场似乎正在向中国倾斜。


    首先,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国家对天然气的需求大幅减少,世界天然气市场出现明显供大于求的局面。由于中东等地新建液化气企业投产,市场出现过剩,2009年夏季国际市场天然气批发价甚至落到120美元/千立方米。据此,欧洲需求者要求俄气公司重新审核购买天然气的合同,降低天然气价格。


    其次,俄罗斯国内的态度也发生变化。目前,许多俄学者认为,去年美国靠开采页岩气,创纪录地增加了天然气产量。此举对中国很有吸引力。中石油公司估计,中国页岩气储量有45万亿立方米(超过俄所有探明的天然气储量)并对开采页岩气技术和工艺表现出很大兴趣。如果俄再不着急,那么可能会失掉中国这个天然气大市场。可见,俄在两国天然气合作方面可能比中国更为着急。


    再次,2009年底开通的中亚天然气管道对中俄天然气谈判也有一定影响。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亚天然气管道投运一周年之际,这个中国引进的首条境外天然气资源管道已累计向西气东输二线输送天然气近40亿立方米。俄投资分析专家德米特里·亚历山大还表示,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每年有望向中国分别供应200亿和400亿立方米天然气,再加上其他液化气市场,俄罗斯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


    鉴于以上原因,不少专家分析认为,随着事态的发展,天然气博弈的积极因素会朝中方累积。事实上,在中俄两国长达6年的天然气谈判中,俄罗斯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俄从最初的不让步,到目前已经转为积极推动。据了解,过去,在俄罗斯内部意见是不一致的,一部分人主张向东拓展市场,同意修建中俄天然气管道;一部分人主张向西,以巩固欧洲市场为主,暂时不要建中俄天然气管道,双方争执不下。如今的形势不同了,俄罗斯内部上上下下,一致赞同加快推进中俄天然气管道项目,甚至对持不同意见者进行人事更换。这也让不少人看到了希望。


    出路 : 改革能源定价机制 “走出去”与国际接轨


    尽管谈判出现转机,但中国国内不少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国要想在国际上获得更多的能源,不能仅靠“天”吃饭。应加快对国内天然气定价机制进行改革,这样才能与他国在同一种机制下谈判,争取更多的机会。


    中国中化集团原总地质师曾兴球表示,目前国内天然气定价机制还没有理顺,进口气与自产气价格差距比较大,不仅影响进口天然气的价格谈判,也关系到有序开发国内天然气市场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在一定程度上会妨碍实施引进天然气的战略部署。他建议,可以参考一些国家的做法,高、低价气“分价混输”,按比例核定混合气的价格,解决气源价格不一致的问题。


    1月20日,国内著名能源经济学家、厦门大学教授林伯强在其博客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走出去”战略倒逼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文章。该文章称,目前,我国天然气“走出去”战略已形成了初步的规模和路线布局,成为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以前,我国的天然气价格一直远离国际市场,自给自足的模式导致了孤立的价格机制仍能运行。而随着国内“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国内天然气价格偏低。价格比较高的天然气进口数量的增加,成为我国现阶段天然气价格改革的主要动力之一。“从世界能源发展来看,天然气价格基本上随原油价格同起同落,并与其他替代能源保持一定的比价关系。而且,由于国际政治因素等原因,近年来天然气的地位逐渐上升,天然气与原油的等值差价在不断缩小。由于国际油价走高,油气价格的正相关性将对我国天然气价格机制产生改革压力。”林伯强说。


    最近传来的消息也显示,国内天然气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上海证券报》最近援引接近国家发改委人士的消息称,中国将继续通过调高气价来消除国内外天然气价格倒挂,并最终实现资源合理配置;随着国民消费能力的逐步提高,天然气提价还将继续。


    1月21日,一些国内媒体发表消息称,国内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思路初定。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人士介绍,我国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思路已经初步定为:由目前成本加成的政府定价变为市场净回值法定价。所谓市场净回值定价法,是以天然气的市场价值为基础确定上游供气价格,天然气的市场价值按照竞争性替代能源的热当量价格确定,最终用户价格按市场价值确定。新定价机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选择天然气主要消费市场和多气源汇集点作为市场中心,建立市场中心价格与可替代燃料价格变化挂钩的公式,作为国内天然气定价和调价的核心,然后反向回推,形成各省的门站价格和各气田出厂价格,再按门站价格与用户结算。也就是说,新机制改变了过去由政府定价的方式,将天然气价格与市场化的替代品种价格挂钩,形成由市场确定的终端价,再减去管输价格,倒推出门站价。


    据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测算,如果新的定价机制实施,国内天然气价格将有所上涨,而进口价格将下降,价差趋于缩小。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图为该国通往乌克兰的一处天然气管道。 (CFP供图)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