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宣部发出通知,要求各新闻单位组织记者开展“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生动展现基层生活。本报驻各地记者在春节前纷纷走访当地化工企业。他们的报道为我们勾勒出企业节前丰富多彩的场景。
农历小年那天,中化二建集团公司工会组织员工在厂区内挂象征吉祥的大红灯笼。 (王乐意 摄)
调结构,转产品,都有打算
本报记者王乐意、白清荣发自山西:
1月29日,春节前的第5天。根据记者的经验,往年快到春节时国有企业无非是在忙“三大事”:慰问老同志和困难职工代表;单位之间相互串门拜年;搞好节前安排。那么,地处太原的民营企业——山西最大甲醇汽油制造商山西华顿实业有限公司在忙些什么呢?
上午9时,记者来到华顿公司,偌大的办公楼显得有点冷清。一问,原来大部分工作人员都在开会。
“2010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全年全员经营总收入一举突破2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38%,上缴税金近4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2% 。”华顿公司董事长孙茂华正在总结2010年的工作。“去年,公司开发的M5、M15变性醇及甲醇汽油推广销售到陕西、山东、北京、河北、辽宁、安徽、江苏、新疆等17个省区。值得报喜的是,截至2010年底,有800个山西中石化加油站、300个民营加油站在使用我们公司的甲醇汽油,销售量总计达100多万吨!”
会后,记者随孙总到了他的办公室。偌大的一幅醇醚燃料研发检测中心大楼图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孙总告诉记者,这座大楼占地12.5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今年,它就要从图上走下来,实实在在立起来。虽然春节快到了,但全公司职工都在为此忙碌。
山西晋坤矿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也是一家民营企业,主要业务是对煤矸石进行资源综合利用。李亚军副总经理告诉记者,春节前夕,一条年产3万吨超细煅烧高岭土生产线已经完成,厂里选在农历正月十七开始点火,正式运行。
春节前,山西阳煤丰喜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忙两件事,一是安排好生产系统,做好检修巡查;二是慰问公司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干部、特困职工、伤残职工以及为公司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总经理王中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春节一过,整个集团就要围绕“全循环、抓高端,做低碳”忙起来。
山西金源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年产合成氨6万吨、碳铵20万吨、甲醇3万多吨的民营企业。董事长李晋山告诉记者,现在甲醇价格一直不稳,节前又跌了。过了春节,公司计划将现有设备工艺进行技术改造,使甲醇年产能达6万吨,一方面开发甲醇燃料,一方面发展下游产品乌洛托品。总之,不能光啃“甲”了。
盈不骄,亏不馁,全力再战
本报记者陈继军、通讯员施雪发自陕西:
2010年,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尿素产量突破55万吨,醇醚产量也取得了较大增长,但受煤炭价格持续上涨,甲醇、二甲醚、尿素等产品价格长期低位运行等不利因素影响,该公司出现了“十一五”以来的首度亏损。
春节前,这家企业一直在为确保“十二五”开局之年扭亏为盈而忙碌。他们一手抓安全生产和原料煤抢购,一手抓尿素淡储、预售,并积极与铁路部门协调,争取向省内外主要市场提前多发送化肥。
集团领导说,今年将启动化肥装置的扩能改造工程,将合成氨装置产能由年产30万吨扩大到45万吨,尿素产能由52万吨扩至80万吨,40万吨/年甲醇装置也将建成投产。一想到接下来的任务,亏损的事情也顾不上难过了。
两年多以前,濒临破产的民营企业——神木锦界天元化工有限公司被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重组为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木天元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并注入大量资金。此后,该公司焕发出勃勃生机。董事长毛世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0年,他们创造了大型煤化工装置当年投产、当年实现长周期安全平稳运行、当年盈利的业绩。但是,他知道化工装置长周期安全平稳运行的重要。为此,他已经与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安排好了,春节前后将轮流值班。
凯迪西北橡胶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59年的西北橡胶厂,其军工、民品等高端领域橡胶制品市场占有率以及新产品开发能力全国领先。2010年,受天然胶、合成胶价格翻番,橡胶制品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全国绝大多数橡胶制品企业出现亏损。但凯迪公司成功开发并批量生产了航空航天用胶管、密封垫、大容量变压器油封隔膜、钢丝缠绕胶管等高端和高附加值产品,大幅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该公司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56亿元,同比增长18.28%,创历史最好成绩,利润总额同比劲增65.31%。
董事长黄建华说,尝到了结构调整和新产品开发的甜头,公司眼下正计划全力挺进工程机械和高端胶管领域。今年要确保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新产品收入3800万元、利润800万元的目标。
春节前夕,南风集团又有一批新来的大学生结束了拓展训练。他们为马上就要走上岗位而兴奋。 (王乐意 摄)
搞科研,搞创新,民企争先
本报记者张兴刚发自江苏 :
江苏江阴市东发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加工生产各种管件、锻件、压力容器的民营企业,产品多被用于石油和化工设备,是中石化、中石油、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等国有大企业的一级供应网络成员。2010年,该公司正式成为中国煤科院的设备制造基地,并和煤科院联合开发出了新产品棒磨机。还有一件高兴事儿:成功地完成了陕西渭化气化工程中棒磨机的生产,一次开车成功。
该公司总经理卢军是今年刚上任的。他告诉记者,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能发展到现在这样并不容易。他们发展的关键,就是坚持搞科技创新。去年,他们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还在企业内部成立了科学技术协会,支持所有员工创新。在新的一年,企业还是要坚持创新。他们将集中精力把棒磨机做好,要开发出直径为4.5米和4.7米的国内最大的棒磨。此外,他们还有个远大志向:成为煤化工磨煤设备领域的领头羊!
先小试,再中试,成果在望
本报记者翁国娟发自浙江:
浙江齐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不久的股份制企业。2009年,该公司与杭州龙山化工有限公司、浙江大学一起开始共同开发溴化丁基橡胶项目。2010年11月,该项目获得成功,打破了该领域长期以来的国际垄断,实现了零的突破。
常务副总经理俞祖勋告诉记者,春节前他们正在积极筹备工业化溴化丁基橡胶项目,选址在杭州临江工业区,目前项目设计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之中,春节过后即开始动工。项目计划在2011年底前建成投产,产能设计为1500吨/年。这也是中国第一套自主开发的溴化丁基生产装置。俞总表示,杭州市政府和省政府均十分重视该项目,杭州市政府将其列入了市重大科技专项,目前他正在办理省级重大科技专项申请。
大化肥,大甲醇,大厂气派
本报特约记者陈善才发自海南:
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天然气深加工为主业的大型化工企业。2010年,该公司海南生产基地装置运行稳定,年产80万吨尿素等4套大型化工装置,以及8个港口码头、海油塑编、复合肥等配套装置全面完成生产任务,经营效益创历史最高水平。
临近春节,该公司海南生产基地正采取组织设备检查、突击检修保养、业绩考评激励等多项措施,加大力度抓好装置安全隐患排查。同时,该公司在总结回顾“十一五”成绩的同时,正在研究落实“十二五”规划。
中海化学总裁兼海南生产基地总经理杨业新表示,2011年公司的重点工作是努力完成2套大化肥装置、2套甲醇装置的生产计划任务,并配合中海石油炼化东方公司,加快推进海南精细化工项目及其配套码头项目的建设,为落实“十二五”规划奠定基础。
讲去年,谋今年,干劲倍增
本报记者曲照贵发自天津:
中国石化第四建设公司是中国石化的大型石油化工施工建设企业。2010年,该公司通过承揽石油化工等大型工程,完成施工额、年度承揽任务计划的150%以上,为历年之最。
2011年新春佳节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该公司的工程专业项目经理彭晓阳。这位青年工程专业项目经理正在参加该公司的职工代表大会。他表示,他作为职工代表参加了春节前的职工代表大会,听了企业负责人的工作报告后非常振奋,尤其对企业在过去的一年所取得的辉煌业绩感到振奋。2011年是国家的“十二五”开局之年,该公司将积极带领施工团队,奔赴祖国各地,为安全、优质、快速地建设各项大型石油化工工程献计献策。
老企业,新厂址,二次创业
本报记者罗阿华发自福建:
春节前夕,在福建三农化学农药有限公司的临时办公大楼里,记者看到各个岗位一片繁忙,生产部门正在制定春节期间值班人员表,工会正在布置春节离休人员的慰问……然而对于该企业来说,目前的重头戏还是搬迁。
三农公司是福建最大的农药生产企业,有50多年的历史。随着当地城市化进程加快,原来坐落在城市边缘的企业如今已被高楼包围。2010年10月,三明市政府发布通知,要求企业必须尽快搬迁至三元经济开发区黄砂化工园区内。
目前,企业的搬迁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电机、反应锅等设备已运抵新厂区,企业面临二次创业。“今年我是正月初一值班,虽然在传统佳节无法与亲朋好友团聚,但幸运的是我能见证企业的第二次创业。希望企业早日完成搬迁,重现昔日的辉煌。”一位一线工作人员表示。
抓人才,备搬迁,志在长远
本报记者黄永卓发自广西:
广西越洋化工实业集团是一家以磷化工为主业的民营企业。去年,在十分艰难的市场形势下,越洋集团依然成功实现了盈利。一年的辛劳,使这家民营企业的春节融入了浓浓的兴奋之情。春节前,当记者赶到这家企业时,厂里正在忙着对优秀员工进行表彰奖励。一张张笑脸充满着对未来的自信。董事长林明说,公司能有今天,全靠员工们的智慧和勇气。今年,他们将把人才培养作为企业的重要工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积蓄力量。
据了解,防城港市将关停一批磷酸产能及设施,并对企业实施搬迁,越洋集团也在其中。听到记者问起,林明说:“过了春节就要有具体计划了。这对企业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这也是个机遇,就看我们能不能抓住了。我们肯定是积极配合政府的搬迁计划,早动员、早准备、早衔接,相信也会早受益。”
封红包,送福利,采集笑脸
本报记者武验发自河南:
当记者在春节前见到洛阳市蓝天化工厂厂长沈坤照的时候,他正在车间里和技术人员一起查看一台有点毛病的压滤机。原来,蓝天化工厂2010年产品供不应求,满负荷生产,所以想趁着春节期间来搞检修。蓝天化工厂是一家民营企业,但却是国内最大的纳米级高活性氧化锌生产厂家。目前该公司已研制出第四代国际领先的纳米级高反应界面活性氧化锌HN-50等系列产品。
沈坤照掰着指头算起了他节前要忙的几件大事:“一是做出详尽的招工计划,目前规模上去了,但技术工人很缺;二是加班加点搞好检修,固化和完善新工艺;三是谋划职工节后旅游的事项,初五上班,初六正式生产,工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生产,一部分去上海、苏州、南京旅游,换着班来;四是给职工买奖品,过了春节就发下去,只要在厂里工作15年以上的,就发摩托车,工作3~5年的发自行车。这是除了工资、福利和年终奖之外的奖励,新年新气象嘛,让大家在新的一年鼓足劲好好工作!”
昊华宇航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副主任耍旭祥在春节前可是忙坏了。腊月二十七这一天,他一边指挥工作人员搬运各种礼品,一边向记者介绍:“这些都是我们要慰问困难职工、病号、老干部、军属、烈属的,除了这些我们还封了红包,要一起送给他们!”
经了解,2010年由于压电限电、区域内供大于求等因素,氯碱行业内的竞争很激烈,昊华宇航的日子并不好过。但是企业实行了技术创新、调整结构,仍然完成了一份优秀的答卷,实现销售收入29.16亿元、利税9180万元,达到了较好的盈利水平。
耍旭祥对记者说:“我们还打算在厂区内搞电子屏板报,通过‘亲情呼唤’等主题让在职员工注意安全;通过群发短信,让他们注意环保。要让员工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企业的关心!”
中平能化集团是河南省工业企业中的“大个头”,员工们都在忙什么呢?记者拨通了该集团宣传部新闻业务主管杨跃彬的手机。伴着机器的“隆隆”运转声,杨跃彬在电话里喊着对记者说:“我正准备下矿井呢!我们宣传部刚刚宣布了新规定,每个人春节期间必须走基层,采写编发来自一线的新闻报道,下午咱们再谈!”
下午,杨跃彬打来电话,兴奋地说,2010年是集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一举实现了千亿元跨越,营业收入完成1066亿元,同比增长33%;利税总额65亿元,增长16.3%。
杨跃彬告诉记者,他们正忙着采集中平能化职工的“笑脸”,找个机会展示出来呢!
天气冷,市场冷,不挡信心
本报记者姜小毛发自江西 :
江西长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是集科研、生产于一体的大型复合材料企业。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长江化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450万元,工业增加值10326万元, 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3.12%、303.52%、83.28%。今年以来,企业经营又取得好成绩,实现工业总产值3218.91万元,创建厂来月产新高。
春节前,长江公司遭遇了持续冰雪天气、限电、化工原材料大幅涨价等多种因素的困扰,但公司仍在积极进行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开足马力生产畅销产品,二是开拓军品市场。节前他们有一桩高兴的事情:签订了1500顶防弹头盔的订单。这可是今年公司签订的头一份防弹头盔合同!
景德镇市焦化工业集团是一家拥有下属企业20余家,生产基地遍布全国各地的以煤化工为主的大型企业集团。2010年以来,由于天气原因,再加上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焦炭市场需求下滑,生产成本严重倒挂,景德镇焦化集团陷入了近10年来最严重的困境,但年底一算,账面上还是盈利。春节前,记者在厂里并没有感觉到困境所带来的阴影,而是看到新工程的建设场面。1月17日,该集团首个干熄焦工程竣工投产,安装调试工作春节一过就将开始。该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能在市场冷的情况下盈利,靠的就是节能减排。只要这项工作抓得紧,市场再冷,他们心里也有谱。
增产能,降消耗,只为发展
本报记者徐红发自河北 :
河北冀中能源邢矿集团金牛钾碱分公司占据了国内钾碱产品1/3的高端市场。2010年,该公司实现碱(折纯)产量84070吨,完成销售收入8亿元,利润600万元,圆满完成任务指标。
但是他们似乎并不满足。春节前,厂里专门出台了一整套的盐耗管理办法,要求在新的一年里,盐耗要从原来的每生产1吨碱消耗1.41吨氯化钾降到1.33吨。春节过后,厂里要在新疆若羌米兰洼地开工建设年产5万~10万吨的氯化钾生产线,生产粉状、粒状、块状,食品级、电子级、医药级等多形态和多级别的高端氢氧化钾产品,以满足高端用户的需求。他们还计划继续向下延伸产业链条,生产硝酸钾、磷酸钾、醋酸钾等氢氧化钾下游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河北阳煤正元化工集团是河北省氮肥行业的龙头企业。2010该公司全年完成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1.1亿元,利润8123.95万元。春节前,厂里的年产10万吨双加压硝酸项目成功开车了。同时,一套新的氨合成系统也在赶制中,将在3月份交工,5月份投入使用。另外,面对国内二氧化碳汽提工艺逐步成为新建装置主流工艺的趋势,该集团开展了尿素四大件高压设备的开发研制工作,目前已完成了施工图设计,施工工艺编制及工装准备,专用材料的采购招标。该集团办公室主任刘乐平对记者说:“节前节后,事情排满了!”
兔年将至,酷爱剪纸的南化公司连云港碱厂职工杨小兵特意创作了一幅名为玉兔迎春的窗花。 (朱华南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