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化企能受益一号文件

   2011-03-16 中国化工报陈继军 薛跃 刘万青

56

 

 


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已开发出十几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处理助剂。图为该院科研人员正在进行新产品开发试验。 (藏莎 摄)

 
 

      在连续8年聚焦“三农”之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直指水利建设。1月2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均投入比2010年提高1倍。这意味着,今后每年用于水利方面的投入将超过4000亿元。如果再算上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的每年700亿元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全国每年用于水利建设方面的投资将达到4700亿元,10年累计将有4.7万亿元资金砸向水利建设。如此巨大的投入,能够成为哪些化工企业的机遇呢?


    水处理剂年需量超170万吨


    “国家对水利建设的空前重视,必然刺激水处理设施以及酸、碱、高分子有机膜、水质稳定剂、絮凝剂等水处理助剂需求猛增。保守估计,这轮盛况空前的水利工程建设,将带动水处理设施与相关水处理助剂需求量年均增长15%以上。”江苏蓝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伟群这样对记者说。他告诉记者,随着石油化工、冶金、煤炭、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工业水需求量会增加,也使集中供水、废水集中处理、集中分配使用成为可能。蓝星公司近期与陕西省石油化工设计研究院的合作,就是抓住这个机遇的第一步。通过合作,可以将该院的科技优势与蓝星科技公司的工程设计与施工优势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打造集新产品开发、水处理系统方案设计、工程施工、药剂提供等为一体的专业化团队。


    陕西省政协常委、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院长扈广法对水处理助剂的前景更加乐观。他说,水利工程建设,除了水库湖泊、河坝修筑,农田水利,沟渠管网等大工程外,还包括废水处理、人畜饮用水及工业水处理、输水设备管道防腐与除垢、中水回用、原水清净等小工程,化工企业能够分享的水利建设蛋糕,就集中在这些小工程上。预计今后10年,包括杀菌剂、缓蚀剂、阻垢剂、絮凝剂等水处理助剂的需求量每年将增长20%。杀菌消毒剂、除味增白剂、管道除垢防腐剂等水处理药剂需求量甚至会以年均50%的速度增长。基于此,陕西省石化院正在实施扩能计划,将缓蚀阻垢剂、杀菌剂等需求量大、技术要求高、附加值高的产品产能,由目前的500吨/年分别扩大到2万吨/年和5000吨/年,加上絮凝剂、增白剂等其他水处理助剂,水处理药剂的总产能将达5万吨/年。“按目前的售价计算,扩建项目达产达标后,我们每年的销售收入将突破5.6亿元,比2010年增长5倍。”扈广法高兴地说。


    专门从事炼油废水处理研究的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学院教授陈花果则表示,随着经济增长带来的废水排放量的增加,国家对废水处理与排放的要求将越来越严格,甚至要逐渐实施废水近零排放,这为废水处理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所带来难得机遇。以石油炼化行业为例,每加工1吨原油,就要排放0.3~0.5立方米废水,2010年,我国原油加工量4.23亿吨,产生废水1.3亿多立方米。即便全部采用目前最先进、处理效果最好的复合高分子絮凝剂,每年的需求量也将超过3万吨,产值3.6亿~4亿元。如果算上造纸、发电、冶金、化工、煤炭、矿山开采以及城镇生活废水和港口污水的处理,每年需要的水处理药剂将超过170万吨,总价值超过300亿元。

 


2010年6月4日,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领导(左)亲自到试验田里,向参观者讲解滴灌种植模式的优势。 (米宏伟 摄)


    大口径塑管年需量增50%


    “水利建设第二类受益企业当属塑料管材生产企业。”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管道专委会秘书长王占杰这样对记者说。他说,虽然目前尚无法预测累计4.7万亿元直接投资中有多少资金会用于采购塑料管材和管件,但从近几年的经验看,农村人畜饮用水工程建设中,会有30%的资金用来采购塑料管材、管件及异型材。城市水网、大型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建设,也都需要大量塑料管材和管件。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国城镇中水回用率要达到30%以上。基于对今后几年塑料管材市场的良好预期,正在编制的塑管行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塑料管材产量要超过1100万吨,力争实现1200万吨,年均增长9.5%以上,以满足社会,尤其水利工程建设对塑料管材、管件的需求。


    “我们正在扩大生产规模,以便抓住中央一号文件带来的机遇,将企业打造成西部最大、全国知名的塑料管材、管件、型材生产基地。”接受记者采访时,西安高科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润民正在现场指挥扩能项目建设。他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他们迅速启动乾县工业园区扩能改造及搬迁项目,扩大生产规模。目前,占地245亩的西安高科建材乾县工业园区正在加紧建设。按照规划,高科公司的扩能搬迁工程将分两期完成:一期3万吨/年塑管生产线将于今年10月1日前建成投产,四季度将位于西安的4万吨/年管材生产线搬迁到乾县工业园区。并启动二期3.5万吨/年塑料管材建设工程,2012年10月全部建成投产。届时,高科公司将形成10.5万吨/年塑料管材和8万吨/年塑料型材生产能力,成为全国大型塑料建材生产基地。


    郭润民告诉记者,加强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预示着今后10年,农村人将像城里人一样,用上自来水。加上现代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高峰的到来,对大口径塑管的需求将会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增长。“我们新建的塑料管材生产线,将主要生产直径800毫米以上的农田灌溉用大口径管材和聚乙烯、聚氯乙烯等供排水管材,以满足相关领域对大口径管材的需求。”郭润民说。


    节水器材企业纷纷扩产


    水利部部长陈雷在解读中央一号文件时表示,2011年,要确保完成30处以上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发展有效灌溉面积800万亩,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陈雷的这番话,令新疆天业节水灌溉器材股份公司、甘肃大禹节水股份公司等众多节水灌溉器材生产企业备受鼓舞,纷纷实施扩能工程。


    天业公司是国内最大的节水灌溉器材生产企业。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来自北京、甘肃、黑龙江、吉林等地的订单大幅增加,一季度,该公司销售收入同比至少增长30%。天业公司虽然启动了所有生产线,并且实施24小时不间断生产,产品依然供不应求,企业不得不加快扩能改造步伐。“目前虽然所有生产线全部开足马力生产,也没有一点库存。我们正投资800万元,建9条地埋管生产线。6月底全部投产后,公司地埋管生产能力将达5.5万吨。”天业公司副总经理陈俊兴奋地告诉记者。他说,近几年,由于异常气候频繁出现,全社会对节水灌溉器材需求量不断增加。尤其去年全国8省区遭遇持续干旱天气后,地方政府推广使用节水灌溉器材的决心和力度加大。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又从国家层面明确了节水灌溉的重要性,推动节水灌溉器材市场迅速升温,产品供不应求。他估计,节水灌溉器材需求量将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


    全国第二大节水灌溉器材生产企业——甘肃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他们对生产线追加的投资几乎翻番,滴灌管生产线增加了4条、装备聚氯乙烯管材生产线增加了3条,聚乙烯生产线增加了4条。
   

    山东金润节水灌溉有限公司也将实施扩产计划,使年销售收入由200万元增至300万元以上。 
 

 

陕西绿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高校合作开发的高效复合高分子水处理剂受到炼油企业青睐。图为一家采用这种水处理剂的炼油企业的废水处理池。(焦勋珊 摄)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