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再起:燃料乙醇该不该搞?怎么搞?

   2011-04-08 中国化工报原小瑛

72

 

 

 


从2004年国家发改委批准粮食制燃料乙醇项目以来,“汽车与人争粮”的争议一直没有断过。随着近期国际粮价飙升,粮食乙醇再次被推到浪尖风口上。(CFP供图)

 

      编者按 去年全国各地旱涝等自然灾害频袭,今年国际粮食价格屡攀新高。在这种情况下,粮食问题再次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对燃料乙醇的关注。在这里,我们介绍有关燃料乙醇的最新动态和最新观点,供业内人士参考。这些动态和观点有的来自业内人士最近发出的强烈呼吁,有的来自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发表的观点,还有的来自本报记者最近的采访。


    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 建议制止粮食乙醇


    我反对粮食制乙醇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首先,玉米制取燃料乙醇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我国玉米制燃料乙醇从2004年开始。2004年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委出台政策,在黑龙江等省区推广使用陈化玉米加工车用乙醇汽油的试点,每生产1吨车用乙醇,国家给予1880元的补贴,并且减免一切税收。这项政策的初衷是好的,既可以发展石油替代能源,又可以消化国家库存的陈化粮。但这一政策出台之后,所有的乙醇厂都以消化陈化粮为名抢购玉米,导致新上市的玉米被抢购一空,造成了饲料严重短缺,极大地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发改委在2006年底下发紧急通知,明确要求各地不得盲目发展玉米加工乙醇产能,要求坚持“因地制宜,非粮为主”等原则发展生物乙醇燃料。


    然而在油价逐步走高的形势下,用玉米加工燃料乙醇又死灰复燃。据我们的最新调查,黑龙江省等省份的部分乙醇厂又开始用玉米生产加工燃料乙醇,并开始大量抢购玉米。


    今年的形势很危险。一方面,今年以来北方和南方连续出现旱情、水灾,使得部分地区粮食减产已成定局;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的粮食制乙醇项目却还在四处抢购粮食,有的企业是偷偷地做。这样下去,对粮食安全会带来严重威胁。


    据我们调研,我国目前有1000万吨燃料乙醇的制造产能。按3.3吨玉米制1吨燃料乙醇的行业生产水平计算,每年需要3300万吨玉米原料。汽车与百姓争玉米,导致国内去年首次出现玉米净进口状况,并进一步推动了玉米价格的上涨。


    其次,从成本上来计算,燃料乙醇并不便宜。目前,1吨国产玉米的价格为2200元左右,进口玉米的价格为每吨2600元左右。生产1吨燃料乙醇需要3.3吨左右的玉米外加1.5吨煤,1吨燃料乙醇的成本高达8000元以上。


    再次,燃料乙醇的消耗量也高于普通汽油。来自汽车工业部门的一项统计分析显示,目前,车用乙醇汽油的消耗量远高于普通汽油,存在高能耗、低效率的现象。而一辆使用燃料乙醇的汽车,1年所需的费用比使用普通汽油的车辆高1500元左右。


    为了让政府高层了解燃料乙醇的市场现状,我在去年5月以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的名义向国务院上书——《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议立即停止用玉米加工车用乙醇汽油的报告》,建议停止用粮食生产燃料乙醇的试点项目,同时取消对用玉米加工生产车用乙醇汽油的补贴及减免税收政策。这一报告目前已得到国务院最高层领导的批示,并责成相关部委处理。

 
    中粮集团总裁助理岳国君: 非粮路线应予推广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燃料乙醇产业。巴西早在1931年就颁布法令规定全国销售的汽油必须添加燃料乙醇,成为世界上唯一不用纯汽油作为汽车燃料的国家。美国自1992年起就开始推广乙醇汽油,目前已经成为燃料乙醇年产量最大的国家,年产量达4000万吨。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将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10%。”我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我们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抢占未来国际能源竞争的制高点。


    但是我国发展燃料乙醇,要走适合我国国情的路线。我国地少人多,燃料乙醇企业要想发展,就得走原料非粮化路线。中粮集团多年以前就开始大力发展非粮原料制乙醇。2008年年初,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以木薯为原料、年产2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正式投产,是国内第一个非粮燃料乙醇工厂。


    另外,中粮集团正在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全力攻克将纤维素转化为燃料乙醇的技术。此技术一旦成熟,各种农作物秸秆都可以用来生产燃料乙醇,对于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推动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从2006年开始,中粮集团就致力于纤维素乙醇产业化。中国拥有发展纤维素乙醇的原料优势。纤维素广泛分布于农作物秸秆、皮壳当中,价格低廉。农业部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可利用的秸秆资源量为6亿~7亿吨,除了喂养牲畜和秸秆还田,还有4亿吨秸秆可用来生产乙醇。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5~7吨秸秆可转化为1吨乙醇。有关专家对此做过测算:如果每年将可用于能源的4亿吨秸秆充分开发,可得到相当于8座三峡电站发电量,帮农民每年增收800亿~1000亿元。


    去年7月,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准中粮集团设立国家能源生物液体燃料研发(试验)中心。该研发中心将以推动纤维素乙醇的发展为主要任务。今年,中粮集团将与中石化、丹麦诺维信公司联手打造中国规模最大的纤维素乙醇工厂。该厂将于今年三季度在黑龙江正式投建,规模为1万吨/年。


    常熟合众环保能源技术研究所所长沙永康: 非粮乙醇也需商榷


    不管以粮食作物、还是以木薯等非粮作物,再或是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我认为目前这几种路线都有各自的瓶颈制约。


    先说用粮食制燃料乙醇的问题。巴西目前所有的汽油产品中均掺混了25%的乙醇,但中国无法像巴西那般单凭甘蔗一种原料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本国燃料乙醇需求,原因是巴西的人均可耕地面积是中国的6倍,而人口只有中国的1/6。而且巴西是甘蔗大国,用甘蔗制造燃料乙醇,甘蔗的种植面积大约只占全国可耕种用地的1%,而产出的乙醇燃料就已替代了国内一半的汽油需求;美国90%以上的燃料乙醇用玉米作原料,但中国也不可能向美国学习,原因是美国的人均可耕地面积是中国的8倍,且农田大面积种植玉米。中国是用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0%的人口,目前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蚕食耕地的同时,面临着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压力,再以粮食为原料大量生产燃料乙醇,肯定不是明智之举。


    再说用木薯等非粮作物生产燃料乙醇的问题。首先,用木薯制取燃料乙醇的前提是这种土地不适宜种粮食,否则又是在与粮争地。而我国适合种植木薯的地域不多,目前企业所需的大量木薯要从国外进口,对我国农业推动作用不突出。近几年木薯价格快速增长,已经达到2300元/吨,超过了玉米价格,涨价的利益大多数进了国外种植户手中。其次,木薯制乙醇资源利用率低,在资源利用上远不如玉米制乙醇。这也是造成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再次是环保问题。生产过程污水量大、化学需氧量(COD)较高且不易处理。


    最后是纤维素制燃料乙醇的问题。纤维素制燃料乙醇需要酶作催化剂,世界上虽然已有一些公司研制出来了,但都没达到量产,价格昂贵。同时,纤维素制取乙醇的工艺过程类似于稻草造纸,耗水量很大,黑液废水污染严重。因为先要将纤维素制成一种浆料,才能在酶的催化下制取乙醇。制浆料的过程是一个高耗水且污染严重的过程。而且,纤维素制乙醇也不是所有的纤维素都能制,也要分品种。比如玉米、高粱等的秸秆可以,但是棉花、稻草的秸秆就不太适合。


    为了寻找替代能源,现在全世界都在探索。我认为,研究阶段可以不算成本、不计代价和后果,但要想产业化,必须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与规划。如成本、能耗、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等都要进行系统的分析。无论是燃料乙醇,还是甲醇燃料、或是生物柴油等替代燃料,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对于存在的争议,给予一个客观、公正的鉴定,从而明确态度引导替代燃料行业健康发展。
   

 

 


从2008年4月1日起,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全区全面推广乙醇汽油。图为广西河池市某加油站,工作人员在给车辆加乙醇汽油。  (CFP 供图)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