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绿色低碳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写在“全国低碳日”之际

   2023-07-14 中化新网

72

核心提示:7月12日是“全国低碳日”。今年“全国低碳日”的主题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化学工业

7月12日是“全国低碳日”。今年“全国低碳日”的主题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化学工业既是高碳排行业,又是为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提供支撑的行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领域。在绿色低碳发展已成全球共识的今天,我们理应担起历史使命,贡献更多的“化工力量”。

当前化工生产主要以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资源为原料,具有天然的碳排放属性,所面临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任务也比其他行业更为艰巨。2020年,全行业能耗总量6.85亿吨标准煤,位居国内工业部门第二位;全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13.84亿吨,是工业部门的排放大户。要贡献绿色低碳发展的“化工力量”,必须打好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硬仗。

降耗,是行业绿色发展的第一道题,也是行业提高绿色发展水平最见效的抓手。通过对标、挖潜,煤制烯烃行业能效前三的企业平均单位产品综合能耗2022年比2018年降低了17.6%,水效排名前三的企业平均单位产品取水量降低了7.5%;通过应用新技术,2022年度纯碱行业能效领跑企业中,氨碱法轻质纯碱单位产品综合能效相比标杆水平提升8.51%、重质纯碱单位产品综合能效相比标杆水平提升16.74%。实践证明,节能提效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降碳举措,行业必须持之以恒地通过对标、挖潜、技术革新等方式,在更大力度上提升能效,才能为全国能耗强度进一步降低作出应有的贡献。

降碳,是行业面临的艰巨任务,也是行业绿色发展的主战场。化学可以从分子层面改变物质结构,在绿色发展和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方面,化学工业优势独具。在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循环经济技术以及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过程中,化工行业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被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称作“如果没有CCUS技术,几乎所有气候模式都不能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二氧化碳减排关键技术,其最大的应用突破就诞生在化工行业。2023年6月1日,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在南海东部海域正式投用;2022年底,我国首个开放式千万吨级CCUS项目启动;2022年初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在胜利油田全面建成,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百万吨……此外,二氧化碳生物利用也出现颠覆性突破,利用二氧化碳生产淀粉、二氧化碳制绿色航空煤油等领域均已取得重大进展。

绿氢是实现大规模减碳的重要途径,今年化工行业绿氢应用频频传来喜讯。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成功贯通绿氢生产到利用全流程,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5万吨;全球最大绿氢耦合煤化工项目启动建设,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43万吨;国内首个利用绿氢的全动态碳中和绿色合成氨项目已经签约,如果国内所有合成氨生产中的氢气均由绿氢替代,每年可减少近1.5亿吨的碳排放……

在7月10日的202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透露,十年来全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了26.4%,我国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超额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节能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2%的经济增长,相当于少用了约14亿吨标准煤,少排放了近30亿吨二氧化碳,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中国贡献。

近年来,化工行业绿色发展热潮涌动,不断推进能源结构清洁低碳化,大幅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强度,全面提高综合利用效率,提高低碳化原料比例,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积极开发碳汇项目,大力开发新一代绿色低碳技术,大幅增加绿色低碳投资强度……这些都在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着“化工力量”。

7月10日,来自电力、石化化工等领域的12家行业协会和19家重点企业共同签署发布《重点行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宣言》。站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的新起点上,新时代的化工行业必将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全新的作为。(中国化工报 孟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