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董事长齐聚!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

   2023-07-21 国家能源局

148

核心提示:7月19日,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2023年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系统总结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五年来的工作进展和

7月19日,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2023年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系统总结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五年来的工作进展和经验,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出席会议并讲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京东主持会议。中国石油董事长戴厚良,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总经理赵东,中国海油董事长汪东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吴小林,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郝芳院士,中国工程院袁士义、赵文智、李阳、刘合、郭旭升、程杰成、孙焕泉院士,主要油气企业负责同志和延长石油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五年来,在各有关部门及地方的共同努力下,全国能源系统及油气行业,锚定“七年行动计划”任务目标,不断加强政策供给,加大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和工作量,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战略,推动原油稳产增产、天然气快速上产,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我国油气供给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五年来,原油年产量由1.89亿吨增长至2.05亿吨,天然气年产量由1602亿立方米增长至2201亿立方米。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向深水进军,2022年海洋原油产量5800万吨,成为原油增产的主力军。页岩油、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实现跨越式发展,2022年页岩油产量突破300万吨,较2018年翻了两番;页岩气产量达到240亿立方米,较2018年增长122%。加快向深地发展,新疆富满、顺北等大型油气田取得重要突破,发现规模优质储量。大庆、胜利为代表的老油气田,不断突破开发极限,保持产量硬稳定。2022年,我国油气自给保障率同比提升约2个百分点,其中原油自给保障率从27.8%提升至28.8%,天然气自给保障率从55.7%提升至近60%。

会议强调,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如何挖掘增产增供潜力,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始终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首要任务。我国能源发展处于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新阶段,油气资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及未来较长时间需要筑牢的能源安全底线。要清醒认识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立足国内,千方百计增强油气自主供应能力。

会议要求,要坚定信心、奋力推动油气增储上产再上新台阶。要以重点项目为着力点,确保完成全年油气增产保供任务。全力推进建设国家油气供给保障基地,推动在资源富集区域,加大投资、集中勘探、规模建产。加强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深入推进页岩革命,推动页岩气实现二次跨越发展、页岩油成为原油稳产的战略接替。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加大CCUS技术推广应用力度,积极稳妥推进油气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形成各方共同支持油气增储上产工作的强大合力。

下一步,全国能源系统和油气行业,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的决策部署,加强全局性谋划、前瞻性思考,统筹科技攻关与成果应用,构建科学长效发展战略,树立战略自信,坚定必胜信心,坚定不移加大油气增储上产,坚决保障我国油气核心需求。

会上,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延长石油介绍了工作进展和后续工作考虑。国家油气战略研究中心、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中心、国家能源页岩油研发中心、国家能源陆相砂岩老油田持续开采研发中心、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就“两深一非”新领域、老油田提高采收率硬稳定、油气勘探开发绿色转型作专题报告。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和新疆自治区、四川省介绍了推动油气增储上产的工作举措。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林草局、国家能源局有关司局负责同志、21个油气主产省(区、市)代表以及石油高校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油气勘探 油气开发 中石油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华为擎云公布2024成绩单:四大行业规模化落地,铸就新质生产力发展新篇 原创 | 安全管理绩效与道德操守的关系
掘金西部新机遇!2025成都国际化工装备博览会盛势启航! 科思创联手广汽集团,聚焦飞行汽车材料创新
WPS 365通过一次性系统建设解决能源企业数字化七大核心问题 董事会变更,Monique Buch被任命为科思创新任首席商业官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