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挑战化工无可替代

   2011-04-11 中国化工报庞利萍、辛晓、唐茵

182

 

图为启动大会现场 。


      编者按  化学已经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未来,在应对人口增长、能源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三大挑战时,化学仍将担当重任。为彰显化学对于知识进步、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提高公众对化学的认知度,联合国第63届大会通过议案,将2011年确立为联合国国际化学年。中国是国际化学年的提案国之一。4月9日,“国际化学年在中国”系列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启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科技界和产业界的领导做了主题发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 国务委员刘延东 :充分发挥化学的引领作用
 

    人类社会的许多重大进步都与化学领域的革命性突破密不可分,抗菌药物磺胺的发现,结束了人类单纯依靠天然药物的历史,开创了现代合成药物的新时代;合成氨工艺的发明,突破了人类完全依靠天然肥料的制约,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丙烯合成异丙醇,并实现工业化生产,催生了现代石油化工的发展;绿色化学的兴起,改变了传统化工污染环境和高耗能的状况,为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提供了新的途径。如今,化学已经渗透在经济、科学等社会各个领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未来起到了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化学学科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国家先后颁布实施的8个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始终把化学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摆在重要位置。在各个时期,国家都对化学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化学学科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当前,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主要标志的新兴产业飞速发展。许多国家将创新提高到战略层面,作为后危机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但目前我国化学领域高质量、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仍然比较少,国际顶尖的科学家相对不多,化学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我们要立足创新型国家建设,遵循科学规律,激励原始创新,促进交叉融合,重视推广应用,努力实现从化学大国向化学强国的迈进,让化学引领学科发展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是要以促进学科交叉为突破口,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带动我国物质科学研究的整体进步。要瞄准世界的科学前沿,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前瞻布局,促进化学、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等的交叉融合,重视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的相互衔接与促进,大力推动化学学科的全面发展,力争取得世界水平的原创性科研成果。


    二是要把掌握核心关键技术作为主攻方向。要围绕制约产业、提升产品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组织开展联合攻关,力争取得一大批原始创新成果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要积极运用化学研究新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切实解决当前过度依赖资源投入、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实现绿色、低碳生产,发挥化学在创造新物质方面的独特作用,引领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要发展以化学为基础的合成药物和农用化学品,为保障人民健康和提升生活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要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关键举措,着力加强人才建设,为化学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尊重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化学人才队伍,重点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化学领军人物。


    四是要把应对全球挑战作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科学无国界,当前应对气候变化、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挑战,更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要积极参与化学及相关领域科技合作计划、工程项目合作,探索与国外高水平机构共建合作平台,分享最新科研成果以及学习借鉴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提升我国化学科研水平。还要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的作用。


图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与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交谈。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 :承前启后 重任在肩

 

    化天地为万物,融自身于自然;化学的发展是无限的,人类的认知和创造能力也是无限的。化学对于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未来化学家还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回首百年,化学作出了卓越贡献


    百年来化学对人类物质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卓越贡献:


    ——百年来,化学学科本身不断壮大发展。化学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从分子轨道理论、化学键理论、前线轨道理论到密度泛函等一系列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化学的理论基础;化学孕育了许多重大的发现与创造,发现了许多天然的活性物质,揭示了纷繁复杂的物质结构,并进一步寻求结构多样性和分子多样性,合成与制备了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为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以及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百年来,化学作为一门中心学科,推动了物质科学与生命科学等其他科学的发展。化学在认识热或温度、做功、能量等方面与物理学有许多相似之处,而物理学的相关理论又推动了化学的发展;生命科学在分子水平上离不开化学的支持,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DNA的检测、药物分子的开发、生殖与发育、营养与健康等都与化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20世纪中期以后,化学与生命、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不仅促进了学科自身的发展,也催生了众多新兴交叉前沿学科,如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分子纳米结构、纳米材料和相关纳米技术等。


    ——百年来,化学支撑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百年来,化学在解决粮食问题、战胜疾病、解决能源问题、改善环境问题、发展国家防御与安全所用的新材料和新技术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石油的开采、核技术的应用、电池的发展、航空材料的制造等都是例证。现在,化学已为新能源、新材料的研究,乃至信息、医药、资源和环境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经过几代化学家的努力,我国化学基础研究和以化学为依托的化学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化学研究的大国,化学已经成为我国在诸多学科中的优势学科。各种数据表明,中国的化学科学研究已处于世界前列。而许多应用成果也享誉国内外,20世纪50年代对抗生素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结束了我国不能自己生产青霉素、链霉素类抗生素药物的历史;60年代,成功研制了用于合成氨原料气净化新流程的脱硫、水煤气低温交换和甲烷化3种催化剂,被誉为中国合成氨工业的一场革命;80年代成功开发的丙纶细旦丝,使我国丙纶制造技术跻身世界先进水平;80年代相继推出的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偏硼酸钡(BBO)、三硼酸锂(LBO),被国际上誉为“中国牌”晶体。


    面对未来,化学家要勇担责任


    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中国虽是化学大国,但还不是化学强国。面对未来,我国化学家必须迎接一系列新的挑战。


    ——化学家要挑战自身的原始创新能力。面对快速发展的化学学科,以及不断涌现的新兴学科,我们更应该从理论,从方法,从单分子、分子、超分子、纳米等各种尺度上探索更广泛的基本规律,培养与造就杰出的化学家,争取在未来百年化学的发展史上,更多地刻上中国人的名字。


    ——化学家要挑战自身的创造能力。面对有限的资源能源问题、环境问题、健康问题等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化学家应提出绿色、高效、智能的解决方案,开发变革性的技术,开展一场绿色革命,使中国的化学与化工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实现化学化工的转型。


    ——化学家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要引导公众关注化学,了解化学,用科学与标准来正确引导社会创造更加绿色、更加安全的化学品,创造我们更加美好的生活、美好的未来。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 :化工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化工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和支柱性产业,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已经形成包括油气开采、炼油、基础化学原料、化肥、农药、专用化学品、橡胶制品等约50个重要子行业,可生产6万多种产品,涉及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完整工业体系。2010年,全行业实现总产值8.88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其中,化学工业产值达5.23万亿元,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氮肥、磷肥、纯碱、烧碱、硫酸、电石、农药、染料、轮胎、甲醇、合成纤维等产品产量排名世界第一,原油加工量与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产品产量排名世界第二,原油产量突破2亿吨,天然气产量接近1000亿立方米,其中海上原油产量达到5000万吨,我国已成为世界举足轻重的石油和化工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


    多项化工技术走在世界最前列。近年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创新取得了巨大进步,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我国自主开发了煤直接液化制油、航天粉煤加压气化等一系列新型煤化工技术,建成了多套示范工程和重大装置,走在了世界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最前列。通过全氟离子膜技术攻关,突破了一系列制备膜材料的关键技术,摘下了化学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另外,我国在碳纤维、芳纶、蛋氨酸等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国产化,成为掌握这些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十一五”时期,“年产20万吨大规模MDI生产技术”、“巨型工程子午胎成套生产技术与设备开发”等一批先进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催化技术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闵恩泽先生,荣获200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解决未来难题,化学化工仍是重要手段。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环境恶化、气候变暖威胁着人类健康和安全,能源资源短缺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化学与化学工业仍然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开展国际化学年活动,是国际社会对化学解决这些难题寄予厚望的表现。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之中,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科技创新孕育新的突破。化学和化学工业必然会在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本质安全型社会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邓楠 :不断推进化学与化工创新


    化学已经渗透到衣、食、住、行等方面,为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生活质量开启了无限空间。化学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必备的科学技术。


    今年是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人口、能源等问题,满足人民群众获得更好生活的新期待,需要不断推进化学与化工的科学创新。这将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的强大后盾。“国际化学年在中国”系列活动,就是要向人们展示化学在食品、医疗、健康、服装、能源、交通运输以及应对气侯变化等领域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推动化学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引导社会公众正确了解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爱化学、用化学、学化学的热情,在全社会培养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

 

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主席俞大海 :绿色承诺贯穿产品生命周期

 
    在科技飞跃发展的今天,人类依然面临种种挑战,而化工行业为众多难题提出了创新的解决方案,在创新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为人类生活的安全提供了保障。与此同时,化学工业承诺安全、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方式,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并通过全世界范围内推广的责任关怀,不断提高自身的环境、健康和安全水平。


    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AICM)自2002年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签署共同推进责任关怀合作备忘录以来,以实际行动向各利益相关方传播化工行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改善人类生活品质、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所作出的积极贡献。AICM愿与化工行业的各界代表共同以责任关怀理念为本,树立更高的道德标准,共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化工行业!

 

图为参加启动大会的中学生们正在讨论即将开始的系列活动。

  

文字由本报记者庞利萍 、 辛晓 、 唐茵采写 , 图片由本报记者张育摄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