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标签:一场无法逃避的低碳竞争

   2011-05-03 中国化工报吕海波

144

碳标签或将成为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又一道门槛。(庄豪 绘图)

      法国去年7月出台的“新环保法案”将于两个月后试运行。作为率先对产品碳标签进行明确要求的国家,法国的行动将对欧盟乃至世界推行产品碳标签进程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包括作为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的中国。


    不少发达国家已试水碳标签


    “近期国际市场的种种迹象表明,碳标签正逼近国内化工企业。”杭州瑞欧科技术总监梅玲笑4月2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于今年7月1日试运行的法国“新环保法案”,对产品标注碳标签进行了明确要求。该法案第85条规定,应通过标记、标签、张贴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方式告知消费者产品及其包装的碳含量,以及这些产品生命周期(即从原料、制造、储运、废弃到回收的全过程)内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


    “该法案的试运行期至少1年,目前法国自愿报名参与试运行的企业已经有168家,涉及产品1000余种。”梅玲笑告诉记者,该法案是有选择、分阶段要求企业对产品添加碳标签,第一批主要针对员工在50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预计法国会对试运行1年间的情况进行评估,如果试行效果比较乐观,2013年后员工在500人以上的企业也将被纳入强制实施碳标签的行列。


    记者了解到,法国不是孤例,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试水碳标签。早在2007年3月份,英国碳信托公司就已经在洗发水、薯片等产品上推行碳标签认证。日本从2009年4月也开始试行碳标签制度,要求企业自愿对商品及服务的生命周期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换算成二氧化碳,并加贴标签标识。截至今年2月16日,日本碳标签制度涉及的产品种类已扩大至94类,包括农产品、轻工和部分机电等产品。在“新环保法案”颁布之前,法国已有一些前卫企业开始尝试碳标签,比如该国知名零售商CASINO在2008年6月份就首次贴出了公司销售产品的碳标签。法国另外一家零售商E.LECLERC也在“新环保法案”出台前就开始向客户提供产品的碳排放信息。


    据了解,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产品碳足迹标准ISO14067,该标准包括量化/计算和沟通/标识两大部分。目前该标准已完成草案的拟定,计划于今年发布。有专家表示,ISO碳足迹标准一旦推出,将为核算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提供国际范围内的统一标准。届时,碳标签在欧盟乃至世界范围推行的步伐会越来越快。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相信,随着世界各国对低碳经济的日益重视,碳标签非常有可能从一个公益性的标志变成一个商品的国际通行证。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虽然目前各国运行的碳标签主要针对的是一些终端消费品,但大部分终端消费品的包装以及原材料都与化工产品相关。如果要核算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那么涉及到的基础化工原料的碳排放量也需计算在内。如果某中国企业为法国参与试运行的168家企业提供了化工原材料,虽然该中国企业不用在化工原材料上标注碳标签,但需要将原材料的碳足迹数据提供给法国企业。也就是说,中国企业已经无法回避碳标签趋势。

 

泉州某纺织企业的研发人员正在配制新型染料,以确保工艺流程的低碳化发展,为进入国际市场增添筹码。          (黄荷 摄)


    碳标签会形成一种心理壁垒


    记者采访发现,其实国内化工企业对碳标签并不陌生。


    阿科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部就在法国。该公司亚太区安全环保健康总经理王艳辉向记者表示,他对法国碳标签的要求早有耳闻。“我们法国总部下个月会有人过来,预计会涉及到碳标签的问题。”王艳辉同时表示,即使要求打出碳标签,阿科玛也没有太大压力。因为阿科玛节能减排技术在业内比较领先,对企业的能耗数据和排放数据一直都有详细统计,核算碳足迹难度并不大。


    四川华法美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橡胶助剂、高分子材料等化工产品贸易,每年与法国有上亿美元的贸易额。该公司法规注册部经理李绚一直在跟踪关注法国“新环保法案”。“采购商有跟我们聊到碳标签,目前还没有显现负面影响,但我们也要做好准备。”李绚表示。


    虽然暂时影响不大,受访的国内化企还是对碳标签一旦普遍实施后的影响表示担忧。


    “如果将来多数国家要求对产品打上碳标签,对我们来讲,肯定会增加额外的负担和成本。我们必须寻找那些能够提供碳足迹数据的产品来采购。如果对方不能提供碳标签,我们就得采购回来自己打碳标签。而且目前各国对碳标签未制定统一标准,法国和英国对碳标签的要求可能会不太一样,这将带来很大负担。”李绚如是说。


    梅玲笑分析认为,虽然碳标签现在并不是强制标准,但一旦推广开会形成两种影响:一方面会产生一种无形的消费导向,即碳排放低的产品会更受消费者青睐,这会形成一种心理壁垒。比如目前日本推行的碳标签制度,本身虽然不构成对进口产品的强制性技术要求,但可能会导致日本消费者优先选择低碳产品,从而使相对高碳的产品处于竞争劣势。而制造商为了减少自己产品的碳排放数据,也会优先选择碳排放低的原材料。另一方面也会催生碳关税。当发达国家推行碳足迹标准和法规进入成熟阶段后,必然会导致对进入本国的高碳排放量产品提高门槛。比如碳排放量超过当地规定值后要么罚款,要么增收高额的关税。碳标签是征收碳关税的前提,因为只有产品都打上了碳标签,才可以据此区分和规定碳关税额度。


    据了解,国际上已有发达国家在酝酿碳关税。法国“新环保法案”在通过前一个争议的焦点就是是否把征收碳关税列入法案。美国众议院于2009年6月26日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授权美国政府,从2020年起,对不实施碳减排的国家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征收惩罚性的碳关税,1吨二氧化碳征收10~70美元。


    中国应尽早制定低碳认证标准


    面对渐渐逼近的碳标签压力,专家们也给出了建议。


    梅玲笑认为,碳标签说到底是督促企业节能减排的一种工具,是通过消费者市场选择自下而上倒逼企业减排的一种手段。因此,应对碳标签问题,企业关键还得在节能减排上下功夫。


    她建议国内先进化工企业可以尝试接触碳标签,比如让国际上一些碳足迹认证机构根据现有碳足迹计算标准,核准一下现在企业的碳排放情况,与国际上先进工艺对比后找出差距,从而在节能减排上作出改进。“只要节能减排做得够好,碳标签反而会成为企业一项竞争优势。”


    梅玲笑同时建议,中国应尽快出台核算碳足迹的相关标准和法规。如果国内有了相关法规,那么在国内发生的碳排放量肯定要参照中国的标准来计算。但是迄今国内还没出台自己的法规,如果是国外的采购商要对碳标签施压的话,国内企业只能参考国外的标准了。


    梅德文认为,目前碳足迹测算标准都是拿捏在发达国家手中。对于这样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应当有清醒的认识。他建议我国应在低碳认证标准的制定和核查上争夺话语权。通过制定适合本国的碳足迹标准、认证措施,或者积极探索其他类似的低碳认证方法,建立对自身有利、能够与发达国家平等对话的低碳认证与核查机制。“这样一来可以催生国内的低碳认证服务行业,二来可以获得与发达国家在碳标签制度上对话的权利。”


    据了解,我国政府在这一方面已经开始了行动。去年10月,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孙翠华就在天津举行的第四次联合国气候谈判会议上透露,中国已经启动重点行业典型产品及重点减排项目低碳认证制度研究,很快将出台《中国低碳产品认证管理办法》。


    也有企业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能进一步跟踪发达国家推行碳标签的进展,并及时把其造成的贸易影响反馈给国内的生产企业。李绚说:“产品标注碳标签已是大势所趋,但我周围的企业对此了解的都不多。如果国际上制定碳标签规则的过程我们比较清楚,心里有底也会早做准备。否则一旦某一天突然进入了一个正式的实施阶段,应对起来会措手不及。” 
 

 

图为英国某超市产品上的碳标签。(CFP 供图)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