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方式 充分发挥联合会在战略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2011-04-26 中国化工报李勇武

113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三届二次理事会工作报告
 
 
    各位理事 , 同志们 、 朋友们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三届二次理事会今天在这里隆重召开。这次会议是在“十一五”收官、“十二五”开局、联合会成立10周年之际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行业“十一五”发展成就,提出行业“十二五”发展目标和任务,汇报联合会2010年的工作和2011年的安排,总结联合会成立10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工作体会,审议通过有关议案。下面,我就上述议题作工作报告,请大家审议。


    一、关于 “十一五”行业发展成就


    “十一五”是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在经受严峻考验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5年。这5年,全行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1.5%,主营业务年均增长21%,利润年均增长13.5%,资产总额年均增长24%,投资年均增长23.8%,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20%,各项经济指标均为历史最好水平。

 
    第一,经济总量快速攀升,行业规模迅速扩大。2010年与2005年相比,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达到8.88万亿元,增长1.5倍;利润总额达到6900亿元,增长86.4%;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68万亿元,增长163%;进出口总额达到4541亿美元,增长123%;“十一五”累计投资达4.3万亿元,是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增速最快、强度最高的5年。重点产品增势强劲,已有40多种大宗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主要石油和化工产品的增量和消费量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其中,化学工业的产值2010年已超过5万亿元。尽管各国的统计口径有所不同,但从主要国家化学工业的经济总量看,我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一。


    第二,油气稳产增储,管网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2010年原油产量突破2亿吨,其中海洋油气当量达5000万吨,再造了一个海上大庆。5年来,新发现了南堡、古龙、南泥湾等63个油田,国内新增地质探明储量42亿吨。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亿吨,千万吨级炼厂达到20多座。原油和成品油干线管网初步形成,管道总长达到3.7万千米,比“十五”末增长85%。2010年天然气产量达到940亿立方米,是2005年的1.9倍,先后开发了长庆、普光等大型气田,新增地质探明储量2.5万亿立方米。建成西气东输二线西段、川气东送、陕京三线等天然气骨干管线,天然气管道总长达4万千米。国家石油储备从无到有,一期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并实现满储,中长期规划也顺利通过审批并先后开工,储油设施从地上储罐发展到水封岩洞。


    第三,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5年来,全行业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48项、科技进步奖104项,行业技术发明奖114项、科技进步奖1159项。年产20万吨MDI装置、巨型工程子午胎成套生产技术与设备、石脑油催化重整成套技术、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科技创新体系分别荣获2007、2009、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4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高效勘探开发技术荣获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获得了我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首届“中国工业大奖”。


    这5年,建成了世界首套年产百万吨直接液化煤制油装置和年产60万吨煤制烯烃示范工程,标志着我国新型煤化工技术已进入世界领先水平。与此同时,化工新材料研制也取得新突破,碳纤维实现千吨级规模,芳纶1313和1414实现了产业化,异戊橡胶开发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过去5年,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开发也取得丰硕成果,年产千万吨级大型炼油设备的国产化率达到90%,60万吨乙烯、30万吨合成氨、百万吨钾肥等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实现自主化,百万吨乙烯及配套设备国产化率已达78%以上。世界最先进的第6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即将投用,12000米特深井钻机、大口径高钢油气输送管道、百万吨级海上浮式生产储油系统等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支以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奠基人、著名石油化工专家闵恩泽为代表的优秀科技队伍。


    第四,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机制转换成效显著。5年来,全行业通过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大基地”战略、企业并购重组和现代企业制度,石油和化工产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进一步规范,形成了一大批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大型企业集团,对节约资源、环境保护、实现产业结构性升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石化、中石油、中国中化、神华和中海油等均已入围《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快速发展,不仅数量已经占到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86%,重要的是一批企业敢于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了从传统产业向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等高端产业领域的转型,其中一些还以资本为纽带,形成了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产业集团,在资源综合利用和产品深加工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第五,产业布局更趋合理,结构调整取得进展。东部地区逐步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石油化工聚集区,总产值约占全行业的50%,建成了上海、南京、宁波、惠州等为代表的一批产业衔接紧密、特色突出、综合效益高的石油和化工产业园区。西部地区抓住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和丰富的油气、煤炭资源迅速崛起,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建成了新疆库车、独奎,甘肃兰州和广西北部湾等多个石化基地和内蒙古、宁夏煤化工基地,形成了云、贵、鄂三大磷肥产业区和青海钾肥生产基地。与此同时,通过制定和发布一系列准入条件,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过剩产品总量,并努力推进石油和化工产品结构向功能化、差异化和高端化方向发展。全行业新产品产值年均增长达20.2%;专用化学品产值从2005年的16%上升到2010年的31%,增长近1倍。


    第六,扎实推进节能环保,广泛开展“责任关怀”。“十一五”期间,石油和化工行业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三废”治理作为关系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大事来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深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高度重视清洁生产和安全运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9年,全行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3.65 吨标煤,比2005年降低13.5%,原油加工、乙烯、合成氨、烧碱、电石等重点耗能产品单耗明显下降。行业环保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化学需氧量、氨氮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等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均提前完成“十一五”目标要求。各行业加强了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氯碱行业开发的干法乙炔技术和低汞触媒技术、磷酸行业开发的磷酸余热回收技术、精细化工行业开发的替代光气等有毒有害原料的“绿色化学”技术、子午胎行业采用的充氮硫化和胶料破碎技术,以及广泛应用于各行业的“工业冷却节水及废水近零排放技术”等,在推进行业节能减排中发挥了巨大作用。5年来,全行业广泛开展了以注重社会环境质量、关心职工身心健康、确保企业安全运营和强化化学品安全监管为主要内容的“责任关怀”活动,努力为构建健康、安全、环保的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七,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就。5年来,油气资源国际合作取得重大成就,与4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31个油气投资并购和勘探开发合同,获得原油权益可采储量9亿吨,天然气权益可采储量3200亿立方米。中俄原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中土乌哈天然气管道已建成投运,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正在建设之中,加上东部沿海几个LNG接收站建成投运,我国陆上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的战略格局基本形成。这5年,石油和化工进出口贸易得到快速发展,进口总额增长了124.2%,出口总额增长了136.3%,贸易活动遍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有石油和化工外资企业3061家, 港澳台资企业2171家,世界500强中的石油和化工跨国公司绝大多数都已在华投资建厂,有的还设立了研发中心,不仅带动了以高附加值终端产品为重点的产业集群的发展,还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和管理模式,很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填补了国内空白。


    但是,也应看到,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多年来的粗放式发展,也积累了许多深层次的矛盾。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的初级原材料型产品产能严重过剩,高端、高附加值、差异化产品又大量依赖进口。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少,原始创新能力较弱,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成果转化率较低。三是产业集中度总体偏低,企业仍然过多过散,产品单系列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资源短缺将成为长期制约行业发展的瓶,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的压力不断增大。不解决这些深层次的矛盾,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行业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关于 “十二五” 行业发展


    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未来5年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提出了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重点发展高端石化产品、积极探索原料多元化发展新途径、促进产业由大变强的目标要求,这是“十二五”石油和化学工业的行动纲领和主攻方向。


    这里我想重点强调两个问题 :


    第一,“十二五”是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经济增长模式正在调整和变革,科技创新孕育新的突破,各国都在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国际原油市场高位震荡,大宗资源类商品价格也将持续高企,能源资源的约束和产业安全问题将更为突出。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优势盘踞石油和化工高新技术领域,中东地区以无法比拟的油气成本优势加速发展石化工业,全球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但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为我国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我国参与海外油气资源合作开发及海外并购、国际化经营提供了良好机遇。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未来5年国内需求潜力巨大,经济增长空间广阔,内需主导增长模式将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工业化、城镇化和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不断扩大的内需市场为石油和化学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石化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轻工纺织、建筑建材、交通运输、国防军工等重要下游领域的发展,需要石油和化学工业尽快提高配套水平。行业自身发展的规律,也迫切要求“十二五”迈出由石油和化工大国向强国转变的坚实步伐。


    第二,大力推进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方式转变。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不能再走依靠投资拉动、以牺牲能源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道路。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加快产业、产品的转型升级。一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发挥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推进“三废”处理和综合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加快开发生物质能源、生物化工产品和生物基高分子材料,促进新型煤化工的健康、有序发展。三是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建立一批规范化、专业化的勘察、设计、工程、仓储、物流企业,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要努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石油和化学工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一要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重点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径。二要推广一批成熟技术和装备,重点强化技术开发的成套性、可靠性,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三要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研发投入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加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强化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要大力促进节约安全清洁生产。坚持“以人为本”,立足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本质安全度高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要从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实际出发,把“责任关怀”与HSE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深入贯彻《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努力提升行业形象和本质安全水平。大力促进节能减排,坚决完成或超额完成国家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等约束性指标。


    ——要全力打造国际级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一是培育一批国际一流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鼓励优势企业向上下游拓展或重组,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石化企业和一批以产业链连接紧密、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的化工园区。二是创建一批知名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到2015年,自主品牌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形成500个行业知名品牌和10个世界级自主品牌。三是继续开展行业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把标准研制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节能减排、安全环保结合起来。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提高我国在国际标准化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要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一是优化外贸结构,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提升在全球石油和化学工业分工中的地位;二是建立健全贸易摩擦预警系统,维护产业安全。三是提高利用外资水平,鼓励外资投向新兴产业,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四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国内石油和化工企业开展境外并购、资源开发和投资合作,建立多元化、多渠道资源安全供应体系。


    三、关于联合会2010年的工作和2011年的任务


    2010年,联合会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宣介两个《指导意见》,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推进落实《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我们在2009年编制发布了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振兴支撑技术两个《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宣介工作。与此同时,我们还按照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开展了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子行业发展规划以及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等专项规划的研究编制。


    第二,推动重大政策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是配合相关政府部门对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汞污染防治作了大量工作,提出了“坚决淘汰高汞触媒,积极发展低汞触媒,加快研发无汞触媒”的思路,成立了技术创新联盟,并参与国际汞公约谈判,在全国重金属污染防治中走在了前面。二是积极开展“质量兴业”活动,突出了试点行业和品牌建设两个重点,批准72家企业的82个产品为2010年度行业知名品牌产品。三是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的指示,制定了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方案》,召开了一系列节能会议,超额完成了电石行业淘汰71.8万吨落后产能的任务。


    第三,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促进行业科技进步。去年我们成功召开了行业科技大会,颁发年度科学技术奖322项,表彰年度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11人。经我会推荐的5项技术成果分别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组织了80余项行业重大科技成果鉴定,组建和筹建了一批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等两个工程实验室列入国家建设计划,推荐“大型乙烯裂解炉节能降耗技术”等5个项目列入国家低碳技术创新产业化示范工程专项,6项节能技术纳入第三批《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为推动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促进新型煤化工技术交流,我们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煤化工展览暨发展论坛”。 


    第四,强化行业工作基础建设,提高联合会服务水平。我们进一步强化行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增加了报送信息的企业数量,扩大了分析报告的发送范围,基本形成了由大型企业集团、12个重点专业协会、地方协会与行办、90家重点企业组成的行业经济运行快速反应系统。2010年工信部采用我会相关信息269份,中办、国办采用5份,在15个综合性协会中排名前列。我们加强了贸易摩擦和产业安全的研究,初步建立起快速反应机制,组织专业协会建立了预警系统,对聚乙烯、甲醇等9个产品进行了重点跟踪。我们进一步加强标准化管理,在国际标准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化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采标率分别达到了73%和39%。“责任关怀”活动也开创了新的局面,促进企业进一步提高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和水平。


    第五,提升国际影响力,增进两岸交流合作。去年我们成功加入国际化工协会联合会(ICCA),标志着我国石化行业将融入国际大家庭,对全球化学工业的健康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们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石油化工大会,吸引了欧洲、美国、海湾、韩国以及国际化工协会联合会等几十家国际同业组织和跨国公司的高层参加。继续推进了中英、中美政府及协会间的双边合作项目,与韩国、日本、伊朗等同业组织间的合作进一步加强,通过举办国际煤化工等一系列展会、论坛,促进了经济和技术交流,提升了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国际影响力。去年,我们还在时隔多年后首次在台北与台湾石化同业工会联合举办了海峡两岸石油化工科技经贸交流大会。盛华仁副委员长亲临指导,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企业集团的高层亲自参与。两岸石油和化工界在资源开发、贸易投资、技术与管理等多方面达成了合作的共识,促进了互利共赢发展。


    第六,成功召开第三次会员大会,联合会自身建设取得显著进步。去年我们成功召开了第三次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和会领导,并正式更名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这标志着联合会的发展进入了规范成熟的新阶段,联合会的工作更顺了,行业的凝聚力更强了。


    2011年,联合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有几下几项:


    第一,加强经济运行监测,促进行业平稳发展。一是要强化行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提高分析质量,探索和启动行业经济运行先行指标预测分析系统的建设。二是加强关系行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和重点、热点问题的研究,提出政策建议,为行业、企业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三是加强产业预警和贸易协调,进一步发挥贸易争端协调委员会的作用,维护产业安全。四是推进 “两化”融合,组织好试点工作。


    第二,加强规划与政策引导,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是编制完成行业“十二五”规划指南,其中包括科技、节能、质量、安全、环保、标准、教育培训等7个专项规划和化肥、氯碱等14个重点行业发展规划。二是促进节能减排。完成政府部门委托的能耗标准制定,组织推广节能先进技术,继续淘汰落后产能,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和推广应用。三是积极参与产业政策制定修订,完善产业政策研究联席会制度。四是促进化工园区健康发展,编制《化工园区化学品污染防治指导意见》等基础性文件,推动重点园区责任关怀承诺。


    第三、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一是编制发布《2011年度科技发展指导计划》,明确年度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重点项目。二是着力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围绕乙烯、化肥等基础产业,组织一批先进节能减排技术攻关;在精细化工等领域,实施一批高端产品制备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一批新工艺、新技术攻关。力争将重大项目列入国家计划,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三是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做好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协调、咨询和服务。四是促进煤化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跟踪重点示范项目进展,组织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五是做好科技项目管理、科技成果鉴定和科研项目的评选奖励。


    第四,抓好质量安全环保,加强行业管理基础建设。一是大力推进“责任关怀”。发布《实施准则》,建立评价体系,召开责任关怀促进大会,推广先进经验,发布年度报告,推动HSE与“责任关怀”相融合。二是抓好“质量兴业”活动。编制发布 “十二五”知名品牌规划,组织2011年知名品牌产品评选。搞好企业质检机构认定、QC小组活动和质量教育培训,完善行业的质量服务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召开全国石油和化工质量标准化大会。三是加强安全食品添加剂等重点领域、重点产品标准的制修订。做好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国秘书处的工作,推动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四是抓好行业环保工作。继续推动电石法聚氯乙烯汞污染防治,积极推进行业清洁生产。五是做好安全工作。针对重大事故提出安全生产的措施和建议,召开全国石油和化工安全工作会议。


    第五,组织好“国际化学年”系列活动,提高对外合作水平。一是以推进“责任关怀”和质量安全环保为重点,办好“国际化学年”系列活动,大力宣传石油和化学工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大力宣传石油和化工产品给社会文明和人民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大力宣传石油和化工行业在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方面的成就,树立行业的良好形象。二是组织好2011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亚洲石化科技交流大会、中国国际非常规能源论坛及展览,办好第二届中美煤层气高级研讨会、第十三届中英化工工作组会议,组织参加第十一届中韩石化会议、亚洲石化责任关怀大会。三是为企业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继续组织好在华外企座谈会,同拉美、中东合作举办贸易、投资洽谈会和技术展览会,继续推进REACH法规服务,做好境内国际会议、展览以及出国项目管理。


    第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办会水平。一是围绕纪念建党90周年加强党的建设。抓好基层党支部工作,完成联合会党委换届改选。继续推进以落实“十二五”规划、促进行业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抓好党员干部反腐倡廉教育,开展具有联合会特色的文化建设。二是以联合会成立10周年为契机加强自身建设。牢固树立“把协会作为事业来干”的理念,努力提高创新力、决策力、执行力和影响力。三是加强会员队伍建设,提高联合会服务水平。健全会员档案,优化会员结构,细化《联合会服务意见》,增强联合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四是加强财务、资产管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四、关于联合会10年奋斗历程的几点体会


    联合会的成立,是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原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转变为行业组织,由此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应运而生、踏上创业的征程。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10年前协会组建和成立时的情景:那时我和谭竹洲同志受命筹建,头脑中对协会的认识几乎是一片空白,对协会的定位、职能和作用也很模糊,协会的工作如何开展更是全无头绪。


    10年过去了,经过三届理事会和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我们经历了起步创业和改革发展两个阶段,现在进入了规范成熟期。10年来的实践,使我们对办好综合性行业协会规律性的认识不断加深,概括地讲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坚持把服务行业发展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协会作为全行业唯一的综合性社团组织,必须在关键时刻和重大问题上发挥作用,引导行业认真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坚决维护行业、企业利益。

 
    第二,坚持把支撑体系建设作为凝聚行业力量的重要基础。在广大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10年来我们建成了纵向相连、横向相通、条块结合的三大支撑体系:一是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为代表的一批大型企业和重点事业单位;二是四十多家专业协会和专项工作机构,三是各省区市行业协会和行业管理机构。


    第三,坚持把协会当作事业来干作为自身建设的核心理念。行业协会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明显加快,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协会为中介的行业管理体系已经形成,联合会在促进行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突显。


    第四,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增强协会生机与活力的不竭动力。我们以国办3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对协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全面改革,推动协会自身建设跃上新的台阶:一是强化了职能。把行业关注的、企业需要的、协会能干的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二是规范了运作。把经营创收从业务部室中分离出来,集中精力为政府、行业、企业服务。三是整合了资源,实现联合会与代管事业单位相关业务的整合,形成合力,积极争取政府的购买服务。四是创新了机制。建立了新老合作交替机制、工作机制、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五是加强了管理。完善了财务监督和审计、党的建设、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注意探索具有协会特色的文化建设。协会改革的经验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首肯和广大会员的赞许。


    第五,坚持把规范运作作为提高工作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根本保障。按照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行业协会,是党的十七大和国办36号文件对协会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联合会机关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作用的发挥和在行业的形象。


    同志们,10年来联合会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英明领导和国资委、民政部、工信部等有关政府部门关心指导的结果,也是历届理事和全体会员单位大力支持、共同奋斗的结果。在纪念联合会成立10周年之际,我代表联合会向有关政府部门、历届理事、全体会员单位以及所有关心支持联合会工作的国内外朋友,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将继承和发扬10年来联合会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把协会工作做得更好;我们将与全体理事、广大会员一道,把力量凝聚到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使命上来,为实现行业“十二五”规划目标,为建设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本报有删节) (2011年4月25日)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 李勇武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