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条新政”加持 广州开发区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2019-09-12 叶青 郭哲涵

137

核心提示:今年3月,鸿基创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基创能)发布了一款膜电极产品。生产成本比目前市场主流的膜电极至少低30%,实现

今年3月,鸿基创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基创能)发布了一款膜电极产品。“生产成本比目前市场主流的膜电极至少低30%,实现了膜电极产品的国产化。”鸿基创能首席执行官邹渝泉透露,年底产品就可规模化量产。

鸿基创能是首个落户广州开发区的氢能项目。之所以选择这里,他看中的是该区把握住氢能产业带来的能源、材料、汽车等多领域的变革性机会,把氢能作为新能源产业的新增长极来培育。

去年,广州开发区被列为广州市唯一加快建设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运营示范区,同年获批国家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近日,广州开发区正式发布《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促进氢能产业发展办法》(以下简称“氢能10条”),将氢能产业确立为该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提出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氢能产业链,氢能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发展氢能源产业基础雄厚

广州开发区发展氢能源产业底蕴深厚。广州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占广州市40%,是全市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战场。截至目前,该区新能源产业总体规模已超1000亿元,集聚了南方电网总部、协鑫南方总部等行业龙头企业。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本身具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拥有大量化工副产氢,而广东深厚的汽车产业基础也将带动氢燃料汽车的发展。

“广东是汽车消费与制造大省,人才、技术与产业化具有先决优势,有利于新能源汽车推广。”邹渝泉说。

精心布局和引进培育下,广州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了有核心环节产业化项目建成、有院士工作站落户、有加氢站建成、有氢燃料电池物流专用车辆运营、有下一轮项目储备等的格局,一条围绕氢能核心的产业链条已初步形成。

比如在燃料电池系统和电堆方面,广州雄韬氢恒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雄韬氢恒)、广东泰罗斯汽车动力系统等企业已落户;膜电极与质子交换膜方面,鸿基创能3月27日发布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膜电极新产品;催化剂方面,世界顶尖燃料电池专家叶思宇院士正加快组织攻关;在整车制造方面,与广州市环境卫生机械设备厂等合作推出了数款燃料电池车型。

全产业链精准出击

“自打‘氢能10条’第一稿出来,上门寻求合作的企业可以说是几何级增长。”在邹渝泉看来,“氢能10条” 解决了氢能源产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既瞄准核心技术突破,又为氢的来源基础设施提供了解决方案。”

为推动技术突破,“氢能10条”对经国家、省认定的氢能研发机构和检验检测机构分别给予1000万元、500万元的奖励。

雄韬氢恒专心攻克氢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核心技术,目前已自主研发出60千瓦功率的发动机系统。“加一次氢气只需5—6分钟,行驶400—500公里。公司将在广州开发区建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和电堆生产线,预计今年11月份投产,2024年实现所有零部件国产化。”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党岱说。

“氢能10条”从投资落户、研发机构认定、行业协会、产业园、加氢站建设运营、资金配套、贷款贴息、风险投资等方面对氢能产业予以全方面扶持,率先在全国实现全产业链扶持,综合扶持力度全国最大。

针对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的氢能产业存在前期投资大、融资不易等现状,“氢能10条”对新落户的氢能重大项目按固定资产投资给予最高1亿元奖励;对氢能企业或机构通过商业银行或融资担保的方式获得的用于生产或研发的银行贷款,每年每家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补贴,补贴期3年;对首次获得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种子期、初创期氢能企业,每家企业最高奖励500万元。

明年底建成5座加氢站

鸿基创能参与了“氢能10条”的征求意见过程。邹渝泉认为,对氢能产业链的中上游而言,该政策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对终端市场的培育,“把加氢站的建设成本降下去,把用氢成本降下去,把基础设施搞上来,鼓励大家把氢用起来。”

雄川氢能科技(广州)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姚麟峰告诉记者,以其所在的知识城新南加氢站为例,加氢能力每天500公斤,一台装载10.5公斤氢罐的8吨物流车,加满氢气只需5—8分钟,续航里程350公里。

但目前氢燃料电池车的加氢成本为30元/公斤—70元/公斤不等,相比汽油、天然气仍不便宜,技术的成熟度、氢能源的运输成本、加氢站的网点密度都是关键。

因此,“氢能10条”对加氢站的建设和运营给予了双重补贴:在该区已有“绿色10条”对氢能应用示范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扶持的基础上,针对加氢站的建设运营专门设置了扶持政策,根据建成时间和日加氢能力,分时段、分档次给予加氢站建设最高600万元补贴;对加氢站运营给予最高20元/公斤的氢气加注运营补贴。

目前,广州开发区已建成2座加氢站,力争到2020年底建设5座加氢站。“对加氢站建设和运营的补贴,最后都会让用户受益。”姚麟峰说。

8月28日,该区湾区氢谷和黄埔氢能创新创业中心两大氢能产业园同时动工建设。

在邹渝泉看来,在广州开发区,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涵盖燃料电池、电堆、膜电极与质子交换膜、车载氢系统与加氢设备以及整车制造的产业链正浮出水面。他十分看好该区氢能产业的发展前景。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