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下来升上去都须努力

   2011-05-31 中国化工报吕海波

109

——石化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南解读一
 

 

 

 
 在近期举行的2011国际橡塑展上,一家日本公司展出了一款仅重437千克的概念车。这款车全部使用的是化工新材料。这些新材料也是我国石化行业“十二五”要大力攻关的产品。 (本报记者 辛晓 摄)


    
      刚刚发布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南》(以下称《指南》),在总结石化工业“十一五”高速发展背后问题的同时,也对“十二五”如何由化工大国向化工强国转变做出了战略指导。记者分析发现,未来5年石化工业突出了不求数量但求质量的转变意识,突出了减速减排的主基调。但要想5年后如期一一完成,并不轻松。


    年平均增速减一半


    《指南》的第三章——“十二五”石油和化工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中的第二条战略目标中提出,到2015年全行业总产值达到16万亿元。以2010年行业总产值8.88万亿元为基数计算,“十二五”期间的年平均增速仅为11%。这一增度不仅低于此前舆论猜测的13%~15%,而且相比“十五”、“十一五”期间20.1%和21.3%年均增速放慢了近一半。


    增速放慢与整个经济形势密不可分。国民经济是石油化学工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从重庆、西藏、河北、福建、甘肃等20多个省(市、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来看,大部分省区已调低GDP增速,“十二五”国民经济调低增速已成大势所趋。


    增速放慢更与其自身的发展有关。


    从经济总量来看,“十一五”期间石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由2005年的2.1万家增至2010年的3.66万家,增幅为74%。相比企业数量,产值增速更快,2005年我国石化产业以3.37万亿元总产值居全球第四,而到“十一五”末期,这个数值已经增至8.88万亿元,位次也跃为全球第二,增幅为160%。其中化工行业更以5.23万亿元(7700亿美元)的总产值超过美国7340亿美元,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伴随经济总量的激增,产量位居全球榜首的石化产品种类也大幅增加。2005年我国化肥、纯碱、硫酸、电石、染料五个品种产量居世界第一,农药、烧碱、轮胎等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乙烯、涂料等居世界第三位。而到了2010年,在2005年基础上又有烧碱、农药、轮胎、甲醇、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近10个品种跃升为全球第一。据有关部门对石化行业内最重要的38种石化产品产值统计中,我国除了工程塑料和钾肥产值在全球屈居第五、六位外,其他产品全部位列前三,20余种产品居首位。此外,我国原油加工量、原有产量和天然气产量也分别从2005年的榜上无名升至2010年的世界第二、四、五位。


    产能快速增长一方面让我国一举跃升化工大国,另一方面也导致传统大宗石化产品的产能过剩、装置开工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以我国“十一五”期间跃升全球产量第一的甲醇、烧碱、聚氯乙烯为例, 2010年这3种产品的开工率分别不足45%、72%和54%。《指南》指出,由于“十一五”期间石化行业大多数产品产能大幅增长,产品供给已经由“整体数量短缺”变为“结构性过剩”。


    中国石化联合会信息和市场部主任赵志平说:“进入‘十二五’,石化行业经济总量已经非常大,未来的发展在如此大基数上要维持‘十一五’的高速度不太现实,资源和能源的供应也难以跟上。同时我们已经走过单纯上产能、扩产值的年代。‘十二五’的重点是从化工大国向化工强国转变,既会有先进产能的增加,也会大量淘汰落后产能,这都会影响到产值增速。”


    实际上,就在《指南》发布之际,从石化行业近期的一些经济指标来看,“十二五”增速放缓已现端倪。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拉动。从投资来看,2009年石化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放缓,仅为12.9%,回落14.2个百分点,2010年石化行业投资增长仍较为缓慢,为13.8%。在国家出台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和《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背景下,“十一五”石化固定资产投资年均23.3%的递增额仍低于“十五”期间25.2%的水平。有专家预计未来几年石化行业投资增幅保持在10%~15%之间,石化投资将进入一个相对低速增长阶段。从进出口来看,“十一五”期间18.1%的年均增速也低于“十五”21.9%的水平,而且美国经济仍处在缓慢恢复中,欧盟在债务危机影响下前景仍不明朗,加上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十二五”期间出口对石化行业的拉动也不会太大。

 

 


氮肥行业属于高耗能行业,专家指出,受氮肥自身的生产工艺特点限制,不可能在几年之内就迅速变成低耗能行业,所以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压力很大。图为国内某大型尿素企业的厂区看上去灰蒙蒙一片。 (特约记者 闫俊荣 摄)


    定出具体精细化率


    仔细研究一下石化行业从“十五”到“十一五”的主要数据,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十一五”石化销售收入和产值的增幅都大于“十五”,但利润增幅却远小于“十五”。数据显示,“十一五”利润额年均13.2%增幅远低于“十五”23.4%的水平,86%的利润累计增长甚至不及“十五”185.6%的一半。为何“十一五”在总产值、销售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产品利润却在缩水?弄清这个问题,对《指南》中提出到2015年实现45%的精细化率至关重要。


    “‘十一五’利润增幅比‘十五’降低与全球金融危机有关。金融危机爆发前后原油和硫黄等石化上游产品价格出现了大幅波动,这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盈利水平。同时金融危机影响下过剩行业盈利能力大幅下滑。”赵志平分析道。


    记者注意到,“十一五”期间,涵盖汽车用化学品、电子和信息用化学品等功能材料的专用化学品行业在整个化工行业中盈利能力最强。2009年1~11月统计数据显示,专用化学品行业利润同比增幅为22%,远超过同期化工行业13.5%的同比增幅,居化工各子行业之首。另一组数据显示,经过“十一五”的结构调整,2010年专用化学品产值在化工行业中的比重已大幅提高7个百分点,产值总额超过基础化学原料和合成材料位居第一。


    按说附加值高的专用化学品行业在化工行业比重增加,石化行业的总体盈利水平应有所提升,为何统计结果却恰恰相反?对此赵志平认为,这暴露了石化产业结构上的问题,“专用化学品等高附加值产业在石化产业中占比仍偏低,高附加值产业利润增幅不足以填平其他产业利润缩水带来的总利润下滑。”


    这一看法也证实了《指南》对“十一五”产业结构问题的分析:一方面我国传统大宗石化产品总产能明显超过国内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高端石化产品严重短缺,进口依存度很高,部分高科技产品尚处空白。以三大合成材料为例,2010年我国进口有机化学品3121万吨,进口合成树脂3069万吨,进口合成纤维单体1439万吨,均创历史新高。目前国内利润较高的工程塑料的自给率只能达到30%~40%。


    要解决这一问题,唯有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高附加值、高档化工产品在石化总产值中的比率。为此,《指南》首次提出把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列为主要任务。提出到“十二五”末期形成一批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增长点,把精细和专用化学品率提高到45%以上。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生物质能源、生物化工和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新型煤化工等都被《指南》列入了发展方向。针对传统化工产品利润下滑的问题,《指南》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也列入了“十二五”调结构的主要任务。要求三大合成材料、有机化工原料行业要实施“差别化”发展战略,从“通用型”向“专用型”转移。同时针对甲醇、电石等结构性过剩行业提高准入门槛,严控总量,加快开发新技术、新品种、延伸产品价值链。


    “‘十二五’实现45%的精细化率意味着石化行业的档次会有很大提升。”赵志平认为,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精细化工产品为之配套,这将为提升化工精细化率产生很大推力。

 

目前国内高端产品专用环氧树脂尚需大量进口。图为某生产普通环氧树脂企业的生产车间。  (彭展 摄)


    左右权衡减排指标


    对比《指南》和《石油和化工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称石化“十一五”规划)能看出,5年来我国原油供应形势愈发严峻,2005年我国石油进口量占原油总消费量的42.4%,而到了2010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


    但是从“十一五”已有数据来看,石化行业节能减排的进展显然没有预计的那么乐观。国家“十一五”规划要求到“十一五”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石化“十一五”规划也据此提出到“十一五”末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0%。但是《指南》中数据显示,尽管2009年石化全行业COD(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较2005年分别下降22.8%和45.7%,提前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要求,但万元增加值能耗仅比2005年下降13.5%,即使降耗成果领先的烧碱和电石行业能耗也仅下降了17.9%和14%。


    石化行业是能源需求大户也是污染物排放大户。石化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占工业能源总消费量的17.4%,位居所有工业部门的第二位。废水、废气、废固等污染物排放在全国工业领域分别居一、四、五位——以这样的负担进入“十二五”,用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石化化工处处长蔡荣华的话说,如果像“十一五”那样的话,减排指标恐怕还是完不成的。因此,必须在节能减排、环境治理上狠下功夫。


    记者看到,《指南》要求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比“十一五”末下降15%。这不仅低于“十一五”规划20%的指标,甚至低于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总体节能减排目标。


    不仅节能降耗难度增大,“三废”减排也将面临不小压力。不同于节能降耗指标的调低,《指南》中“三废”排放和处理指标要高于国家“十二五”规划总体要求,不仅COD、氨氮排放指标分别由国家规划的8%、10%提高到10%、12%,而且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处置率也提高至90%,而后者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并未做硬性要求。


    中国石化联合会质量安全环保部主任周献慧认为,2009年COD、氨氮排放量提前完成国家指标是因为国家在化肥等行业内重点做了污水零排放工作,“三废”减排潜力在“十一五”已经挖得很深,因此要实现“十二五”目标仍有不小难度,企业还要付出比“十一五”更大的努力。
   

“ 十一五 ” 、 “ 十二五 ” 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要指标对照

    指标名称               “十一五”目标      “十一五”实际完成情况     “十二五”目标
    全行业总产值年均增速     12%                   21.3%                         11%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   20%                   13.5%(2009年数据)            15%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     10%                   22.8%                         10% 
    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       10%                   10.5%                         8%

 

 


“十一五”期间,我国聚氯乙烯产量跃升为全球第一,但产能严重过剩,2010年的开工率仅为54%。图为国内某聚氯乙烯生产企业的库房里堆满了聚氯乙烯产品。 (新华社 刘潇 摄)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