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乐凯吗

   2011-05-24 中国化工报马守贵

95

 

 

 

随着胶卷行业的逐渐没落,“中国胶卷之王”乐凯也踏上了转型发展之路。高科技产品光学薄膜就是乐凯目前发展的重点。图为乐凯光学薄膜生产车间。


 
      你知道乐凯吗 ?


    如果问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回答一定是否定的;如果问八九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回答一定是茫然的。


    的确,进入新世纪后的几年,就那么几年,乐凯突然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以至于“老人”几乎忘了它,“新人”从未听说过它。


    乐凯——中国乐凯集团公司和乐凯牌彩色胶卷,曾经的民族企业和民族品牌,究竟是因为什么突然变得默默无闻?它现在是生?是死?


    感光时代的辉煌


    前来接站的乐凯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管尹培军递给记者一张名片。名片上的地址是河北保定乐凯南大街6号。记者问了一句:“那条街是以乐凯的名字命名的?”尹培军有些自豪地回答说:“是的。”


    正式采访前,乐凯集团副总经理王英茹先说点题外话:“1984年,我从山东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乐凯。到这以后给我两个非常深刻的印象,一个是这个化工厂的环境跟我以前在工厂实习时的感觉完全不同,这里似乎是一座花园,绿树红花,鸟语花香,想不到还有这样的化工厂;另一个印象是这里人才济济,有一批留过学的专家,厂长也是从前苏联留学回来的。”


    从部队退伍后到乐凯当司机的小李告诉记者:“那时候搞对象,如果是乐凯的员工,那也是非常自豪的事情。”


    记者本人是个“80后”,但在乐凯采访仅仅几天,记者就对乐凯的历史耳熟能详:


    1958年7月1日,国家“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电影胶片制造厂(乐凯的前身)在保定西郊开工建设。作为新中国第一个胶片制造厂,乐凯从诞生之日起便被倾注了国人的心血和希望,甚至被称为“独生子”。开工当天,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亲自奠基题词:电影是艺术的机械化,它的教育功能很大,能自行制造胶片,犹如能制造火箭。江泽民、李鹏、李瑞环、胡锦涛、李岚清、乔石、吴邦国、李铁映、成思危等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均先后视察过乐凯。2000年9月和2007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先后两次视察乐凯,并勉励乐凯人:“乐凯原来是第一胶片厂,作为中国的‘第一’,乐凯要牢固树立‘第一’的形象,发扬‘第一’的精神,为民族争光。”


    乐凯也确实不负重望。建厂之初,乐凯连续遭遇前苏联突然撤走援建专家和3年自然灾害两大困难。但在后来20多年的时间里,乐凯依靠坚定的信念和神圣的使命感,生产出了我国第一代照相软片、黑白电影正片、彩色电影正片、民用胶卷等一系列产品,并将中国自己的航空航天胶片送上了人造卫星,逐步使乐凯发展为我国电影胶片产业和特种感光材料的研发、生产基地。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彩照热在我国悄然兴起。需求就是市场。乐凯抓住机遇,自主研发,快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代彩色胶卷、彩色相纸,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当时只有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才能够生产彩色胶卷、彩色相纸的垄断,使我国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拥有彩色感光材料制造核心技术的国家。当时中国市场上形成了红(乐凯)、黄(柯达)、绿(富士)三大彩色胶卷鼎立的局面。红乐凯被人们誉为扛着民族大旗与外资品牌抗争的一面旗帜,冠以“中国胶卷之王”的桂冠。


    但是,这些都已经成为历史 。

 

 


20世纪90年代,乐凯曾经红火一时。从生产电影胶片到生产胶卷,乐凯一直是中国感光材料行业的一面旗帜。图为乐凯当时的彩色胶卷生产线。


    数码时代的茫然


    谈到后面的内容,接受采访的乐凯人无不收起笑容。


    进入新世纪之后,在数码成像技术的冲击下,传统胶卷在国际市场的销量开始以超过两位数的速度下滑,众多国际感光材料企业纷纷倒下。2005年5月,彩色胶卷的发明者德国爱克发胶卷公司宣布破产。其后,曾经诞生中国第一张黑白相纸,并且在中国感光工业史上写下诸多第一的汕头市公元有限公司也在当年宣告停产。2006年1月,柯尼卡美能达宣布停止生产所有相机和胶卷,尼康表示将停产几乎所有胶卷相机,而富士彩色胶卷的全球年销售收入则下降了20%以上。


    在这个感光行业遭遇巨大技术革命冲击的过程中,不能不提到柯达。过去100多年里,伊士曼柯达公司(简称柯达)和柯达胶卷被认为是美国商业史上最成功的企业和最著名的品牌之一。1998年年初,柯达与中国政府签订“全行业合资计划”,也称“98协议”。根据该协议,柯达与中国7家感光企业中的6家进行合资合作:出资3.75亿美元控股收购汕头公元、厦门福达和无锡阿尔梅;承诺分别给予上海感光、天津感光、辽源胶片2100万、800万、200万美元的经济补偿,用于这3家企业的关停并转。通过这个协议,柯达还赢得了中国政府的承诺:在协议签订后3年内,不批准另外一家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感光材料行业。


    在一纸“98协议”后,柯达垄断性地买下中国感光行业六大企业或者收购它们的股份,成为中国胶卷业的王者。这样,在中国民族胶卷品牌中,乐凯硕果仅存。2003年,为了保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地位,柯达以同意乐凯“控股、使用自有品牌、保留经营决策权”的超低姿态和与乐凯合资,进一步巩固了其梦寐以求的中国市场。


    但几乎所有人都低估了现代技术的魅力。就在许多中国人都在为“98协议”黯然神伤的时候,仅仅两三年后,即使在中国的三四级城市,数码装备相对于“傻瓜胶卷相机”显示出了其强大的竞争优势,胶卷快速地退出市场。


    乐凯和柯达原本20年的协议婚期,在熬了短短4年之后便宣告破裂。到2009年底,柯达关闭了世界上第一个商用彩卷品牌——Kodachrome品牌彩色胶卷生产线。柯达从此加快了向传统影像技术之外的领域转型。王者走下了神坛。那么乐凯呢?对于一直以柯达为榜样、专注于胶卷的乐凯接下来能做什么、会做什么、该何去何从?当时,从乐凯高层到普通员工,对未来都心存茫然。根据乐凯胶片公布的财务报告,2000年乐凯净利润为2.2亿元,此时的乐凯如日中天,达到巅峰。在数字成像技术迅猛发展的巨大冲击下,乐凯的盈利一路下滑。2001年乐凯净利润就大跌为1.4亿元;2003年进一步跌破1亿元,仅为8002万元;2004年乐凯净利润7803万元;2005年猛跌至2233万元,跌至历史最低点。5年时间,乐凯盈利能力下降了将近90%。彩色照相胶卷销售价格即使低于成本也卖不出去。


    “当时经常有人问我,现在不用胶卷了,你们乐凯能干什么?说实话,我很难回答。”王英茹回忆说。

 

 


1958年7月1日,电影胶片制造厂(乐凯的前身)在保定西郊开工建设。作为新中国第一个胶片制造厂,乐凯从诞生之日起便被寄予厚望,成为民族精神的寄托。图为1958年7月1日的开工典礼现场。


    光学膜时代的曙光


    2005年1月,年仅44岁的张建恒接替杜昌焘担任乐凯集团总经理,而此时正是乐凯这艘大船迷失航向的时候。虽然是在乐凯土生土长的人,但技术出生的张建恒知道,乐凯过去掌握的传统银盐感光材料技术正在逐步失去其商业价值。起初,张建恒曾表示不愿接受总经理这个岗位,但是当组织决定由他挑起这份重担时,倔强、敢于挑战的性格使得张建恒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乐凯的命运绑在了一起。


    “对乐凯而言,此时有两难:一是乐凯要做什么产品,二是公司领导和员工的思想难转变。”张建恒说。


    时至今日,张建恒还深有感触:“不是每个职业经理人都有机会直接领导、推动一个公司的转型。在我的人生中,这个机会可遇不可求。人的一生,在你想干事、能干事的时候,有事情给你干,是一种幸运。”


    张建恒回忆:“乐凯的老员工都是从辉煌时代走过来的,现在突然要说咱们过去的东西不行了,需要自我否定,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部分中高层领导的观念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转换。可是乐凯没有时间去等,去犹豫。我甚至不得不用上了‘要么你们自己调整,要么我就调整你们’这样的狠话。”


    一切从头来,就像当年创业一样。当时公司领导层决定下一步发展要把握两个方向,一是市场相关的产品,另一个是技术相关的产品。就这样,公司试着在不同的领域培育了几株苗:数码相纸、数字医疗产品、数码相机、数字印刷材料、喷墨打印耗材、立体影像材料、光学薄膜和新能源产品……


    后来发现,数码相机乐凯没有核心技术,不具备竞争力;立体影像市场不成熟……这些瘦弱苗被立即拔掉。渐渐地,乐凯人把目光集中在了光学薄膜上。光学薄膜的应用范围很广,除了电视、电脑的显示面板,还可以作为手机屏幕膜、触摸屏硬化膜、模内装饰用硬化膜、电子标签、安全节能的玻璃幕墙膜、电磁波屏蔽膜、汽车贴膜、太阳能电池背膜等。张建恒告诉记者,光学薄膜是被少数国际制造商垄断的产品,也是中国市场上的一个十分紧缺的产品。2009年进口到中国的光学薄膜约19万吨,价值约100亿人民币。据了解,家电整机的利润早已“像刀片一样薄”,而光学薄膜的利润则能达到20%~30%。最后让乐凯人下定决心的是:光学薄膜和乐凯的“涂层、成膜、微粒”核心技术是相通的。有技术、有利润、有市场。就它了!为了这一搏,乐凯把2/3的资源和资金力量都投入进去。


    “说到底,我们依靠的还是我们自己的三大核心技术:涂层、成膜和微粒。我们加快了影像记录材料和印刷材料向数字化转型,拓展光学薄膜及其带涂层深加工产品,全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光学薄膜生产科研基地。”王英茹说。


    选择了光学薄膜,转变员工生产理念又是一道难关。王英茹告诉记者,过去生产胶卷,质量要求是照相级,现在是生产光学级的薄膜,要求更高了。对此,许多员工不理解。明明产品是干干净净的,凭什么说是不合格的?甚至有员工产生了不满情绪。于是,管理部门组织员工代表到客户那里去了解,听客户说为什么不合格,他们才明白了。


    记者到车间体验了一下严格要求质量的感觉。参观生产车间前,工作人员给记者穿上白色底浅条纹工作服,除了脸露在外面,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此外还要经过两道各持续30秒的风淋系统进行除尘才能进入车间。在车间门口,还有一个金属柱子,下面用导线接地,进入车间时必须双手摸一下这个柱子,让人体上的静电荷传导出去。


    2005年10月,乐凯第一条光学薄膜生产线在保定开工建设。此时的乐凯已经掌握了被国外垄断已久的TAC膜核心技术,成为全球能够生产TAC膜的少数企业之一。到2010年底,乐凯TAC光学薄膜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50%,改变了原来这一产品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


    张建恒说:“许多人问我当初把宝押在光学薄膜上有多大把握时,我当时心里也是没有把握的。但从这几年的发展来看,我越来越有信心了。”


    目前,乐凯是全球能够生产TAC膜的5家企业之一。2010年,乐凯集团的销售收入达到34亿元,利润比2005年增长了3.13倍。其中膜材料及涂层材料销售收入占19%,利润占42%,成为乐凯集团名副其实的主力产品。


    今天,走进乐凯集团公司总部大门,花园式的化工企业形象依旧,50年前建的科研大楼依旧,所不同的是车间里的生产线已经与电影胶片、彩色胶卷大相径庭。王英茹告诉记者,有一样在乐凯永远不会变,那就是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图为位于河北保定的乐凯集团总部。 (图片由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提供)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