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石化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将于8月投产

   2020-07-31 南方都市报

93

核心提示:7月30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第161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解读《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专题)。广州市大湾区

7月30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第161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解读《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专题)。

广州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兼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建荣表示,今年7月,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印发《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规划到2022年,完成氢能产业链关键企业布局,实现产值预计200亿元以上;到2025年,初步建成氢能产业链,实现产值预计600亿元以上;到2030年,建成氢能产业体系,实现产值预计2000亿元以上。

会上,还举行了广州市氢能专家委员会专家聘任仪式和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联合会揭牌仪式。

广州在国内首次将氢能引入能源系统

目前,广州正处于产业体系变革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创新,培育新动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展氢能产业对广州意义重大。

“广州不仅仅局限于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而在国内首次将氢能引入广州能源系统,从能源的角度统筹谋划氢能产业发展,助力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和系统变革。这体现了广州氢能产业方面发展的前瞻性。”陈建荣介绍。

同时,突出了氢能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和相互促进,依托广州现有的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力热力供应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氢能,从而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的发布是广州氢能源产业的里程碑。”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认为,《规划》在国内首次将氢能引入能源系统,利用氢气来源的多样化,推动氢能与电能互补支撑、氢能产业链与电网的有机融合,以实现广州市能源系统多种能源的互联互通,助力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和系统变革。

李灿建议,广州市可以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工业基础、科技实力等情况,重点选择膜电极、高性能电堆、发电机系统、储运氢设备等产业布局,攻克技术难点,拥有关键设备自主知识产权,为氢能产业发展做出广州贡献。

“中国研究所做了很多创新工作,但客观地说,我们和世界仍有一定差距。”李灿表示,技术研发要持之以恒。“发挥中国的制度优势,政府重视,企业跟进,我们国家是有后发优势的。”

广州石化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将于今年8月投产

展望广州氢能产业未来发展,黄埔和南沙具有重要地位。

广州开发区党工委委员顾晓斌介绍,现黄埔区已经引进鸿基创能、雄韬氢恒、雄川氢能、广州舜华、群翌能源、摩氢科技等20个项目,总投资超40亿元。

“广州石化年产1500吨燃料电池供氢中心项目将于今年8月投产,未来视市场需要氢气产能可达2万吨。”顾晓斌表示,黄埔内企业恒运集团与中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建设20座油、氢、电等“五位一体”综合能源站,2022年将形成覆盖全区的加氢站网络。

同时,扩大物流车示范,在现有燃料电池物流车示范基础上,8月底前再投入40辆落地运营,年内达到100辆。二是加快推动首批氢燃料电池环卫车、燃料电池渣土车落地运营,并进一步扩大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

预计到2025年,黄埔区氢能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到2030年突破千亿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产业创新核,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氢能产业聚集区。

广州市南沙区副区长孙勇介绍,南沙将发挥资源、制造、物流、港口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开展氢能公交、氢能港口等应用示范,通过产业规划、政策扶持等顶层设计发力,吸引和鼓励氢能相关企业入驻南沙,通过应用场景不断优化氢能技术,制定相应技术标准,再利用南沙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对外推广输出氢能技术,以实现打造南沙氢能产业枢纽。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