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EF:氢燃料电池车展望

   2020-04-16 彭博新能源财经

78

核心提示:1990-2003年,业界曾认为氢燃料电池车(FCV)是解决公路运输脱碳问题的终极技术。然而,自2010年以来,纯电动车和插电混动车出现爆

1990-2003年,业界曾认为氢燃料电池车(FCV)是解决公路运输脱碳问题的终极技术。然而,自2010年以来,纯电动车和插电混动车出现爆炸性增长,人们对氢燃料电池车的未来产生怀疑。除了现代和丰田等少数几个车企,大多数车企都减少了对氢燃料电池车的研发投入。中国、日本、韩国和欧盟政策加码布局氢燃料电池,且相比电池,燃料电池在重型运输应用上有潜在技术优势,氢燃料电池车的部署规模大幅增长,引发大量关注。本报告分析了氢燃料电池车市场现状及其未来的潜力。

现状:2020年初,全球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保有量达17,00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4,250辆,商用氢燃料电池车1,000辆。由于韩国和欧洲加大支持力度,2019年氢燃料电池公交车部署数量几乎翻了一番。中国在政策的推动下,2019年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和商用车的部署数量也翻了一番。

当前的挑战:氢燃料电池车的普及受到三个因素的挑战:1)氢燃料电池系统目前尚无其他大规模市场应用,若要通过扩大规模来降低成本,则氢燃料电池车的销量就必须增加。2)加氢基础设施数量有限。3)氢气仍比其他燃料用燃料更贵。日本和韩国等国家试图通过提供大额补贴来克服这些挑战,但是到目前为止,消费者的需求非常有限。尽管许多其他国家/地区也已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但能增加氢燃料燃料电池车销量的强制性措施仍然有限,消费者偏好也尚不清楚。

展望:为预估2030年的氢燃料电池车部署情况,BNEF分别在两个情景中对其经济性作出分析:一个政策扶持力度较弱的场景(假设现有政策不变)和一个政策扶持力度较强的场景(将当今最佳政策措施大范围推广)。虽然我们的经济性分析表明,长途重型运输是燃料电池车的最佳应用场景,但在两种情景中,我们还是认为燃料电池轻型汽车在氢燃料电池车销量中的占比最大。虽然结果看似很矛盾,但并非无迹可寻:现有政策和企业燃料电池车发展战略重点是轻型汽车,以便实现燃料电池车的规模化制造。

政策支持力度较弱:BNEF预计2030年氢燃料电池车年销量将达到86,000辆,几乎是2020年的7倍。到2030年年底,氢燃料电池车保有量将接近50万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增长仍将仅限于加州、日本和韩国这些为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提供高额补贴、大力投资加氢站的地区,燃料电池公交车和商用车的增长将主要在中国和欧盟。此情景下,2020-2030年间,我们预计燃料和前期投入的补贴总额约235亿美元,汽车补贴和氢燃料补贴约各占一半。

政策支持力度较强:2030年,氢燃料电池车年销量将超过130万辆,氢燃料电池车保有量超过350万辆。而BNEF预计203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7亿辆。强有力的政策情景下,需要更多国家效仿日本投资建设加氢基础设施或出台与欧盟2030年排放标准类似的法规,2020年至2030年补贴总额约1,050亿美元,其中57%为汽车补贴。

长期挑战:目前,公路车辆领域中,纯电动汽车在新车销量中的占比远超氢燃料电池车。但是,纯电动汽车技术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氢燃料电池车技术注定要失败。纯电动汽车的推广能降低电动汽车和逆变器等通用部件的成本,对燃料电池汽车有益。此外,我们的经济性分析表明,两种技术能够互补,还可以在混合动力车中搭配使用。

氢燃料电池车技术的未来对政策扶持力度的依赖性最强,以实现燃料电池制造供应链有序扩张、推进氢燃料基础设施部署。至于政策是否能到位还有待观察。如今氢燃料电池车保有量仅22,000辆,还很难了解消费者实际兴趣和有机需求。2020-2030年,第一批氢燃料电池车投入使用后,就能提供更丰富的数据,如相关运行参数、应用场景、挑战以及未来应用场景等。

长期前景:假设各国政府设立2050年公路交通零排放目标,并选择氢能来促成该目标,我们估计氢燃料电池车在轻型汽车保有量中最高占比25%,公交车占比30 %,中型商用车50%,重型商用车75%,前提是政府必须表现出对净零排放问题的重视,并认为氢是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关键推动力。但目前两个条件尚未满足。若各国继续施行当前的政策,氢燃料电池车的应用前景高度分散,与液化石油气汽车的现状相似。

一组数据

10,000

政策扶持力度较弱的情景下,2030年中型和重型商用氢燃料电池车的年销量

67,000

政策扶持力度较弱的情景下,2030年轻型氢燃料电池车的年销量

480,000

政策扶持力度较弱的情景下,2030年氢燃料电池车的保有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