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排加自欺欺人

   2011-06-24 中国化工报马守贵

51

    哈药“污染门”发生以后,原料药生产行业的污染情况闯入了人们的关注范围。某原料药企业老总说出了大家心里都在想而又不敢相信的事实:哈药事件不是个案,只是冰山一角,这绝不是某一家企业的问题,夜间偷排污水已成为行业潜规则。整个原料药生产行业,真正环保达标的企业不超过20%。


  在人们心目中,一个本该神圣的行业,却为什么竟然是一个道德缺失、不可相信的行业?这其中又反映出怎样的生存困境?
  
  
  排出的样样都是致命剧毒
  
  
  普通百姓对哈药总厂的直观感觉是:空气气味刺鼻、污水散发恶心臭味。


  现在许多人都想了解,这些令人无法忍受的东西到底是些什么,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据了解,目前我国医药企业有4696家,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化学药品制剂34个剂型4000多个品种,总产量约80万吨。原料药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化工原料、粮食等资源。一般一种原料药往往有几步甚至10余步反应程序,使用原材料多种,有的甚至多达30~40种,原料总耗有的达10千克/千克产品以上,高的超过200千克/千克产品,产生的“三废”量大,排放物成分复杂,污染危害严重。


  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一位研究员告诉记者,原料药生产排放的废弃物跟其生产原料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发酵类的原料药生产,有机废物的排放居多。药厂排放的废气、废水中主要含有硫化氢、氨氮、甲醛、酚类、二硫化碳等。而这些物质哪一样都是可以致命的剧毒。


  最熏人的是硫化氢。这是一种可燃性的无色气体,有很强烈的臭鸡蛋气味。在日常使用的城市管道燃气中含有极少量的硫化氢气体,以警示燃气泄漏。但必须重视的是,硫化氢是一种剧毒气体。它是一种神经毒物,在低浓度时,能使人眩晕、心悸、恶心,当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达到0.1%以上时,可立即发生昏迷和呼吸麻痹而呈闪电式死亡。硫化氢中毒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事件屡见不鲜。


  制药废水中含有的氨氮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亚硝酸盐。如果长期饮用,水中的亚硝酸盐将和蛋白质结合形成亚硝胺。这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同时,水体中存在的氨氮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也有极大的危害。

 

 

图为一家制药企业的排污口。   (CFP 供图)


  酚类化合物则是一种原型质毒物,对所有生物活性体均能产生毒性。人如果长期饮用被酚污染的水能引起慢性中毒,出现贫血、头昏、记忆力衰退以及各种神经系统的疾病,严重的会引起死亡。


  二硫化碳可经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侵入人体,是神经系统的一种毒物。长期接触低浓度二硫化碳可引起慢性中毒,产生迟钝、失眠、记忆力衰退、多发性神经炎、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短时间接触高浓度的二硫化碳可引起急性中毒。轻者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及精神症状;重者先强烈兴奋,继之出现意识丧失,瞳孔反应消失,甚至死亡。
  
  
  治理难度是其他行业5~8倍
  
  
  搞化工的人对这些化学品肯定不陌生,对原料药生产企业来说,更应该心知肚明。可为什么制药厂还在明目张胆地“偷排”毒气、毒水,甚至成为业内潜规则?还有报道称,制药企业甚至宁愿缴纳排污费、罚款,也不愿主动去处理自己产生的毒气、毒水。这又是因为什么?


  “制药行业解决一个污染问题,其治理难度和工作量相当于其他行业(如纺织业、造纸业)的5~8倍。”东北制药总厂高级工程师甘丽华这样表示。


  南京一家水处理公司负责制药废水处理的叶国祥博士告诉记者,一般化工企业的废水成分比较单一,处理相对简单,而医药废水成分比较复杂,少则包含十几种成分,多则几十种,处理起来技术上相对来说比较复杂。而且制药工艺往往采用的是批式处理方法,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工艺甚至不同的处理量产生的废水成分都不尽相同,就是说可能每批废水都需要不同的处理技术和工艺。但叶国祥强调,无论多么复杂的废水,以目前掌握的技术而言,处理到达标排放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看企业愿不愿意投入精力去做。因此技术复杂这个借口并不能令人信服。

 

 

  国家相关部门近两年也很重视制药行业的污染治理。图为去年11月,环保部组织召开全国制药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暨清洁生产技术研讨会。      (CFP 供图)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副会长潘广成表示,制药废水之所以成为顽疾,最直接原因就是环保投入太大了。各个原料药厂家生产品种复杂,不同产品相关的环保标准各异,相关的成本投入都不是个小数目,划不来就成了制药行业偷排成为潜规则的真正原因。


  据潘广成估计,这次哈药总厂仅污水排放改造一项,就至少需要4000万元,全部改造完成,怎么也在1亿元以上。哈药股份发布的公报称,近年来,该公司已累计投入4亿元用于清洁生产和环保治理,主要建设了废水预处理及污水、气味、锅炉烟气、噪声等各项污染处理设施,每年各项环保设施的运行费用在5000余万元。设想一下,数亿元的资金投入,仍然发生了今天的“污染门”事件,业内众多小原料药企业的污染情况由此可见一斑。


  针对有人质疑哈药宁愿每年花费数亿元在媒体上做广告,在环保上投资却频频“哭穷”,业内人士表示,这反映出中国原料药企业在市场上正在进行一场没有道德底线的竞争。企业靠吹牛来掩饰自己的污染。


  制药企业的排污难题还与近年来世界各地原料药生产向中国转移的形势分不开。原料药处于制药产业链的末端,附加值较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治理难度大且处理成本高昂。于是跨国药企纷纷将原料药生产转移到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许多药企已经不在欧洲本地设厂生产化学原料药,尤其是青霉素工业盐类等大宗原料药。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目前我国可生产1500种左右的化学原料药,产能达200多万吨,占全球产量的1/5以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学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国。跨国药企之所以把原料药生产“大方”地让给中国企业,正是由于国内企业的环保意识较差。安邦咨询医药行业分析师边晨光告诉记者,近3年来,印度也已经开始将原料药业务转包给中国企业做,而逐步升级其国内的化学制药产业。
  
  
  地方政府默许企业偷排偷生
  
  
  由于原料药是化学药生产中的污染和能耗大户,环保部门已将其列为重点污染监控的目标。由国家环保部制定的《制药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已于2008年1月1日起生效。按规定,新建(改/扩建)制药企业或制药设备于2008年7月开始强制执行新标准,而现有企业或设备也必须于2010年7月1日起向新标准看齐。标准中,环保门槛上调了一大截,主要指标均严于美国标准,例如发酵类企业的COD、BOD和总氰化物排放要求与最严格的欧盟标准相近。

 

 

图为石药集团中润制药有限公司的污水处理密闭工程。(章轲 摄)


  2008年,国家环保部和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新版《国家危险废物目录》也对医药危险废物进行了更细化的分类,目的就是为了使药品生产、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得到更全面的监管与处理。


  但实际情况是,按照新标准,全国大部分药厂都不达标。如果真的令行禁止,绝大部分原料药企业应该退出该行业。而实际上,真正做到的很少。以前,上海的原料药生产在全国的实力是很强的,但在这个标准颁布后,上海已经选择全线退出原料药的生产。


  而更多的原料药生产企业在地方政府的默许下,靠偷排偷生。2008年,媒体曝光安徽省天康药业有限公司投产10年,排污10年,没有污水处理设施,也没有履行环评手续。位于浙江台州市外沙岩头化工园区的医药化工企业,在2003年因排污被责令整改8年后,近日被发现暗管偷排废水现象仍然存在。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表示,地方政府往往为了追求财政税收,与企业之间形成了一条利益链,面对长期以来的污染问题政府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企业缺乏增加环保投入的必要外在压力。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秘书长周燕表示,如果按照标准严格执行检查,应该能够淘汰在环保上不过关的企业。然而事与愿违。尽管国家制定了统一标准,但各地实施过程中由于当地环保部门执行能力、社会环保意识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在审评资格时把关较严,企业必须制作相关材料,如环保方面的固定投资情况等,但一旦拿到合格的生产证件,环保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就不再严格。“说是有年检,但到时候也不一定就会来检测。来检测时,企业事先做好准备,比如把污染物预先做了净化处理,检测的项目自然就过关了。”一位药企负责人说,企业不愿意长期做环保项目,是因为成本太高,真正做了就不划算了。制定标准而不能严格实施,只能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