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荒—成品油市场垄断下的“蛋”

   2011-10-31 中国化工报马守贵

125

 

图为一家民营加油站已经挂出了“停机”免战牌。(旦凯 摄)


    近年来,每年冬天来临之前,油荒总会如约而至。今年又不例外。从本月初开始,浙江、江苏、安徽、内蒙古、福建、四川、山东、河北等地的加油站就出现了加油难的局面。所不同的是,针对今年油荒的真正原因,各方摆出了不同甚至是相反的理由。
  
  
  中石化:民营炼企有意停产
  
  
  面对“刻意断油、制造油荒”的指责,石油巨头并不认账。他们认为此次油荒是季节性因素和民营炼油企业停产造成的。


  本月初油荒乍现的时候,中石油新闻处人士就向媒体表示,每年秋收秋耕、临近冬季之时都是用油旺季。部分地区民营加油站供油紧张属于正常情况,公司总部在这段时间内一向都会敞开库存,从不会收紧成品油供应。旗下27个炼厂都在开足马力生产。公司正积极加大生产,增加销量,保证市场供应。由于地域因素,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实际用油超出原配额的情况。此时,各地分公司为了维持销售,会压缩一部分地区的批发量。


  中石化新闻处人士也作出了类似的表示,目前属于用油旺季,该公司成品油生产已经满负荷运转,不存在对民营加油站收紧供应。


  但本月18日,中石化有关人士又表示,民营加油站是企业,中石化也是企业,没有保证民营加油站供油的责任。


  不仅如此,石油巨头还将此次油荒的矛头对准了民营炼油企业。10月24日,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在北京出席一个论坛回应社会对于油荒真相的追问时表示,是民营地炼企业开工不足导致市场资源紧张。傅成玉抱怨道:“现在我们资源非常紧张,库存快消耗殆尽,就是为了弥补那部分不生产的。”傅成玉口中“那部分不生产的”指的正是民营炼油企业。他说,目前民营炼油企业的炼油能力占到全国炼油能力的20%,现在成品油价格一降低,民营炼油企业就停产。“如果要弥补这块减少的产量,中石化怎么扩大生产也都不能达到完全供应的目标。” 


  但根据国内领先的大宗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金银岛提供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6~9月,两大石油公司炼厂的开工率仅77%左右,比2010年降低了约7个百分点。
  
  
  民营炼企: 两巨头故意控销量
  
  
  听了中石化这样的解释,民营炼厂又作何感想呢?


  “如果我们不生产就能导致油荒,我会非常高兴,因为这说明我们实力增强了。”山东一家民营炼厂负责人无奈表示。 


  听了两大集团的解释,重庆涪陵的一位民营加油站老板更是郁闷。就在不久之前,中石油、中石化告诉他,由于机械故障,停止给他供应0号柴油。这位老板觉得,这明显是“油老大”在打压民营加油站。


  民营油企南京蓝燕石化董事长钱其连表示,民营油企产量下降导致油荒的说法是借口。他表示,民营炼油企业能否满负荷生产,都取决于两大集团的供油量。他的公司从事成品油批发仓储业务,最痛苦的就是油源完全是由两大石油公司垄断,政府不开放成品油进口,导致即使国外的成品油很便宜,民营企业也买不来。


  民营油企代言人、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称,两大油企不愿意对民营油企供油,是因为对日前油价下降不满。每年秋收秋种季节闹油荒实际上都是人为原因。国家应该尽快批准民营企业进口成品油。


  山东的民营炼油企业人士表示,油荒主要是由两大石油巨头控制销售导致。在我国,原油的进口权掌控在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央企手中。民营炼化企业无法享有原油进口权,只能采购国有企业的进口原油。政策对于民营油企整合上下游资源的限制以及“两桶油”的垄断地位,使得民营加油站只能受制于人。而“两桶油”凭借其垄断地位操控石油的批发价格。据分析,目前国内0号柴油批发均价为8332元/吨,全国零售均价为8230元/吨,存在批零倒挂的现象。这就使得两大石油巨头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资源,停批或者控量的措施都可能导致市场上的柴油紧张。


  不少民营油企人士还分析说,随着国际油价的再度攀升,市场又存在潜在上调预期,这也是两大巨头囤货惜售的动机。“现在的定价机制实在跟不上国际油价的变化,国内垄断企业的利益驱动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了油荒。”一位民营油企人士指出。


  而对于中石化相关人士“油品要先保障自己旗下加油站,没有保证民营加油站供油的责任”的说法,赵友山明确回应:“油源是国家的,不是个人的,给了两大油企,扶植和发展民营企业是他们的责任,而不应该依仗垄断来制造油荒。”


  有民营油企还提到了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曾经说过的话。今年上半年,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曾强调,中国石化是一家非常负责任的国有企业,一方面肩负着政治责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并用实践证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完全正确的。另一方面,肩负着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要对社会公众、对投资者、对员工负责。


  这前后不一的言论让民营油企更加对垄断企业的诚信感到怀疑。


  另据行业机构提供的数据分析,今年民营炼油企业一直保持高水平开工率。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0月21日,民营炼油大省山东的炼油常减压装置开工率为46.2%,较10月13日上升了0.75个百分点。山东东营鑫诚化工石化有限公司经理宋先生也证实,目前炼厂的柴油生产完全正常,山东的其他炼厂也都基本正常运转。
    

 

四川成为此次油荒的重灾区。图为排队等候加油的货车司机以打牌来打发时间。 (CFP 供图) 
  

  社会舆论:垄断致市场被油荒
  
  
  对于两大石油巨头所说的季节性因素导致油荒,卓创资讯分析师朱春凯认为这也是站不住脚的。“如果只是按照传统季节性因素,比如秋收等,一般那么大的公司都有产能和出油的前期规划,包括地方民营炼厂检修缺口怎么补充,检修计划早在1年前就已经知道了。”朱春凯分析,虽然开工复产的日期受生产事故等意外因素影响,但理论上不可能因为季节性的常规事务而直接造成严重的缺油。


  将油荒归咎民营炼企,更让业界一片哗然。


  “这个理由让业内任何人看了都会感到可笑。中石化和中石油的成品油供应占国内市场绝大多数份额,原油供应也是持续的,而民营炼企加工的主要是燃料油,炼油率很低。把油荒责任归咎到他们身上,明显说不过去。”一位不具名的业内人士直言,就算民营炼企减产也不至于造成如此大的缺口,更何况没有减产。


  针对“没有保证民营加油站供油的责任”的说法,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中石化的说法是不对的。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加油站95571家,其中民营加油站44005家,超过总数的45%,不保民营加油站供油如何保证市场供应?保障供应是中石油、中石化的基本责任。


  那么此次油荒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业内一些专家认为,油荒的直接原因是两大石油公司因为油价下调而减少供应,与国际市场油价、国内供求关系同时背离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则是导致“一降价就油荒”的根本原因。


  “近期国内油价下调了一次,导致此前积累的矛盾激化,最终反映在油荒上。”金银岛分析师韩景媛表示。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部副主任赵萍指出,目前部分地区面临油荒主要还是定价机制的原因。“由于国内价格同国际市场价格的背离,国际油价较低的时候国内油价却较高,此时国内的原油储备过多,没有能力进一步扩大储备;而当国内油价下调的时候,国际油价上升,石油进口企业考虑到加工等环节的成本较高,为避免出现价格倒挂而不愿进口或少进口,主要通过消耗库存维持供应,直到国内油价新一轮的上涨。”赵萍认为。


  朱春凯坦言,之所以会发生供应紧张的情况,归根到底还是左右中石油、中石化销售积极性的因素——利润。10月9日国家将零售价格下调了,这部分钱是切切实实从中石油、中石化口袋里挖出来了。这再次说明,垄断企业也是逐利的,而并不是如他们自己所标榜的,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


  但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1日后,国内成品油关税大幅下调,我国成品油进口量大增。8月我国成品油进口同比增长33.2%,柴油进口增幅61%。而且,1~9月,国内生产成品油18428万吨,而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18043万吨,实际是供大于求。本月18日,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主任史炜就表示,统计数据表明国内并不缺油。也就是说,两大集团的“损失”早有补偿,两大集团只不过借这次降价“给点颜色”。


  所以,油荒的真正原因应该是垄断造成国内油品市场失去了调节需求的功能。知名财经评论员马红漫指出,当下石油石化领域高度垄断的格局,不仅让公众的自由选择权受限、束缚了市场活力,而且怂恿了石油巨头屡屡选择与民争利的经营行为。应当强调的是,只有让民营资本真正叩响垄断大门,建立有序的成品油竞争体制,“一降价就油荒”的闹剧才可能真正有所收敛。


  马红漫认为,惜售虽是厂商为趋利避害而做出的市场选择,但石油巨头却必须审慎为之。毕竟垄断国企已经坐享体制优势,其运营目标更应以追求全体国民利益最大化为先。更为关键的是,在主管部门把防止物价过快上涨作为最主要调控目标的敏感时期,柴油等油品断供必然会引致推高物价的结果,垄断油企的利益取向已与基本的社会责任背道而驰。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陈炳才表示,导致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石油领域的管理体制问题。垄断企业能够对石油、成品油的进口、生产、销售进行垄断,是因为政策赋予了他们的垄断权。这种垄断权大得甚至可以反过来要挟政府部门。因此,根本的出路在于放开石油领域的垄断,允许所有有资格、有条件的企业涉足石油和成品油。

 

油荒年年有。图为去年10月一个异常拥挤的加油站。 (新华社 供图)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