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化集团焦化厂冷鼓工段郝云平师傅在现场指导徒弟段红艳调节工艺。(特约CCIN记者 杨诚心 摄)
前不久,CCIN记者到山东一家大型化工企业采访生产经营方面的情况,没想到,该企业负责人力资源工作的李处长找到CCIN记者,希望CCIN记者帮助呼吁呼吁,化工企业一定要重建师带徒制度。据李处长反映,目前化工企业普遍都希望恢复和加强师带徒的人才培养方法。师带徒,这个在市场经济中一度被人们淡忘的化工企业的传统,今天被化工企业再次重提,这意味着什么?
几乎所有员工都当过师傅和徒弟
师带徒的传统在中国非常古老,流行于各个行业。但作为化工企业一项制度定下来,还是在建国初期,随着许多新的化工企业的建成而一并确立。那时,所有的化工企业都传承了师带徒的传统。具体做法就是,工厂为每一个新招进的工人安排一个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工人做他的师傅。
那时化工企业新招进的工人在试用期内叫学徒工。在刚开始学徒的时候,徒弟完全是从零学起;而师傅也是手把手地教,从认识机器名称和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入手,边干边教。新工人在2~3年的学徒期满后,由企业对其进行技能考核,确定出技能等级,并按等级领取相对应的工资。每一个进入化工企业的小徒弟都必须先拜一个师傅,从给师傅打下手开始,一点一点地熟悉业务,学习各种基本技能。那时,刚刚进厂的小徒弟们的平均年龄也就20岁左右,年纪不大,社会阅历很浅,所以,师傅在传授技能的过程中也会给他们讲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有的师徒甚至成为忘年交。
学徒制实际上成为化工企业培养人才,解决工人新老交替的主要途径。
中国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王文贵回忆说,1987年,海油工程公司从外地招聘了第一批合同工,从那时起他就当起了师傅。直到1997年连续10批合同工,其中一多半是王文贵的徒弟。后来,在青岛分公司焊工培训中心担任主任期间,他更是专门负责培养徒弟。公司里曾经有人通过粗略统计发现,具有中海油高级技师职称的电焊工大概有80%都是他的徒弟。中海油首届职业技能大赛电焊工获奖的前8名选手中有7人是他的徒弟。2009年2月,中海油又一批高级技师榜单公布,其中的电焊技能高手大部分是他的徒弟。
提起自己当年的带徒经历,天津化工厂热电分厂锅炉车间李主任告诉CCIN记者,他前前后后一共带了十几位徒弟。据李主任回忆,徒弟们的性格特点各不相同,有的内向一些,有的活泼一些。遇到悟性强的徒弟,他基本上是一教就会,但要是遇到调皮的徒弟不好好学怎么办呢?李主任不会轻易发脾气,他总是尽量弄清原因,设法在生活上多照顾徒弟一些。“谁都是从20多岁毛头小伙子的时候过来的嘛,师傅当年也是这样照顾我的,我也应该像师傅那样善待我的徒弟!”他说,现在虽然有的徒弟已经在外面单干好多年了,但彼此之间仍保持着联系。每年春节,当他接到徒弟从外地打来的长途电话时,心里总是热乎乎的,觉得自己这么多年没有白忙活。提到“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句话,李主任很淡然地说,如果一个徒弟都不收的话,手艺自然就要失传了,这也是很可惜的事儿啊。
在化工企业,几乎所有的员工都当过师傅,几乎所有的员工也都当过徒弟。
据了解,截至改革开放的1978年,化工行业有2000多万名工人。这些工人绝大多数是新中国建立以后进入化工企业的。他们进厂时都是从学徒工干起,跟师傅学技术,出徒后从事专门的工种,有的甚至一干就是一辈子。积累了多年的工作经验之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企业中也当起了师傅,有的甚至带过数十名徒弟。这种手把手的师带徒模式成为化工企业培养人才、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
宁夏宝塔集团工会主席白兴贵和员工们畅谈师带徒的体会。 (李明忠 摄)
市场经济使这种形式受到全面冲击
尽管师带徒曾经为许多化工企业在培养新人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形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CCIN记者经整理采访资料发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化工企业的这一传统一度受到了强烈冲击,在有的企业甚至完全消失了。
首先,企业经营定位和招工成分发生了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企业摆脱了计划经济的“车间”角色,成为市场上的主角,追求利润最大化成为企业的惟一目标。而这一变化使得一些企业一切以利润为核心,不愿意在提高员工技能方面增加投入,增加成本。另外,随着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许多企业大量雇用农民工以降低用人成本。而一些企业认为农民工只不过是企业临时雇来的,完成任务后自然就解除了劳动关系,企业根本没有必要培训他们,在他们身上花费人力与物力。
其次,化工行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师带徒的难度。
新技术的运用,也使传统师带徒受到挑战。山东鲁西化工集团人力资源处李月芳处长告诉CCIN记者,以前化工厂的机器设备相对简单,科技含量十分有限,需要大量操作工人从事一线工作,才能维持生产开车的正常运行。但随着企业大量引进进口设备,机器的自动化、科技化水平大量提高,整个生产过程被分为若干个流程,操作工人只需要在操作室内通过电脑平台就可以完成工作。过去那种靠人海战术的粗放型工作方法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取而代之的是少量高技能工人的精细化操作方法。面对崭新的全自动化操作设备,仅靠过去经验式的操作方法已无法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以传授经验为主的师带徒自然就难以胜任了。
还有,追求物质利益的市场经济理念,也严重地冲击着师带徒这一古老的人际关系。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亲如父子”,这是维系师带徒的传统人际关系,师带徒突出的是一个情字。但在市场经济中,“亲兄弟、明算账”的人际关系逐渐占据人们的观念。北京联合大学高等应用教育研究所所长江小明教授表示,在那个时期,不管是师傅还是徒弟都在学习技术的过程中投入了很大感情,这种感情的基础是以厂为家,与企业共命运。在今天,自由选择职业的机制,使许多员工不再将自己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连在一起,工人们更加愿意通过经济利益为纽带加强个人的关系。
将这一形式纳入到企业的竞争机制中
当CCIN记者带着那位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处处长的希望进行采访时才发现,近年来化工企业要求重建师带徒的呼声竟然越来越高。许多企业恢复了拜师形式,更多的企业则以制度的形式将这一传统固定下来。而这样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如今毕业的学生虽然文化知识水平较高,但动手能力较差,进入工厂以后,往往还需要相当长的培训锻炼才能上岗。也就是说,目前企业员工素质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了。
CCIN记者同时发现,虽然还是叫师带徒,但从内容到形式都已经有了变化。
首先,从内容上看,以化工专业理论为基础的标准化操作成为了师傅教授的重点。有的企业提出,要创新师带徒,避免走老路。要从制度上明确:第一,明确以什么样的标准选择师傅;第二,明确在带徒过程中,师傅要起到什么作用;第三,明确师带徒要达到的效果。
其次,以协议、合同等法规形式,使师带徒开始制度化、规范化。比如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从2009年8月开始,专门制定了《师带徒实施细则》,第一次以书面形式确定了从选聘师傅、拜师形式,到考核奖惩等一系列相关措施。要求在学技过程中,师傅必须严格按照《实施细则》的要求,每周给徒弟布置3、4个动手操作的题目,完成后交给师傅考核。除了师傅考核以外,人力资源部每个季度还要组织一次对各个部门全体徒弟的集体考试。该公司总经理王胜伟表示,只有在学徒过程中通过全部考试的员工才能算是顺利出徒。
除了选聘本单位的优秀师傅以外,一些化工企业还积极尝试“开门拜师”等做法,定期把高校、科研院所中的专家请到企业中来为广大员工讲课。2010年9月,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河南大学联合举办化工工艺本科班。在课堂上,学员们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日常从事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边学边问。
实际上,目前全社会都在探索师带徒这一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才培养形式。广东东莞市中心人才市场培训部张主管建议,企业应将师带徒这一形式纳入到企业的竞争机制中。比如与工作多年的师傅签订长期合同等做法,消除师傅们的后顾之忧。条件允许的企业还可以尝试物质激励的办法,鼓励技艺精湛的师傅带好徒弟。另一方面,对一些徒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张主管表示,不妨将工人的福利待遇与技能水平挂钩,提高高级技工的工资标准,适当拉开不同技术水平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激励每一名工人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大化集团师带徒活动延续了20余年,一代一代技术人员以这种传统薪火相传,有效解决了企业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图为大化集团的老工程技术人员在为一线青工传授新工艺的技术知识。 (达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