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拨款500亿发展氢能,1美元1公斤的绿氢指日可待

   2023-10-12 环球零碳

117

核心提示:这两天国内外新能源从业者最关注的新闻之一,莫过于美国总统拜登将于本周宣布,为全美氢能项目提供多达70亿美元的资助,以加速推

这两天国内外新能源从业者最关注的新闻之一,莫过于美国总统拜登将于本周宣布,为全美氢能项目提供多达70亿美元的资助,以加速推进清洁燃料的生产。

据彭博社和路透社等多家媒体报道,本周五(10月13日),拜登将对宾夕法尼亚州的阿巴拉契亚氢能中心进行访问,并在那里发表讲话宣布这一消息。

而具体有哪些地区将获得拨款来建设清洁氢气中心(Hydrogen Hubs)也将会一同揭晓。

70亿美元,按照目前的汇率来算大约等于500亿人民币。这笔资金也是区域清洁氢气中心计划(Regional Clean Hydrogen Hubs)的一部分,将用于为全美建设6到10个区域清洁氢气中心提供支持。

清洁氢气中心旨在建设连接氢气生产商、消费者和基础设施的网络,加快氢气作为清洁能源载体的使用。

根据美国能源部预测,到2030年,美国的氢气产量将达到1000万吨。而美国最终的目标则是在2050年前生产出5000万吨清洁氢燃料。

看得出来,拜登政府希望用氢气来实现气候目标,并已经开始努力降低成本。毕竟成本一直以来都是氢气广泛使用的最大障碍之一。拜登政府的目标则是要到2030年将氢气的生产成本降低80%,降至每公斤1美元。

什么是氢气中心(Hydrogen Hubs)?华盛顿的非营利组织“能源未来倡议”(Energy Futures Initiative)高级副总裁亚历克斯-基泽尔(Alex Kizer)曾表示:"清洁氢气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成本和商业模式。

而建设氢气中心,就是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氢气中心将成为解决成本和商业模式相关挑战的催化剂,为更广泛地采用清洁氢气铺平道路。

氢气中心的主要功能包括:

1. 利用多种能源生产清洁氢气

2. 展示多种终端用途

3. 创造培训和就业机会

4. 覆盖和连结美国不同地区,促进地区商业发展机会

来源:Office of Energy Efficiency & Renewable Energy

在2022年,有79个申请者向能源部递交了申请资金支持的意向书。到今年1月,能源部筛选出了33个候选者继续推进。从加利福尼亚州到宾夕法尼亚州,各州数月来一直都在进行激烈的竞争。

这些氢气中心将会拥有许多私营和公共部门合作伙伴。为了支持私营部门开发与氢气生产、储存、运输相关的基础设施,联邦的大额拨款有望掀起一股新的投资浪潮。

清洁氢气的生产、加工、输送、存储和终端使用,包括在工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对于能源部实现拜登提出的到2035年实现100%清洁电网和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的目标的战略至关重要。

氢能能够帮助减少多个碳密集型行业的排放,并为全国的清洁能源企业和从业人员带来巨大的经济机遇。

推广氢能也将意味着开启一种新的清洁、可调度的电力来源,以及一种新的能源存储方法。这将意味着重工业和运输业脱碳的另一条途径。

不过,也有反对的声音认为,能源密集型的制氢过程,尤其是以煤炭或天然气为原料的制氢过程,会产生巨大的碳足迹。能源部在落实资金方面所扮演的角色非常关键,将决定氢中心计划是成为一股清洁能源变革力量,还是继续为化石燃料行业续命。

美国全力推绿氢不可否认的是,拜登总统为氢能项目提供的 70 亿美元资金将会使清洁能源领域发生重大转变,并对新企业产生深远影响。

以清洁能源为重点的新企业可以从这一举措中受益。氢能中心可以作为新商业模式和新技术的孵化器,推动清洁氢能的更广泛应用。

拜登计划于本周五前往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讨论如何打造清洁能源的未来。

费城地区是争夺70亿美元补贴份额的区域之一。不过白宫并没有透露拜登是否会在费城的活动上宣布拨款。

拜登周五的访问将重点了解阿巴拉契亚氢气中心,这是一个与西弗吉尼亚州和俄亥俄州合作的项目,计划利用天然气和碳捕集技术。

其他竞争资金的项目包括由纽约州罗切斯特市牵头的东北部各州联盟,以及由亚马逊公司和空气化工产品公司参与的加利福尼亚州公私合作项目。

除了这项70亿美元的清洁氢气枢纽计划,美国政府去年的《通胀削减法案》中也为氢气生产商增拨了数十亿美元的补贴专款,并为清洁氢气生产税收抵免创造了一个新的10年激励机制。

根据氢气生产路径碳强度的不同,税收抵免激励程度也不同,比如如果生产1千克的氢气只排放0-0.45千克的二氧化碳当量,就可以获得3美元/公斤的最高补贴。并且,绿氢项目还可申请最高30%的投资税收抵免。

来源:ENERGY.GOV

在美国政府对产业的大力支持下,1美元1公斤的绿氢终将指日可待。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