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老大-山西电石产业衰落记

   2011-08-30 中国化工报王乐意

373

——不到10年,山西电石产业由全国第一被甩到10名之外 

 

 

落后电石企业的严重污染已成为山西发展的包袱。图为山西一家被自己排出的废气所笼罩的小电石生产企业。 (CFP供稿)


 
    “还不到10年的时间,山西电石产业就由全国老大被甩到了前10名之外,还在坚持的企业也是半死不活。”8月20日,山西电石工业协会的24家会员企业在一起探讨产业发展时,想到这一现实,不少人都唏嘘不已。


  那么,山西电石产业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呢?未来又该如何发展呢?
  
  
  老大榜上无名
  
  
  刚刚出炉的全国《电石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上有一个“十一五”时期全国主要电石产区的产量统计。在这个榜单上,内蒙古以占全国产能30%左右的比例高居榜首,跟随其后的是陕西、宁夏、甘肃和新疆。而曾经的全国老大山西却在这个榜单上不见踪影。


  山西电石工业协会的一位专家告诉CCIN记者,山西电石“全国第一”的宝座从2003年首次被内蒙古拿下后,就再也没有东山再起过。“别说这个榜单上没有山西,就是前10名的榜单上也不会有山西。”这位专家说。


  山西省电石工业协会秘书长李三文告诉CCIN记者,2002年以前,山西电石产量一直保持全国总量的1/4,稳居全国电石生产省份之首。2003年,内蒙古产量跃居全国第一,山西退居次席。此后,山西电石产业排名屡屡后退。据李三文介绍,今年1~6月份,山西电石产量是17.88万吨,只占全国总产量的2.07%,列全国第12位。


  CCIN记者从《山西经济年鉴》上看到,多年来山西电石产业总产值一直占全省化工总产值的10%,最高的年份曾占到12%,是山西化工行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如今,全省43户电石企业,要么长期停产、半停产,要么破产倒闭,无一幸免。

  
  输在调整不力
  
  
  对于山西电石产业的衰落,不少人把原因归结于山西的政策环境差,特别是电价高。


  CCIN记者在采访中不止一次听到电石企业的负责人抱怨,他们年年都要面对同一个令人躁动不安甚至令人费解的电价问题:山西省内的电石企业的用电与省外不同价。同是电石产品生产,同是山西电厂发的电,省内企业付出的电价远高于省外企业。


  山西省电石工业协会的那位专家向CCIN记者证实了这一点。他介绍说,就目前的情况看,山西送到陕西电石企业用的电价格是0.42元/千瓦时,而山西本地电石企业用的电价格则是0.537元/千瓦时,山西电石企业用电每千瓦时高出0.11元。“仅此一项就致使山西电石生产成本每吨增加400元。电价的不公平待遇使山西省电石生产受到严重制约,山西电石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急剧下降。”


  与此相反,陕西、内蒙古等地区,凭借山西省供应的低价电生产电石,反过来又以低于山西电石成本价的售价销售,挤占了山西在国内的电石市场,使山西电石企业在竞争中纷纷败下阵来。


  为此,山西电石企业从1996年开始,10年内先后6次上书政府部门,请求“减免电费”,要求执行大工业电价、享受峰谷电价等。但10年的请求、报告、呼吁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


  然而,山西电石企业的这种看法并不被政府部门所认可。


  山西省经信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山西电石产业的衰落,电价高只是外因,最重要的因素是没有跟上国家淘汰落后,“限小上大”调整结构的步伐。


  李三文介绍说,早在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就发布了6号令,要求年产电石1万吨的电石炉当年底淘汰,开放式电石炉于次年淘汰。当时,全山西省只有太原电石厂1台电石炉能够保留,其余全部或淘汰,或改造。


  但是,山西电石产业迟迟未做出有效调整,反而继续把希望寄托在当地政府部门为保护山西的这个“拳头产品”而提供优惠政策上。企业只会锲而不舍地要求“减免电费”。


  2006年4月,山西电石企业再次上书省政府,要求优惠政策扶持。为此,山西省经信委进行了长达4个月的调查。2006年8月14日,他们公布的最终结论是:山西电石“濒临全行业停产”,问题不在“电石用电价格居高不下”,而在于“电石行业产能过剩、技术装备水平低、结构不合理、污染严重等四大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山西省经信委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从规模来看,全省电石企业平均年电石产能只有约2万吨,产量超过10万吨的企业仅1家,5万吨以下的小型企业占了总数一半以上;从技术装备看,具有工艺技术较为先进、能够有效控制排放、资源综合利用比较充分的大型全密闭式矿热炉只有2台,其余大都是l万~5万吨的内燃式矿热炉,还有少数小于1万吨和敞开式电石炉在运行生产。由于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难以统筹安排资源综合利用设施,废气中大量一氧化碳和高温余热都不能有效回收。


  按说,政府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但是,到这个时候,山西电石产业的结构调整仍然没有什么进展。


  “都到这个程度了,一些地区和企业仍在大干快上‘小电石’。比如,山西长治、晋城等部分地区,将电石建设列为本地的重点建设项目,并给予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到2007年时仍然上马了长治县晋能鑫隆化工有限公司等3家小电石企业。一批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小型电石炉和开放式电石炉也死灰复燃。”省经信委的那位官员说。


  但在同期,全国电石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中国电石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到2010年底,全国产量超过10万吨的电石生产企业已达54家,其中前10位企业产量合计达到392.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上升至26.1%,企业大型化的趋势明显加快。同时,淘汰落后产能305万吨,超出国家计划一半还多;全国密闭式电石炉的比重已由2005年的不足10%,提高到2010年的40%。
  
  
  决心要争最好
  
  
  去年9月,山西省对列入关停淘汰企业黑名单的企业发出最后通牒。落后产能如不能按时淘汰,要实施强制关停,供电企业将采取强制断电措施。到年底,山西省共淘汰电石落后产能达到142.82万吨。


  政府动了真格,电石企业终于坐不住了。


  今年8月20日,山西电石工业协会在忻州召开了第四届会员大会,电石企业和专家共计40余人参加会议。在会上,24家会员进行了反思。

 
  山西省山阴县石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应贤说:“与其等待优惠电价政策,不如苦练内功,把结构调整的事做好。”他表示,山西的电石产业失去了“老大”的地位未必一定是坏事,实际上是给我们的调整提供了机会。未来的发展我们不能再争产量第一,应该争单个企业的规模第一,质量第一,技术第一。他分析说,相对于敞开式内燃炉,密闭炉不仅能大大减少尾气排放,而且能把尾气作为燃料加以综合利用,每吨电石生产成本就可因此降低200多元。因此,生产规模小、工艺落后、不能进行资源综合利用的电石企业必将被汰,只有大企业才能生存。国家的产业政策是促进高耗能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用业内的话说就是“保大保好”。所谓“保大”就是企业生产要达到一定规模,企业生产成本要低;“保好”就是保先进的生产技术,保密闭电石炉。而要成为政府“保好”的对象,就要求企业苦练内功。


  “不再争最大,要争就争最好”的认识成为电石企业的共识。


  山西朔州红金龙化电石厂厂长云奎认为,新修订的《电石行业准入条件》中鼓励“电石-氯碱”配套一体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国内一些具备条件的氯碱企业已经配套或正在筹建自己的电石生产装置。在这种形势下,山西电石企业应该以氯碱化工为龙头,以环保治理为基点,实现煤矸石/石灰石—电—电石—氯碱/聚氯乙烯—水泥一体化生产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这一主张,成为山西电石企业的共同追求。


  去年对落后产能的淘汰,为山西发展新型电石炉等先进技术腾出了容量与空间。据了解,正在建设的山西阳煤集团100万吨(一期40万吨)电石项目、总投资11亿元的山煤投资公司和榆社化工股份公司年产60万吨电石项目、山西磊鑫50万吨/年密闭式电石炉等项目都采用了大型密闭式电石炉、中空电极等国家电石行业重点推广的先进节能减排技术。阳煤集团的百万吨电石项目采用了国内单台产能最大的6台40000千伏安全密闭电石炉,配套干法除尘系统、气烧石灰窑和计算机集中控制管理系统等国内先进的生产工艺。这些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重构山西电石产业结构的主力。


  李三文在接受CCIN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才是山西电石产业的方向。

 

也许是个良好的开端。图为山西阳煤集团百万吨电石项目一期工程开工现场。 (CCIN记者 王乐意 摄)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六千万吨特大型油气田意味着什么 电都去哪儿了?——从用电量曲线看中国经济活力
能源发展方向定调 构建全新能源体系 水资源短缺,威胁世界粮食安全
生物柴油:踟踌不前,难在哪里 有人欢喜有人忧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