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金三角”地区已涌入各种煤化工项目。图为兖州煤业鄂尔多斯能化有限公司一期90万吨/年甲醇项目正在荒漠沙滩中加紧建设。 (任晨鸣 摄)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宁夏灵武市(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甘肃庆阳市以及陕西榆林地区被誉为能源“金三角”。最近,这些地市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陆续出台。无疑,上述地区均将煤炭开发与深加工以及新型煤化工列为其今后发展的重点。这样的规划,会不会出现产业雷同甚至重复建设呢?如果出现,又该如何看待呢?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项目布局雷同显而易见
先看看这些地市的规划。
作为能源“金三角”后起之秀的宁东地区,在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今后将以宁东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煤炭开采及深加工产业,建设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二甲醚、煤制化肥、煤制甲醇等项目。到2020年,形成煤炭生产能力1.3亿吨、电力总装机容量2700万千瓦、煤化工产成品生产能力2000万吨以上的全国重要煤炭基地、火电基地和煤化工基地。同时,规划了宁东煤化工基地煤经甲醇制烯烃、煤基二甲醚、煤炭间接液化以及煤制化肥4大项目区。其中,煤基二甲醚项目区,将以已经建成投产的21万吨/年二甲醚项目为依托,最终实现83万吨/年生产能力;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区,将在已经投产的50万吨/年MTP(煤制丙烯)项目基础上,继续建设MTP和MTO(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最终形成122万吨/年烯烃产能;煤间接液化项目区,2020年将形成820万吨/年油品的能力;煤制化肥项目区,最终将建成104万吨/年合成氨、184万吨/年尿素的全国最大煤制化肥基地。
鄂尔多斯市则提出: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煤制油、煤制甲醇、煤经甲醇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焦炭及电石等项目,加大煤炭就近转化率,到“十二五”末,煤炭就地转化率须达到50%以上。并将以中天合创300万吨/年煤制二甲醚项目为轴心,形成700万吨/年二甲醚产能;启动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另外两条生产线建设,形成300万吨/年煤基油品能力。同时,要加快焦炭及大型发电项目建设,到2020年,形成每年1100万吨煤制油、600万吨焦炭、1500万千瓦发电能力,将鄂尔多斯打造成世界级能源化工基地。
老牌能源化工基地陕西省榆林、延安市的发展规划更加宏伟。其中,榆林地区“十二五”末要累计形成6600万吨焦炭、46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500万吨煤制油、1000万吨煤制甲醇、400万吨煤经甲醇制烯烃、100万吨煤制芳烃和235万吨聚氯乙烯的年生产能力。同时新增 2亿吨煤炭、2500万千瓦火力发电的年生产能力。延安市最终要形成每年1亿吨煤炭、500万吨焦炭、2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以及300万吨甲醇、75万吨甲醇制烯烃生产能力。
就连一直以发展油气开采及石油加工为主的甘肃省庆阳市,也仿佛受到了上述地区的感染,开始热衷于煤炭开采和煤炭就近转化。庆阳市“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石油化工、煤电、煤化工、精细化工、建材5大产业,努力建设千万吨原油生产、千万吨炼化、亿吨级大型煤炭生产、千万千瓦装机煤电、千万吨煤化工生产以及10亿立方米天然气、煤层气和120亿立方米煤制气6大基地。
几个地方的规划都离不开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二甲醚、煤制化肥、煤制甲醇,都舍得投巨资,都在争国家级、世界级。根据目前已经投产的神华煤制油、煤制烯烃项目实际投资额分别为1.1亿元/万吨油品和2.8亿元/万吨烯烃推算,今后5~10年,能源“金三角”地区煤经甲醇制烯烃(包括MTP)累计为800万吨/年,所需资金约2240亿元;煤制油总规模达2450万吨/年,需投资2900亿元;煤制气160亿立方米/年,按1立方米煤制气投资5元推算,需总投资800亿元;燃煤发电装机容量累计8000万千瓦/年,约需资金300亿元。如果再算上煤炭开采、焦炭、煤焦油深加工、电石、聚氯乙烯、甲醇、二甲醚、化肥以及新规划的炼油、乙烯项目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资金,整个能源“金三角”今后10年用于能源化工项目建设方面的投资将达9000多亿元。
如此巨大的资金“砸”向项目雷同的能源“金三角”地区,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
部分专家担心后果严重
“4个地方都以煤为主,都把煤化工列为发展重点,必然形成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后果令人担忧。”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世宪、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张宏、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以及陕西省工信厅副巡视员胡海峰等专家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他们表示,如此巨额资金集中投向雷同的项目,可能导致4大不良后果。
一是煤炭消耗量巨大,可能引发煤炭市场波动。如果能源“金三角”规划的煤化工项目全部实施,年消耗煤炭将超过4亿吨,相当于国家核定该区域煤炭总产量的36%。由于化工用煤有特殊要求,比如煤炭中温干馏需要大量块煤作原料。随着煤炭机采率的提高,块煤获得率越来越低,众多煤焦化企业可能面临无米为炊的风险。再说,能源“金三角”的功能,主要是为了促进鄂尔多斯盆地能源资源良性开发,在确保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通过西电东送、西煤东运,为东部地区提供能源。如果当地消化了4亿多吨煤炭,甚至一些企业原料供应都显紧张,能源“金三角”又如何担当“21世纪能源接续地”的重任?
二是受水资源瓶颈制约,项目难以发挥作用。专家们认为,虽然鄂尔多斯盆地拥有丰富的煤、盐、油、气资源,但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将严重制约项目产能发挥。目前榆林、宁东、鄂尔多斯的一些项目,已经感到水资源捉襟见肘。有些项目在枯水期甚至因供水不足而被迫减产、停产。一旦规划的项目全部建成,每年所需水量肯定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不仅会加剧当地水资源供需不足矛盾,甚至可能出现工业与农业、与居民生活“抢”水的现象。届时,不少投资巨大的项目将面临“口渴”之困。
三是二氧化碳减排的压力日益增大。以煤为原料的煤化工项目,属于高排放项目。每生产1吨甲醇,就会排放2.8吨二氧化碳;1吨煤制油产品,将排放8.8吨二氧化碳。其他燃煤发电、焦炭、电石等项目,都会排放二氧化碳。如果上述规划的项目全部实施,能源“金三角”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可能高达5亿吨。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提高,相关企业的碳减排压力将十分巨大。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李树员警告说,仅以陕西为例,到2015年,煤化工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可能达到1.8亿吨,给全省节能减排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如果某一区域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偏高,将严重影响大型空分装置分子筛正常工作,继而影响整个化工装置的正常生产,这个教训以前已经发生过。”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总经理助理李大鹏提醒说。
四是面临较大的投资回收风险。一方面,能源化工项目,尤其煤化工项目本身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及管理要求高,所建项目往往很难如期达产、达标、见效。有些项目甚至好几年都难以达到设计能力,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费用。另一方面,同质化竞争的能源“金三角”必会受到运输瓶颈和远离消费地等因素制约,使产品局部过剩,企业开工率不足或恶性压价竞争,减少收益,拉长还款期限。目前涉足能源“金三角”开发的企业,90%以上为中央和地方国有大型企业,项目建设资金大多依靠银行贷款。一旦出现上述情况,风险会传递给银行系统,增加银行呆坏账,甚至引发新的金融动荡和社会问题。
部分专家表示无须担忧
然而,赞同能源“金三角”大力发展能源化工产业,并认可雷同布局的专家也不在少数。
煤化工专家、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贺永德表示:“能源‘金三角’规划与项目布局雷同符合国家能源就近、集约、集中、高效转化的原则,不会带来什么不良后果。”
贺永德分析认为,首先,能源“金三角”资源充足,发展能源化工产业具有先天优势。我国富煤、贫气、少油的资源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发展煤化工产业,以确保我国的能源战略安全。与传统煤化工相比,新型煤化工装置规模大、能耗低、污染物排放少、产品附加值高、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但新型煤化工目前相对成熟的技术只有煤制二甲醚、煤制烯烃(或丙烯)、煤制天然气、煤制油以及基于高效煤气化技术耦合的煤制化肥技术,可供企业选择的技术不多,客观上决定了包括能源“金三角”在内的地区,只能上马雷同的项目。
但雷同并不意味着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也不意味着项目或产品没有竞争力。比如,煤制烯烃。我国每年烯烃缺口超过1000万吨,石油资源短缺,生产烯烃成本高。利用我们自主开发的DMTO技术,不仅能有效解决石油资源不足的难题,还能实现煤的高效、清洁转化,推动煤代油战略实施。2010年,神华包头总投资170亿元的全球首套60万吨/年DMTO工业化示范项目投产,当年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今后每年至少带来20亿元的纯利润。这样的项目,多几个“雷同”有何不可?
再比如,位于美国休斯顿的墨西哥西海岸线,全长120千米,区域布局的全部是雷同的石油化工项目,其投资与产业规模比能源“金三角”大得多。但也没听说企业间相互压价竞争,更没有企业反映有碳减排压力。
其次,对于煤化工项目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的问题,也不必过于担心。一方面,企业所选择的均是新型煤化工技术,所生产的天然气、二甲醚、燃料油、烯烃以及化肥等产品,与目前规模巨大的传统煤化工产品相比,均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传统煤化工企业尚能生存,何愁新型煤化工项目不盈利?另一方面,现在银行对放贷监管十分严格,不像前两年只要是国有企业就贷款给你。相反,考虑到能源化工行业投资回收周期长这一事实,银行在给能源化工企业发放贷款前,一要审核项目收益率是否能超过银行利率的2倍,即15%;二要将能源化工项目贷款的企业资本金率由一般项目的30%提高到40%,而且要求有抵押和担保,以确保银行业健康发展。
再次,水问题确实是能源“金三角”发展的软肋,但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目前,宁夏、内蒙古、陕西等地方政府,都已经实施浩大的引水工程,以解决能源化工基地的“口渴”难题。比如陕西,正实施引汉济渭工程。该工程将汉江水通过秦岭隧道,引入渭河,年引水量达10亿立方米,尔后进入黄河。再通过水权转换,将8亿立方米黄河水引入榆林地区。工程于2030年完成后,可满足榆林地区每年1亿~1.5亿吨煤炭深加工用水需求。在此之前,能源“金三角”所有项目,一律遵循“量水而行”的审批原则,企业用水基本有保证。
与此同时,已经上报国务院的《“十二五”煤化工示范项目技术规范》,对新型煤化工项目的能耗、水耗均有严格规定,吨煤制烯烃全过程水耗和煤制化肥耗水量,甚至降至原来标准的一半。这将倒逼更多企业,尤其新建项目,采取一切节水措施,或上马耗水量较少的项目,减少水资源消耗。
“至于煤化工面临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这是事实,但可以通过捕集、封存、利用等措施削减。也可通过技术创新,从源头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比如,延长中煤靖边能源化工项目,通过煤化工、油气化工对接耦合,实现了系统的碳氢互补,不仅增加了甲醇与烯烃产量,而且年减排二氧化碳达435万吨。能源‘金三角’是煤气油富集区,可推广这一技术,使众多能源化工项目,由排碳大户变为节能减排标杆。”贺永德说。
神华宁煤集团化工公司副总经理严国辉、北京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总经理刘纯全等专家亦认为,能源“金三角”4地相同的资源禀赋,决定其规划项目必然会雷同。但只要产品适销对路,有竞争力,雷同布局无可厚非。
不过,受访专家一致呼吁,国家级能源“金三角”发展规划应尽快出台,并从总量和宏观布局上加以明确,以便当地政府根据国家的规划和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调整、明确和完善自己的规划和布局。相关企业也可根据国家规划提出的要求,选择先进节能、节水技术,理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