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减产延期被解读为需求不足 国际油价翻转涨势而收低

核心提示:投资者认为欧佩克及其减产同盟国部分国家延期自愿减产政策的决定意味着对全球石油需求前景担忧,欧美 原油期货早盘上涨后回落收

投资者认为欧佩克及其减产同盟国部分国家延期自愿减产政策的决定意味着对全球石油需求前景担忧,欧美 原油期货早盘上涨后回落收低。周一(3月4日)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2024年4月期货结算价每桶78.74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下跌1.23美元,跌幅1.54%,交易区间78.56-80.41美元;伦敦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2024年5月期货结算价每桶82.8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下跌0.75美元,跌幅0.90%,交易区间82.57-84.08美元。

上周有消息传出欧佩克及其减产同盟国部分国家可能将自愿减产延长到第二季度,引发 国际油价上涨,WTI盘中一度突破每桶80美元。然而周日消息证实了这一传言,周一石油期货市场印证了“涨于流言,跌于事实”这一现象,欧美原油期货盘中回跌。3月3日欧佩克网站发布题为《OPEC+部分国家宣布将额外自愿每日减产220万桶延长至2024年第二季度》的消息说,欧佩克秘书处注意到:OPEC+部分国家宣布延长每日220万桶的额外自愿减产,旨在支持 石油市场的稳定与平衡。根据2023年6月4日举行的第35次欧佩克部长级会议,这些国家自愿减产是从2024年所需的产量水平计算得出的,是此前在2023年4月宣布的自愿减产的补充,后来延长至2024年底。欧佩克网站消息还说,以下国家宣布了在2024年第二季度的额外自愿减产数量:沙特阿拉伯(每天100万桶);伊拉克(每天22万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每天16.3万桶);科威特(每天13.5万桶);哈萨克斯坦(每天8.2万桶);阿尔及利亚(每天5.1万桶);以及阿曼(每天4.2万桶)。之后,为了支持市场稳定,这些自愿减产将根据市场情况逐步恢复。除此之外,俄罗斯联邦还宣布在同一时期(2024年第二季度)从原油产量和出口中自愿每日减少47.1万桶,具体如下:4月份日产量减少35万桶,每日出口减少12.1万桶。5月份日产量减少40万桶,每日出口减少7.1万桶。6月份日产量减少47.1万桶。俄罗斯这次自愿减产是此前在2023年4月宣布的每天自愿减产50万桶的补充,该减产将持续到2024年12月底;每日出口量削减将根据2023年5月和6月的平均出口水平进行。麦格理(Macquarie)能源策略师Walt Chancellor周日在一份给客户的报告中说:“最近随着市场对欧佩克及其减产同盟国减产延期的预期变得越来越明显,我们认为减产延期的消息可能已越来越多地被市场消化。”此前机构Rystad能源公司曾经估计,OPEC+以外国家原油产量增长,大约抵消了该联盟减产量的三分之二。

截止2月27日当周,投机商在纽约商品交易所和伦敦洲际交易所美国轻质原油和布伦特原油期货和期权持有的净多头总计399062手,比前一周增加17658手;相当于增加1765.8万桶原油。

管理基金在布伦特原油期货和期权中持有的净多头减少6.42%。据洲际交易所提供的数据分析,截止2月27日当周,布伦特原油期货和期权持仓量2743908手,比前一周减少了63891手;管理基金在布伦特原油期货和期权中持有净多头254781手,比前周减少17488手。其中持有多头减少11434手,空头增加6054手。

管理基金在布伦特原油期货中持有的净多头减少8.16%。据洲际交易所提供的数据分析,截止2月27日当周,布伦特原油期货持仓量2239658手,比前一周减少了11415手;管理基金在布伦特原油期货中持有净多头252321手,比前周减少22420手。其中持有多头减少13956手,空头增加8464手。

投机商在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中持有的净多头增加17.1%。美国商品期货管理委员会最新统计,截止2月27日当周,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中持仓量1658921手,减少3313手。大型投机商在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中持有净多头224790手,比前一周增加32889手。其中多头增加30448手;空头减少2441手。

管理基金在纽约商品交易所美国轻质低硫原油持有的期货和期权中净多头增加了30.25%,而在洲际交易所欧洲市场美国轻质低硫原油持有的期货和期权中净空头增加了21.72%。根据新的分类,截止2月27日当周,管理基金在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和期权中持有的净多头从前一周的134150手增加到174730手;其中多头增加22741手;空头减少17839手。管理基金在伦敦洲际交易所欧洲市场美国轻质低硫原油期货和期权中持有的净空头从前一周的25015手增加到30449手;其中多头增加1541手;空头增加6975手。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