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河北新质生产力,未势能源向“氢”而行 !

   2024-04-15 河北新闻网

81

核心提示:近期,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我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热词,全国各地都在依托自身资源禀赋积极谋划,因地制宜发

近期,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我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热词,全国各地都在依托自身资源禀赋积极谋划,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从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新动能等多个角度着手圈出“关键点”。

河北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腹地,正在通过抢滩布局绿色氢能、人工智能、前沿新材料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其中,氢能作为绿色零碳能源,已全面进入河北前沿新兴产业规划蓝图,成为河北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手棋”。

河北下好“先手棋”, 培育氢能产业“新质生产力”

作为较早发力氢能产业规划和政策支持的省份之一,河北从省级到各地市相继出台了《河北省氢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河北省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河北省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以及氢能生产、加氢站建设、氢能应用示范补贴等相关的一系列指引性、支持性政策,基于各地氢能发展资源及特色优势,以应用场景为引导,构建打通全产业链,全力推动氢能发展。

氢能产业链涉及氢气制备和生产、氢气储运、氢能应用等上、中、下游环节,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组建产业集群发展氢能的重要一环。河北省及各地市遵循“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原则,基于不同的产业基础与发展目标,从资金扶持、人才引进以及基建投资等视角出发,推动氢能产业向集群化、生态化发展。

产业链企业发力,助推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目前,依托多项政策举措支持,以及张家口、保定、唐山、雄安新区等城市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和工业副产氢资源,钢铁、整车与零部件产业制造优势,河北已成为全国氢能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和产业高地。

与此同时,在河北政、产、研、企“齐上阵”,以氢能关键技术研发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为核心牵引,不断构建完善氢能产业链发展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足、带动作用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氢能企业,为河北省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创新源头,推动了河北氢能产业发展不断向“新”向“质”。

其中,作为河北省氢能重点企业之一,长城集团旗下未势能源表现尤为突出。

近年来,未势能源通过“自主创新”研发,陆续攻克了燃料电池、储氢两大系统及核心部件多项关键技术壁垒,推出了国际领先水平的大功率石墨堆、液氢储氢系统、IV型储氢瓶、第二代高性能膜电极等氢电产品,获得了ASPICE CL2等多项国际权威认证,已布局全球建立“四国五地”研发中心,构建起“制-储-运-加-应用”一体化产业链发展模式。

未势氢能零部件产线

同时,聚焦钢铁行业碳减排和物流行业低碳转型,未势能源以氢能商用车为切入点,在河北区域相继落地了全国首个百辆氢能重卡项目、打造了氢能整车零部件运输及氢能跨省高速专线,启动了全国首个百台级氢能环服项目,陆续批量化投放了包括氢能重卡、氢能公交、氢能翼展车、氢能轿运车、氢能环卫车等在内的多款商专用车型,实现应用场景的多点开花,帮助终端客户开展清洁运输,并牵头成立了河北省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技术研究院,不断验证氢能多车型、多场景、多模式的可行性与经济性,有力推动氢能车辆的规模化与商业化落地。

氢能重卡物流运输

氢能轿运车&氢能跨省高速场景

此外,未势能源积极发挥链主优势,向上游氢气制取、储运及液氢领域全面发力,通过建设氢液化工厂、液氢加氢站、气氢加氢站、综合能源站等能源供给体系,为氢能的高效运营提供坚实的保障,推动氢能应用向氢能船舶、热电联供、储能等更多领域逐步渗透,助力氢能产业发展、示范应用向深向实、向新向质。

如今,在未势能源等一批优秀产业链企业的带动下,寻觅河北氢能印记并非难事。

氢能重卡钢铁物流运输、3.5T氢电综合能源站

从氢能研发中心、氢能零部件产业园的落成,到一批批氢能重卡的规模化亮相,再到一座座加氢站、撬装站、集“氢电油气服”为一体的综合能源站落成……多个氢能产业集群快速崛起,氢能应用场景多点开花,氢能“制、储、运、加、用”产业链已经露出强健的“骨骼”。

河北,在氢能这一新兴赛道,已然站在了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前沿,成为未来新兴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迸发着蓬勃的活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