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碱企业之困:节水与减排难两全

   2011-12-15 中国化工报郁红

428

由于近年用水成本越来越高,国内纯碱企业开始采取各种措施节水。图为一家企业的中水回用设施。
 

    前不久,记者参加了纯碱行业的一次年会。在会上,记者发现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情况:参会的纯碱企业代表们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不是今年的经营形势,不是产品生产技术,也不是如何开拓市场,而是节水。
  
  
  节水成生存必需
  
  
  为什么纯碱企业这么迫切关注节水问题?记者通过采访得知,主要就是因为近年来纯碱企业的用水成本越来越高,节水成为企业生存的一种需要。


  苏州英特工业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学文告诉记者,由于纯碱是耗水大户,现在国家对纯碱企业的用水要求越来越严格,企业的用水量指标每年都在降低。这种情况在浙江、江苏一带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明显,每年用水量指标降低10%左右。“企业在生产时要申请用水量,国家会批一个水量给你,做环评的时候也会批一个水量,然后再要求企业逐步地减少。目前用水量对纯碱企业而言很紧。现在国家每年都会明确提出节能减排的任务,国家任务下达到每个省市,指标最终下发到企业。这任务里面就包括企业用水量。现在国家对纯碱企业的用水要求越来越严,对取水有限制,一天就让你取那么多的水,多了不让取,对排水也有要求。如果用水量不达标,就会让你关门。因此,纯碱企业不得不节水。”刘学文说。


  纯碱生产企业河南金山化工集团副总经理霍小永表示,由于纯碱企业耗水量较高,现在各地环保和资源部门对企业的用水监管十分严格,一旦超标就随时对企业进行处罚。所以现在不是企业愿不愿意节水的问题,是必须节水的问题。纯碱行业近几年要求清洁生产,并下达了相关节水指标,比如吨碱单位产品一次水的补充量不能超过多少立方米、吨碱外排水量不能超过多少立方米等等。


  纯碱生产企业石家庄双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部经理张丽对记者表示,现在当地对纯碱企业的取水量暂时还没限制,但她担心早晚也要限制。此外企业需缴纳的水资源费也越来越高,提高了企业的成本。“因为你取的水多了,缴的钱自然也就多了。我们有一个水资源利用费,就是根据用水量的多少来计算的。企业要是装置升级的话,要重新办理取水证,这个也是要花钱的。”张丽如是说。她表示,此外国家也有一些奖励和补贴政策,鼓励大家采取节水节能措施,因此节水成为纯碱企业目前最为重要的问题。


  据苏州英特工业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王梅介绍,目前纯碱企业取水的途径不同,有的用地下水,有的用地表水,但都涉及到用水费用。而且,现在对于用水这块国家有控制,不会无限制地让企业使用。从长远看,取水费用会越来越高,价格会越来越贵。国家就是要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调控,让企业必须节约用水,并把废水处理完,减少新鲜水的使用量。


  中国纯碱工业协会技术咨询部副部长降立川告诉记者,我国是一个水资源非常缺乏的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不足2200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且目前水资源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我国工业取水量约占全国的20%,工业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纯碱属于高耗水行业,用水量很大。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曾委托石化联合会对石油和化工行业进行用水、排水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纯碱行业单位用水量有较明显的下降,但企业间差距较大,部分中小型企业需改善自身的用水现状。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副院长窦进良也告诉记者,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本来就缺水,而当地不乏高耗水的纯碱企业,因此节水对于当地企业来说尤为迫切。


  可以说,节水目前成为了纯碱企业要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
  
 

 

企业的节能要求催生了相关产业。图为一家节能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对装置进行诊断。


  与减排产生矛盾
  
  
  由于节水成为纯碱企业目前不得不做的事情,不少企业开始采取多种措施节水。纯碱节水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就是少取水。第二种,就是少排水。即通过循环多次利用废水,少用新鲜水,从而起到节约用水的效果。对于纯碱企业来说,在技术上容易掌控以及效果比较明显的,是第二种方法,这种方法也俗称中水回用。窦进良告诉记者,现在纯碱企业节水的办法主要是通过工艺过程来解决,在生产过程中少加水,提高产品质量和设备效率,少用水。


  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循环利用废水的这种节水方法,一些企业却表示存在瓶颈。


  霍小永认为,现在纯碱企业节水的主要问题,是循环使用之后的废水难以做到达标排放。这导致节水与减排之间出现了矛盾。据他介绍,纯碱企业的循环水以前都是通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外排。比如他们公司的3个厂各有1套这样的污水处理系统,每套装置投资都为800多万元。现在外排水的排放标准是氨氮含量小于15ppm,化学需氧量小于50ppm,企业基本都可以做到达标排放。但是,由于现在纯碱企业的节水要求越来越高,不少企业打起了循环水的主意。企业将外排水多次重复利用——终端水处理完了之后,再进行深度处理,然后把中水回用,重新作为一次水补回系统。但外排水循环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浓缩的过程。浓缩之后的水,是做到了水的重复利用,但达标排放又成了问题。他详细解释说:“比如企业一天的排水量是1000立方米,本来可以全部达标排放。但为了节水,企业回用了800立方米的循环水,剩下的200立方米水经过浓缩之后杂质含量就比较高。从某种意义上讲,水浓缩之后里面的污染因子浓集,在原先1000立方米水中是达标的,但回用800立方米水之后,杂质在剩余的200立方米浓缩水中就可能超标了,排不出去了。从节能意义上讲,采用循环水企业是做了贡献,但剩下的200立方米浓缩水又不环保了,难以处理。这是制约企业下一步实现废水零排放的瓶颈。现在从技术上没有什么好办法,杂质就在水里,越浓缩越超标。这就存在一个环保部门理解和认可的问题。如果不认可,企业没法往前走,一走就会超标。”霍小永显得有些无奈。


  霍小永还表示,为了处理剩下的200立方米的浓缩水,有些企业也只能硬着头皮“独辟蹊径”。比如将浓缩水烘干,变成水蒸气,让里面所含的杂质都结晶出来,然后再填埋处理。“但这样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结晶出来的东西是没用的废品;另一方面,把200立方米水加热成水蒸气需要多少能耗?这样从环保上看是达标了,但能耗又大幅增加了。表面上看很环保,实际上能耗上去了。”霍小永说。


  刘学文也表示,昆山一家纯碱企业的负责人就曾向他们诉苦,当地一点废水都不让企业排,要求全部回用。没办法,最后环保设计单位建议企业将废水浓缩到一定程度之后,对浓缩水进行蒸发,蒸发剩下的固体污染物进行填埋,水全部回流。这样环保是环保了,但是烧煤,又白白消耗了大量资源。


  “现在国家一方面要求节能,另一方面又要求零排放,这就比较难。我们做环保的感觉,从目前的技术来讲,真正的零排放是很难做到节能的。因为从这边来说可能是减排的,但从那边来看是浪费了大量的能量。能量的转变是一种损耗。所以我们认为,在纯碱行业,零排放与节能之间还是存在一些矛盾的。”刘学文说。
  
  
  只能寻找平衡点
  
  
  那么,纯碱企业该如何解决这个节能和减排之间的矛盾呢?不少企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需要技术上的突破。霍小永表示,目前看来,要求零排放是一个怪圈。所以企业现在期待有一种技术,能确实有效地解决浓缩水问题,在不大幅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及能耗的情况下,能将中水回用过程中产生的浓缩水给解决掉。如果国内能研发出这种技术,或者能从国外引进这种技术,那么矛盾将迎刃而解。


  需要环保部门的理解和认可。霍小永建议,在浓缩水还没有很好的、很节能的处理办法之前,希望寻求环保部门政策的理解和支持。环保部门可以制定这样的政策,按照企业一天1000立方米的排水量计算,如果企业一天只排了200立方米,环保局可适当将所测污染因子的指标放宽。这样最终是双赢的。企业回收了水、节约了水资源,也没有比原先多排污染因子。待技术上实现突破后,最终彻底把浓缩水中的污染因子解决掉。


  更需要企业自己的努力。刘学文表示,企业应该量力而行,尽量寻找到节能与减排的平衡点。以一天外排1000立方米水为例,非要回收900立方米或800立方米水的话,剩余的浓水当然难处理了。但如果只回收500立方米的话,企业有经济效益,环保也容易做到。所以,企业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能让节能减排成为负担。如果一味追求零排放的话,从目前来看,世界上都没有这种技术。“正常的企业做到50%~60%的中水回用,是非常合理的,也是比较经济的。我们建议,不要一味追求零排放去提高回收率,要从整个节能和减排的综合能耗来考虑。”刘学文如是说。

 


在今年11月召开的全国工业系统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工信部有关负责人再次提到了当前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 (图片由CFP提供)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六千万吨特大型油气田意味着什么 电都去哪儿了?——从用电量曲线看中国经济活力
能源发展方向定调 构建全新能源体系 水资源短缺,威胁世界粮食安全
生物柴油:踟踌不前,难在哪里 有人欢喜有人忧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