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产业扶持政策 将加速落地

   2013-05-27 央视网

50

核心提示:记者从25日举行的北京国际储能大会上获悉,目前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等多部门已开始酝酿储能领域的多项政策,助力清洁能源

记者从25日举行的北京国际储能大会上获悉,目前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等多部门已开始酝酿储能领域的多项政策,助力清洁能源发展。作为参会企业中的行业巨头,国家电网内部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证实,国网作为行业龙头已经率先布局发电储输工程,欲把握新能源发展的先机。

政策倾向技术创新

政府的政策引导是行业加速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布局重要的背后推手。“尽管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系统中占比不高,但国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下一步将就储能创新的研发和产业化给予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进一步的技术突破、发展和引领需要与储能技术创新相结合。”25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高虎在会上作出上述表态。

国内能源领域权威人士指出,高虎的一席话点明了当前新能源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位置,可以说新能源发展未来将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支柱,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但高虎特别强调一点:扶持政策将重点针对产业创新,而不是针对应用端。对此,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赞同:“前几年,风能、光伏发电对应用端一些不合理的补贴最终造成产能过剩。在储能技术尚未分出高下之时,没有必要大兴补贴。”

“政策是把双刃剑,在没有明确技术路线之前给予支持,可能支持的方向是错的,高主任所言的政策重点在于支持创新,符合行业现状。”中国科学院电工所储能研究组组长陈永翀在会后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对政策模糊边界表示认同。在他看来,支持创新应是未来政策的着力点,而不是外行指导内行地去指点江山。

风光储输项目意在培育民族产品

“国家电网目前在风光储输一期示范项目总体运行效果良好,二期项目今年5月破土动工,将为多技术同台竞争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国家风光储输一期示范工程技术部董文琦在会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外,记者从多项渠道证实,国家电网在入驻风光储输示范项目三年来开始进入技术收获期,在储输方面获多项突破。

据记者了解的情况,国家电网在运用智能系统调节风电、光伏等不稳定发电系统,使其接近常规火电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据公开数据显示,国网该系统运行1年半来,已经累计接纳新能源1.4亿度。

此外,国家电网在跨区域远程输电技术方面也日趋成熟,国网的远程输电系统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通流能力最大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中国电力科学院研究员副总工程师廖蔚明表示,它的输送距离一般可以达到2200到2300公里。一系列的技术突破,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掌握1100千伏直流输电技术的国家,比正在运营的正负800千伏特高压线路容量扩大了1.8倍。

不仅是国网,多项民族产品在国家风光储输一期项目中脱颖而出。据董文琦介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多类型化学储能电站已经在此建成,且全部采用“民族产品”。该电站装机容量20兆瓦,采用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流电池等不同种类的电池,实现了大规模、不同类型电池的集中管理、统一协调及实时调控。

此外,示范工程有两套风光功率预测系统,可以对风光进行短期预测,配合大容量储能系统的协调配置,可以对风电、光伏这种不确定的资源进行改善,达到与原网友好互动,共同发展的目的。目前在此建成的风电厂是国内陆上单机容量最大、采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容量水平轴风机和垂直轴风机。

孟宪淦对本报记者表示,要保持在新能源领域的领跑地位关键要掌握“中国造”的技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内新能源技术发展速度甚至超过海外发达经济体。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中国在新能源领域频频遭遇逆风,来自美欧的双反大棒时时落下,而其自身发展却在不断加速。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发表讲话,计划在未来十年向其创立的能源安全信托基金注资20亿美元。在此背景下,国内专家、业内人士对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寄语厚望,对其的定位不仅仅是保障供电,而是要通过发电、储能、输出等多技术转型升级,使未来用电更加智能和环保,使国家的发展更加绿色和可持续,不再受制于人。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