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热点,推动中国储能在2016年上半年强劲发展

核心提示:时间进入2016年,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能源互联网兴起、三北地区调峰调频需求的增加以及弃风弃光问题的凸显,储能在可

时间进入2016年,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能源互联网兴起、“三北”地区调峰调频需求的增加以及弃风弃光问题的凸显,储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分布式发电和微网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016年上半年,中国储能产业在项目规划、政策支持和产能布局等方面均加快了发展的脚步,可以说中国储能产业已渐露春意,正蓄势待发。

2016年上半年中国储能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多个大型项目规划或投运,中国储能装机规模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项目库的统计,2016年上半年中国新增投运储能项目规模28.5MW,主要布局于西北地区的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并网领域。在新增投运的9个项目中,格尔木时代新能源光储电站项目和科陆电子甘肃玉门风光储项目因规模分别达到15MW和10MW,成为其中的代表项目。

除了多个项目建成投运,2016年上半年更为引入注目的是中国企业对于规划部署储能项目的大力度和高热情。据CNESA项目库的统计,仅2016年上半年,中国已公布的储能项目建设规划累计规模已经达到400MW。以三星阳光、大连融科、南都电源为代表的储能技术企业和系统集成商纷纷参与到大型储能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中,涉及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铅蓄电池等多种储能技术,主要应用于电力调频调峰、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工商业微网等领域。可以预见,未来一到三年,随着这些项目建成投运,中国储能装机规模将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之势。

2、能源政策密集出台,储能成为规划布局的重点领域

2016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十三五阶段,面对能源革命的新要求,国务院、发改委、能源局针对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装备制造、智能电网建设、可再生能源发展等领域出台了多项政策,指导我国能源工作的开展。相关政策的出台也将为储能在能源互联网、电力辅助服务、微网、多能互补等领域拓展应用市场注入一阵强心剂。

作为安全清洁高效的现代能源技术,储能在《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等多项政策中被重点提及。相关政策清晰描绘了储能技术的创新发展路线图,重点技术攻关、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的储能技术装备。

作为实现能源互联和智慧用能、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促进多种能源优化互补的重要支撑技术,储能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也在《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得到体现。在能源互联网背景下,储电、储热、储氢、储气等都涵盖在了储能的范畴里,通过不同形式的能源存储,实现电力、热力、交通、油气等用能领域的互联互通和多种能源形式的综合利用,储能的应用范围也随之扩大。

3、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储能收获更多市场机会

2016年上半年,随着新一轮电改在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输配电价改革、电力市场建设、售电侧改革、开展需求响应等方面持续推进,电力市场化程度的提升为打开储能潜在市场、拓展储能商业模式、挖掘储能应用价值创造了巨大契机。特别是全国各地售电公司纷纷成立和输配电价改革政策相继落地,为构建灵活多样的电价机制、拓展储能在用户侧的应用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016年上半年,储能在用户侧的分布式应用已经展现出良好的应用价值和机遇,这其中以工商业分布式储能最受关注。布置在工商业用户端的分布式储能系统配置灵活、单个项目投资低、与用户实际需求贴近,可与分布式光伏发电、削峰填谷、电费管理、需求响应等密切联系。目前比亚迪、中恒普瑞、协鑫集成等企业都已经针对工业园区规划和部署了大型分布式储能项目,以利用峰谷价差节省电费开支为主要目的,同时兼顾提供光伏利用水平、参与需求响应、延缓电力系统改造升级、参与电力辅助服务等收益点。据测算,在工商业用电峰谷价差较大的地区,利用储能削峰填谷节省电费的投资回报期已经可以缩短到五年,储能在工商业领域的应用展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4、电储能取得参与“三北”地区调峰辅助服务的主体地位

2016年6月国家能源局正式下发储能参与电力系统调峰调频的支持政策——《关于促进电储能参与“三北”地区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该文件是今年3月份能源局市场监管司起草的《国家能源局关于电储能参与“三北”地区调峰辅助服务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最终落地版本。

该文件是今年第一份针对储能行业的实质性支持政策,对于建立储能参与的辅助服务共享分摊机制,充分发挥电储能技术在电力调峰、调频方面的优势,推动我国储能产业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政策首次明确给予储能独立的电力市场主体地位,在辅助服务领域,储能获得了一个与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户地位相当的身份认可。其次,政策鼓励储能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在新能源基地建设集中式储能设施,鼓励在小区、楼宇、工商企业等用户侧建设分布式储能设施,储能在削峰填谷、快速响应、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获得认可。再次,政策促进发电厂和用户侧电储能设施参与调峰辅助服务,并对电网企业、电力调度机构提出了服务和保障要求。

5、电池企业投资扩产进入白热化阶段,扩展储能业务成为未来发展重点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推广应用极大地带动了国内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在动力电池供不应求的局面下,2016年上半年,比亚迪、力神、中航锂电、国轩高科、沃特玛等国内主要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发布了投资扩产计划;另一方面,以猛狮科技、双登、南都电源为代表的铅蓄电池企业也在大力投资建设动力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的不完全统计,2016年上半年国内主要企业已公布的动力锂离子电池规划新增产能已经达到120GWh,可以说电池企业的投资扩产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如果规划新增项目全部顺利建成投产,这些产能将在2018年前后投向市场,届时国内锂离子电池市场将面临供过于求的压力。除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等应用市场,储能正在受到电池企业的普遍重视,成为未来拓展的重点市场。

6、专业化储能企业相继成立,部署大规模储能生产能力

从2015年至2016年上半年,国内已经有多家专业化储能企业成立,规划的储能生产能力都超过了百兆瓦时,从事户用储能产品的生产开发、提供储能系统解决方案等业务。目前国内已成立的专业化储能企业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1)电池生产企业与PCS企业、系统集成商开展合作,成立专业化储能企业,代表性的合作企业包括:

?阳光电源与三星SDI:2016年7月,阳光三星储能装备生产项目正式投产。阳光三星储能电源有限公司由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和韩国三星SDI株式会社合资成立,总投资1.7亿美元,具备年产2000兆瓦时的电力储能设备生产能力。

?科陆电子与LG化学:科陆电子与LG化学达成合作,拟在中国合资设立深圳科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350万美元。合营公司计划一期生产规模为电池包年产能超过400MWh,产线计划于2017年初正式批量投产运营。

?亿纬锂能与沃太能源:亿纬锂能参股沃太能源,持有沃太能源12.5%的股权。沃太能源主要从事光伏储能、能源管理等业务,并且在澳洲、德国等市场建立起销售网络,此次参股将帮助亿纬锂能开拓储能应用市场。

(2)传统光伏企业借助在光伏系统开发建设方面的优势开辟储能业务,成立专业化储能企业,代表企业包括:

?协鑫集成储能:协鑫集成布局储能产业成立苏州协鑫集成储能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500MWh储能电池产能。目前首款储能产品E-KwBeNC-S系列已经完成开发,并已形成订单。未来公司将面向分布式光伏、工商业储能,电网级储能、消费等领域推出一系列化储能产品。

?天合储能:天合光能成立天合储能有限公司,公司定位系统集成商,其业务将覆盖工商业用户及公共事业电网储能、家庭储能、离网应用储能、通信电源和汽车动力电源等几大板块,并提供相应解决方案。

7、海外户用储能市场日渐成熟,中国储能企业积极参与

近年来,以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国家为代表,分布式和户用储能快速发展起来。当地政府制定的储能安装补贴、投资税收优惠和需求响应激励机制为上述国家拓展储能应用、构建商业模式、盘活社会资本、激发民众参与提供了强大推动。同时辅之以快速发展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大幅退坡的上网补贴电价,以户用光储为代表的分布式储能应用在削峰填谷、节省电费开支、延缓输配电扩容升级等方面已经展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特斯拉、Sonnenbatterie、LGChem等公司面向全球发布户用储能产品的同时,国内储能技术企业也瞄准澳大利亚、德国等海外市场,推出家用储能产品。2016年以来,科陆电子、沃太能源、中航锂电、协鑫集成储能、中兴派能、天合储能等企业纷纷发布了户用储能产品,容量在2.5kWh至7kWh之间,主要采用锂离子电池技术,同时配套智能能量管理系统,针对户用光伏储能应用提供解决方案。以国内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的强大技术和生产能力为支撑,中国储能企业正在通过寻找当地经销商、与当地光伏安装企业和储能系统集成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等多种形式,积极开拓澳大利亚、德国、美国等国家的户用储能市场。

8、地方政府布局储能产业,助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

企业热情高涨的同时,地方政府也敏锐地捕捉到了储能产业发展的机遇。2016年,以大连、青海、毕节、宜春等为代表的地区也在大力布局发展储能产业,建设产业化基地和示范应用中心,助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

大连

2016年3月,《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储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大连市提出到2025年,以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装备和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研发制造为核心,形成从材料制备到系统集成全产业链的储能产业体系,储能及相关产业实现产值500亿元。国家能源局也于2016年4月印发《关于同意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国家示范项目建设的复函》,批复同意大连市建设国家化学储能调峰电站示范项目,规模为20万千瓦/80万千瓦时。这是国家能源局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批准建设国家级大型化学储能示范项目,极大地推进了大连市液流储能技术和装备的产业化和推广应用。

青海

“十三五”期间,青海省将锂电产业列为重点打造的4个千亿元产业之一。青海省已探明锂资源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0%以上,目前青海省正在规划并建设以盐湖提锂、碳酸锂、正负极材料、薄膜、动力及储能电池、电控系统和电动汽车为核心的新能源、新材料全链条产业,打造我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千亿锂电产业基地。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先期启动西宁和海东市,储能应用主要结合海西,海南,海北的光伏风电产业。

毕节

继2014年末中国首个1.5兆瓦压缩空气储能—多能分布式微网示范项目在毕节开工建设,2016年我国首家大规模物理储能的国家级研发中心也正式落户贵州省毕节市。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毕节)研发中心是毕节市首个国家级研发中心,也是中国大规模物理储能领域的首个国家级研发中心。项目建设完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规模物理储能研发中心,为大规模物理储能系统研发、示范和产业化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9、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政策市场环境具备,机遇与风险共存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推广应用,预计未来几年动力电池将进入大规模退役阶段。2016年初工信部发布《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年版)》,明确提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应承担电动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主要责任,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应承担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售后服务体系之外的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主要责任。在政策和市场环境都已具备的2016年,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于储能也成为动力锂离子电池企业普遍研究和关注的重点领域。

根据CNESA研究部的调研,目前国内主要动力电池企业都已经开始对梯次利用进行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面对梯次利用的巨大市场容量,如何解决退役动力电池技术性能降低与梯次利用技术成本增加之间的矛盾、如何为梯次利用电池系统制定合理的市场价格、如何选择合适的储能应用领域、如何建立完善的规范标准保障梯次利用有效开展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国内储能企业共同努力加以解决,以此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保障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应用价值效果显现、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产业投资氛围强化,目前国内对于储能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良好稳定的预期,期待2016年下半年中国储能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