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储能产业亟需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

   2014-12-30 中国电力报

48

核心提示:12月15日,由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组成的锂电材料产业创新联盟在北京成立。储能作为可再生能源普及应用的关键性技
        12月15日,由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组成的锂电材料产业创新联盟在北京成立。储能作为可再生能源普及应用的关键性技术,在当前可再生能源大发展的环境下,依然需要解决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未来储能行业应该如何健康、快速地发展,并在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部部长张华民,探讨储能行业未来的发展。

记者:2014年,在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获得高度重视的大环境下,储能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哪些进步?

张华民:大规模储能技术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不连续、不稳定特性,推进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应用,实现节能减排重大国策的关键核心技术,是国家实现能源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

2013年8月29日,我国领导人在大连考察了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液流电池储能技术时指出:“储能是个重大课题”。

2014年1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明确将储能和大容量储能分别列入9个重点创新领域和20个重点创新方向。而且,9个重点创新领域中的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新一代核电、先进可再生能源,20个重点创新方向中的现代电网、先进核电、光伏、风电、海洋能发电等也都和储能技术密切相关。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多,2003年我国的能源消耗量为18亿吨标准煤,2013年达到了38.5亿吨标准煤,而10多年来我国的能源结构基本变化不大,2003年煤炭占能源结构的69%,2013年仍占67%。煤炭的大量消耗的结果造成了我国严重的大气污染和严重的雾霾,严重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

因此,普及应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其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不连续、不稳定、不可控的特性,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入电网会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重的冲击。

大规模储能系统可有效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调幅调频、平滑输出、跟踪计划发电,从而减小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对电网的冲击,提高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解决弃风、弃光问题。因此,大规模储能技术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不连续、不稳定特性,推进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应用,实现节能减排重大国策的关键核心技术,是国家实现能源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与日本、美国、欧洲相比,我国有关部门对大规模(高功率、大容量)储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工程化、产业化的支持经费力度有待增加,继续尽早制订产业政策。

记者:您认为现阶段限制我国储能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如何实现突破?

张华民:限制储能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有多个方面,包括技术方面和体制机制方面,也包括法制方面。

以美国为例,美国加州是通过地方立法明确储能的发展地位。

我国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013年12月26日通过了关于修改可再生能源法的决定。修改后的可再生能源法规定:“国家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发电企业有义务配合电网企业保障电网安全。”法律还规定:“电网企业应当加强电网建设,扩大可再生能源电力配置范围,发展和应用智能电网、储能等技术,完善电网运行管理,提高吸纳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能力,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上网服务。”但由于电网输电能力和缺乏储能装备来提高对具有不连续、不可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接纳能力,造成大量的弃风弃光。储能技术是可再生能源发电普及应用的瓶颈技术。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经济性问题。

关于可再生能源储能的经济性,不能仅从电价本身考虑,还要应该从能源资源,能源安全、空气质量、国民健康、生存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据报道,最近五年,北京地区癌症德尔发病率增加了75%。不能说与大气污染和雾霾无关。

在2014年6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了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会议认为,治理好大气污染,当前必须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多管齐下、科学施策,把调整优化结构、强化创新驱动和保护环境生态结合起来,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国家拿出1.75千亿治理大气,投入2万亿理治雾霾。国家要真正治理大气和雾霾,必须从根本上治理,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普及应用,减少煤炭的消费量。

记者:近期,由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组成的锂电材料产业创新联盟在北京成立。该联盟致力于锂电材料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化。锂电材料产业创新联盟的成立是否预示着储能产业发展将开启一个新的里程?从大规模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角度,多种技术流派当中哪种技术更适合我国的国情?

张华民:锂电材料产业创新联盟的成立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对推动锂电材料的发展具有推进作用。对于大规模储能技术而言,其基本条件包括:安全性、生命周期的性价比(经济性)、生命周期的环境负荷(环境友好性)。就目前的储能技术而言,

适用于大规模电化学储能技术主要包括:全钒液流电池、锂离子电池和先进铅酸电池。全钒液流电池具有安全性好、充放电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等显著优点。我国全钒液流电池技术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近年来,全钒液流技术发展迅速,能量效率不断提高,形成了规模化生产能力,是大规模储能的首选技术。在我国锂离子电池的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产能规模大,但电池模组间的均匀性、形成兆瓦级后的循环寿命、安全性还有待提高;先进铅酸电池(铅碳电池)目前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没有兆瓦级应用示范工程,有待发展和验证。

记者:为了促进我国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您有什么意见建议?

张华民: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提出储能产业具体支持政策,扶持储能产业发展。将大规模储能技术纳入到新能源发展战略中一并予以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制定适合我国储能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可参照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及新能源汽车已有产业政策,例如电价补贴、一次性投资补贴、优先并网接入及全额收购电力等;鼓励各省、区域根据自身可再生能源资源情况和电网建设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和实施推进大规模储能项目的地方扶持政策。

选择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尝试性给予示范电价或建设补贴支持储能项目建设,加快储能推广应用。针对我国风电资源集中,建设集中的特点,建议选择风电限功率、弃风严重的地区开展“区域性多能源储能示范工程”,实施储能规模达百兆瓦级、多种能源形式(传统发电、风电)综合利用、智能化能源调度和管理,以及高效信息化技术利用的区域能量互联网示范项目,为推广应用新型的能源利用方式提供建设依据。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