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需求激增 全球“锂寡头”揭秘

   2014-05-20 MSN中国

48

核心提示:锂是元素周期表中最轻的一种元素,其价格自2000年以来已经上涨了两倍。到今天,锂市场每年的总价值已经达到了10亿美元,原因是这

锂是元素周期表中最轻的一种元素,其价格自2000年以来已经上涨了两倍。到今天,锂市场每年的总价值已经达到了10亿美元,原因是这种元素在汽车、陶瓷、电子和润滑剂等产品中的使用量正在增长。除了锂以外,苹果和普锐斯(Prius)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商丰田汽车几乎没有替代性的选择,原因是它们寻求获得更高的性能和移动性,这促使专注于全球自然资源供应链的领先投资银行DahlmanRose&Co预计,锂的需求将在2020年以前将会增长一倍。

在过去一个月时间里,澳大利亚锂生产商TalisonLithium的股价已经上涨了22%,这家公司与Soc.Quimica&MineradeChileSA(以下简称“SQM”)、RockwoodHoldings和FMC在全球锂供应量中所占比例几乎达到了95%。全球第三大矿业公司力拓可能也会加入最大型的锂供应商行列,前提是这家公司继续开发位于塞尔维亚的一座矿藏,该公司称这座矿藏有能力生产20%的全球锂产量。

伦敦信息服务公司RoskillInformationServices分析师罗伯特˙贝里斯(RobertBaylis)指出,亚洲市场对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已经推动锂价格在过去12年时间里增长了两倍。据Roskill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00年到2011年之间,全球锂使用量已经增长了一倍。

锂寡头

与其他类型的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的优势在于,这种电池能比铅酸蓄电池等产品发出更多的电量。据券商DahlmanRose称,在一部手机中锂离子电池的重量相当于大约0.6盎司(约合1.7克)的碳酸锂,智能手机中大约为2.1克,平板电脑中则大约为20克。

Rockwood首席执行官SeifollahGhasemi称,在2016年或是2017年,全球锂行业中可能会出现一种“阶跃变化”,原因是届时电动汽车将会变得更加普遍。在混合动力汽车中配备的锂离子电池包含大约1.3千克的锂,插入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大约为12.8千克,纯电动汽车的用量则大约为19.2千克。

DahlmanRose分析师安东尼˙杨(AnthonyYoung)和安东尼˙里茨托(AnthonyRizzuto)在5月16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四大锂“寡头有能力大幅提高供应量,但需要时间和大量的资本才能实现这一点”。报告进一步指出:“已探明的具有萃取经济性的优质锂资源数量有限,而且在过去25年时间里都没有一个新的锂矿被建设起来。”

最大生产商

DahlmanRose在6月7日发布报告称,全球锂消费量可能会在2020年达到每年30万吨,比目前的每年15万吨左右增长一倍。报告指出,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一直都在以每年25%左右的速度增长,远高于锂需求量的每年增长4%到5%。

最大锂生产商Talison首席执行官皮特˙奥利佛(PeterOliver)在接受采访时称:“在我们看来,未来十年时间里锂需求将会增长一倍或两倍,这是绝对会发生的事情。可能增长一倍会是电动汽车所带来的最小影响,而如果电动汽车在未来十年时间里取得重大进展,那么需求量可能最高会增长两倍。”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部门的自然资源资产经理尼尔˙格莱格森(NeilGregson)在接受采访时称,他正在就投资这一行业的问题展开研究。他指出:“你看不到任何理由能表明这个市场不会在很多年时间里成为一个高增长的市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领域。”

新矿开采

力拓正在研究开发雅达河(Jadar)锂硼业务的问题,而与此同时,其他供应商也正在扩大产量来满足上升中的需求。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珀斯(Perth)的Talison目前占有大约32%的市场份额,本月该公司已在西澳大利亚完成了扩大Greenbushes矿的任务,这使得该公司能将其产能提高一倍。

由亿万富翁胡里奥˙庞塞(JulioPonce)控股的SQM是第二大锂生产商;Rockwood则是第三大生产商,这家公司由亨利˙克拉维斯(HenryR.Kravis)麾下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提供支持;费城化学品公司FMC排名第四。今年截至目前为止,SQM的股价已经上涨了2.1%,Rockwood上涨17%,FMC则上涨20%。

智利是全球第二大锂生产国,仅次于澳大利亚。智利在上周表示,该国将授权开采位于盐湖地区的锂盐矿,为期20年。智利政府副部长巴勃罗˙瓦格纳(PabloWagner)在6月12日表示,这项计划允许开发商在未来20年时间里开采最多10万吨锂。

力拓发表电子邮件声明称,该公司的雅达河项目现在正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包括进行研究来更好地理解储量参数以及任何可能造成的社会和环境影响等。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