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特斯拉正式进入中国,第一批中国用户从特斯拉CEO马斯克手中接过属于自己的Model S车钥匙,特斯拉再一次频繁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
近一年来,我们听到太多关于特斯拉的赞美:颠覆传统汽车、股价飙升、马斯克是下一个乔布斯等等。的确,特斯拉的问世,让我们看到了汽车行业久违的划时代创新,但除了已经获得的成功外,特斯拉仍有很多路要走。
挑战传统:并不具备颠覆实力
2013年全年,特斯拉营收20.1亿美元,全球销量2.23万辆。特斯拉预计,2014年,Model S的销售量将超过3.5万辆,产量将从目前的每周600辆上升至每周约1000辆。
再来看下2013年排名前五的汽车厂商销量数据:
丰田集团:998万辆
大众汽车: 973.1万辆
通用汽车:971.5万辆
雷诺-日产-伏尔加联盟:826.6万辆
现代-起亚:756万辆
从数据可以看出,与传统汽车相比,特斯拉的销量和产量实在有些微不足道。即使按照每年销量翻倍计算,特斯拉五年后的销量依旧只有数十万量,尚不具备颠覆这些老牌汽车厂商的实力。
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特斯拉并不是在颠覆传统,而是在让消费者了解电动汽车的实用性。随着特斯拉的逐渐流行,使得更多的企业参与到这一市。最终,消费者会逐渐认识到:电动汽车是传统汽车可行的替代品。
电池挑战:提高充电效率
按照公开说法,特斯拉耗电所需的花费,相当于同级别汽车的10%左右。美国资深记者David Noland在驾驶Model S一年后,写出了如下体验:
“Model S的实际耗电量比其内置电表显示的要多,平均的充电效率是85%,再加上停车、软件更新也在消耗电能以及考虑到冬天耗电更快等因素,特斯拉的耗电花费大约是同级别非电动车燃油费的1/4。”
目前而言,普及电动汽车的难题之一,就是缺乏一项低成本、高效率的电池技术。马斯克也承认,电动汽车单次充电里程数不长的缺点,导致不少潜在用户对依靠电池供电的电动汽车持谨慎态度。 “人们在购买汽车时,他们也是在购买一种自由自在的理念,即他们能够前往任何地方而没有后顾之忧。”
进一步提高电池以及充电效率,或许是特斯拉的当务之急。
安全性挑战:仍需反复检验
去年,有三辆特斯拉电动车在六个星期的时间内发生燃烧事故。有业内人士推测,汽车燃烧或许和电池有关。这几起燃烧事故不仅导致特斯拉股价下跌,还引起了外界对于特斯拉安全性的担忧。
此次此外,除了电池方面存在风险,特斯拉的操作系统也面临着安全隐患。据报道,黑客可通过传统技术破解特斯拉系统的六位密码,盗取系统数据,对汽车进行定位追踪和远程解锁。
虽然马斯克曾发长信,向外界保证特斯拉的安全性,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但毕竟特斯拉汽车刚刚量产仅一年多,安全能力仍有待时间检验。
入华挑战:充电网络成难题
特斯拉虽然已经正式入华,但充电问题已经没能得到有效解决。
目前,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网已覆盖美国80%的人口居住地区,在德国年底可覆盖到100%的人口居住区,基本可以满足用户的驾驶需求。
在中国,特斯拉充电设施首先会沿着京沪高速布局。但马斯克近日表示,特斯拉将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于国家电网、完全使用太阳能发电的超级充电网络。
在国内,任何形式的发电几乎都绕不开国家电网。此外,由于国内民用电有电流限制,如果要在自家给特斯拉充电,需要改变线路,这就需要联系物业、供电局等多个部门,给消费者带来很多麻烦。
充电便捷性得不到提升,将直接影响特斯拉在中国的布局。
生态平台挑战:封闭抵挡开放?
与苹果类似,特斯拉一直在打造一个封闭的系统,汽车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客服等所有环节,完全自主运营。
在产品方面,采用封闭系统,特斯拉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各个零部件、软硬件之间的契合度;在销服方面,避开经销商,直接面向费者,可以大大降低销售成本。
但封闭的生态系统也存在弱点:自己生产汽车,量产能力会遭遇瓶颈;采用直销模式,会直接挑战传统汽车经销商,迫于经销商的压力,美国部分地区已出台法令,禁止特斯拉在当地销售。
此外,随着智能汽车概念渐渐普及,通用、宝马、奥迪等传统汽车厂商纷纷和谷歌(微博)、苹果等科技公司合作,特斯拉的智能操作系统未来是否具有竞争力,尚不明朗。
面对上面这些挑战,马斯克指出,任何新技术面世后,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进入主流应用。特斯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