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时代:超级电容器在电力行业“钱”景看好

   2014-04-16 北极星电力网

59

核心提示:超级电容器是一种新型储能装置,它具有输出功率高、充电时间短、使用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安全且无污染等优点,被称之为绿色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新型储能装置,它具有输出功率高、充电时间短、使用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安全且无污染等优点,被称之为“绿色储能器件”。近年来由于得到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大力扶持,超级电容器由于其先进功能在节能工业应用中渐渐占有一席之地,超级电容行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从事大容量超级电容器研发的厂家共有50多家,而能够批量生产并达到实用化水平的还不到20家。

“今朝时代是中国超级电容行业第一批吃螃蟹的公司,我们不仅一直看好超级电容行业的发展,更要为中国的节能减排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深圳市今朝时代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张伟自豪地对北极星电力网编辑说。

超级电容器市场前景乐观

虽然全球超级电容器市场目前处于发展阶段,在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减排等各个行业已经得到应用,但它在众多行业垂直部门仍拥有巨大潜力。从超级电容器的生产技术特点可以看到在其产业链中,上游为精细化工行业,产品属电化学专项产品,具有品种多、专用性强、专业跨度大的特点,进入难度较高。中间生产制造环节工艺较为复杂,属于偏资本密集的行业。下游应用面广,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然而,也有分析认为,当前国内超级电容器市场面临行业加速发展和进口替代的双重机遇,上游材料企业的客户较广,进口替代空间不大,而国内超级电容器企业则是双重受益。据最新市场研究报告预测,全球超级电容器市场在2014年至2020年将以复合年增长率(CAGR)26.93%的速度实现发展,其市场规模将超过120亿元。因为市场前景非常乐观,许多企业纷纷涉足超级电容器行业,超电龙头企业也加紧布局全球新兴市场,从而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张伟胸有成竹地说:“虽然我国目前的超级电容器市场并不是特别明朗,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今朝时代向来不怕竞争,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苦练内功’,不管遇到任何状况,我们都做好充分的准备。”

今年年初或受“超级电容有可能将取代锂离子电池”消息影响,超级电容器概念股全线飘红。有业内人士预测,2015年国内超级电容器有望达20亿元,市场增长是一定的,尤其是在电力行业应用市场非常值得期待。

新型储能元件电力应用广泛

作为一种介于传统电容器及电池之间的新型储能元件,超级电容器具有超大容量、高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充放电效率高、免维修等特点,得到电力行业的充分认可。张伟表示,“通常,将超级电容器的瞬间大功率响应与电池的高能量存储结合起来,形成复合型储能电池,这才是电力行业理想中的储能系统。”

在电力行业,今朝时代公司的超级电容器主要应用在三个领域:微电网、配网自动化、风电。在微电网领域,超级电容器主要是作为桥接电源,起到从电源到后备电源间的无缝对接作用。超级电容器此时的优势在于瞬间即可达到微秒级的响应速度,实现兆瓦级功率补偿,同时提升微电网与主干网切换的电压平稳性。另外,在负荷低落时超级电容器储存多余电能,在负荷高峰时回馈至微电网,从而达到调节微电网整体的功率需求,提升系统惯性。目前已有今朝时代的超级电容器投入到许继集团有限公司承接建设的微电网项目当中。

第二个应用领域是配网自动化。超级电容器在FTU、TTU、环网柜开关投切时可作为后备电源。FTU、TTU和环网柜都是在户外工作,使用时间一般会持续好几年,超级电容器具有稳定性高,易监控,免维护的特点,这就提升了设备整体的可靠性。在广东省电网公司的配电自动化项目中已有今朝时代的产品投入使用。

第三个应用领域是风力发电。超级电容器在风力发电的变桨系统是最后一道屏障。张伟介绍说:“当风速过快时,需要把风机停下来并将桨叶回转,此时主力电源如果出现故障,需要启动应急直流电源。早期变桨系统多采用的铅酸蓄电池,因为铅酸蓄电池使用寿命较短、耐低温特性等原因一直困扰风机设备商。超级电容技术特性可以弥补以上缺点,近年超级电容器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风机变桨系统中。”风力发电是今朝时代重要且相对成熟应用领域之一,与东气风电、湘电风能等公司均已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目前正在参与进行3MW海上风电机组项目。

截止2013年,今朝时代已经实现产品投入1000台油电混合大巴车,配套1000台风力发电机的并网运行,在10余个电力项目中配套应用产品,销售业绩已经达到8000万元。“2014年今朝时代销售目标为1.8~2亿元,力争占到市场20%的份额。” 张伟自信地说。

随着新能源发电并网量增加及智能电网的发展,超级电容器将会在电力行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张伟表示:“在储能系统,超级电容与其他电池在功能上可以形成很好的互补,今朝时代今后将积极与电池厂商有更多更深入的捆绑式合作,共同携手发展。”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