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贤章:新能源发电并网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储能

   2013-12-12 中电新闻网

33

核心提示:国家还没有出台储能产业的相关补贴政策,希望有关部门把储能补贴政策与新能源捆绑在一起,在发展新能源的时候要求配备一定比例的

“国家还没有出台储能产业的相关补贴政策,希望有关部门把储能补贴政策与新能源捆绑在一起,在发展新能源的时候要求配备一定比例的储能装置。”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都电源”)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说,如果政策到位,我国储能产业既可快速成长为在全球有重要影响的新兴战略性产业,能促进新能源规模化发展。

《中国电力报》:储能一直被认为是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展瓶颈问题的解决方案。那么,未来储能的市场空间有多大?

吴贤章:全球新能源和智能电网产业规模激增,为储能电池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受欧债危机影响,全球主要国家将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经济提升重要发力点,发展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全球的战略共识。国际能源署预测,从2011年到2035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增长1/3,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将从当前的13%增加至2035年时的18%。风电和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并网应用和分布式电网应用将会给储能产业提供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中国电力报》:储能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真正形成产业格局。储能企业还需要在技术方面有哪些创新?吴贤章:随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以及电网负荷与峰谷差的不断加大,发展大容量、寿命长的电池储能技术,对我国相关产业发展有了决定性意义。目前掌握高性能、低成本、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材料技术,批量化生产是解决储能产业化,突破国际技术壁垒,掌握世界储能竞争市场的关键。

《中国电力报》:要让储能走进千家万户,您有什么建议?

吴贤章:我国储能进入家庭的空间比较大。尤其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有着发展光伏和风电独特的空间优势,这也就离不开储能。对我国来说,电价制度对家庭储能市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储能的全面应用有一点就是电价制度,家庭储能从基本上来讲属于用户侧基于峰谷价差的储能应用。峰谷电价制度将拉动家庭储能市场的发展,将峰谷电价差全面推广并拉大价差,有望启动大规模应用。

《中国电力报》:我国储能产业要健康发展,希望政府出台哪些政策?

吴贤章:未来我国有望针对多种储能技术的基础研发,通过建设重点项目,扩大储能示范,通过政府政策或行政手段, 辅以资金支持,促进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储能技术的发展,除了自身的技术进步外,还需要其他一些技术或政策上的配套。如实施分时电价,合理拉开不同供需时段的电价,使得储能的削峰填谷有利可图,则会吸引更多的市场力量参与进来,也能够直接推动储能技术和产业化发展。

《中国电力报》:南都电源在发展储能方面有哪些优势?

吴贤章:南都电源研发的铅炭电池产品充电时间为传统铅酸电池的八分之一,循环寿命为传统铅酸电池的四倍以上,与锂电池相比,具有低温性能好、成本低、生产及回收工艺成熟等优势,成为微混/轻混节能型汽车用电源的理想解决方案之一。

南都电源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与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创新为动力,构筑核心竞争优势,推动企业战略转型,实现快速发展。南都电源拥有国家认可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浙江省装备电子信息重点研究院等。截至目前,公司申请专利逾100项,其中发明专利44项。行业首创的“高温型节能电池”经国家部委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际空白,先后荣获浙江省优秀工业新产品、新技术一等奖、浙江省重点节能产品、中国通信产业绿色节能最佳产品奖等;“铅炭电池”通过国家能源局重大能源科技成果鉴定,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也已被列为浙江省重点节能产品;智能化磷酸铁锂电池、后备用氢燃料电池系统等成果也相继通过部级鉴定。

经过十余年发展,南都电源已掌握从储能电池到系统集成的全套技术,储能应用容量超过了百兆瓦时,具备提供从规模化储能、企业级储能到户用储能系统的各种解决方案的能力,逐渐占据了行业领先地位。近几年,公司以先进的储能系统核心技术为基础,在储能领域的拓展进程不断加快,成功中标国内多个储能重大示范项目,逐步形成行业领先优势。代表性示范项目主要包括:东福山岛风光柴储能电站及海水淡化系统;新疆吐鲁番新能源城市微电网示范工程;珠海万山海岛6兆瓦时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张北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项目、科技部江苏大丰万吨海水淡化示范项目等。同时,南都电源在国际新能源储能领域中也已拥有重要话语权,目前,公司正在参与国际储能电池行业标准的制定,是参与该标准制定的两家中国成员之一。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