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市场:缘何徘徊在盈利门前

   2013-12-05 《高工锂电》

35

核心提示:商业模式就是使得市场中的每个玩家都能挣钱。而盈利模式不清晰恰恰是国内储能市场迟迟无法打开的尴尬原因之一。从全球来看,将储

商业模式就是使得市场中的每个玩家都能挣钱。而盈利模式不清晰恰恰是国内储能市场迟迟无法打开的尴尬原因之一。

从全球来看,将储能领域商业模式运用最成熟的,则是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近日,其发起的增加风能和太阳能能源储存计划,是第一个能够对电力储存市场产生即时和持久影响的立法。吸引到了诸如PeterThiel、以及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等风险投资家。此外,还有电池制造商LGChem和GE。

《华尔街日报》的评论员称,与建立新的天然气处理厂相比,能源储存项目的成本是很昂贵的。因此,储能市场一定要靠投资商的帮助。在过去的5年,美国的风险投资向能源储存项目注入了22亿美元的资金,评论声称,之前投资智能手机的那些人目前正在涌向硅谷的能源储存项目。

遗憾的是,对于众多的中国企业来说,目前却难以感受这样的市场热潮。

盈利模式在哪里?

“削峰填谷是储能的重要价值,峰谷价差肯定是储能获得收益的最重要渠道。”一直密切关注国内储能市场的Saft能源储存系统和固定电池中国区销售经理严世斌表示。

中国市场上还没有一个规模储能的商业运行项目,在没有储能相关补贴推出之前,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和新能源设备生产企业,谁都不愿意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

企业在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各个环节是否使用储能,除了考虑技术是否成熟和自身成本之外,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我国的电价机制及电价政策,因为这将直接决定储能的应用是否具有经济性。中航锂电的一位领导认为储能市场环境需要国家的指导。

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中白天和黑夜的电力需求之间的峰谷差有所加大。各地峰谷电价目前大多浮动在3:1左右,全国峰谷电差比较大的区域有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相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动辄达10:1的差额费率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且中国多数地方对峰谷用电对象有许多特殊的限制,在这样的环境下,储能的推广意义和推广范围比国外大打折扣。

值得借鉴的是,欧美国国家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峰谷电价,到90年代后期许多发达国家的峰谷差价在4倍以上,移峰填谷效果明显。为发电商创造商业利润空间,促成发电商对储能使用的主动需求。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电价绝对值普遍较高,导致其昼夜价差普遍高于国内的水平。

“从中国的电力市场环境来看,除了利用分时电价政策加大电价差外,实时电价也许是更好的选择。”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蔡国雄认为创造一个股市般的实时电价市场是更为先进的策略。

此外,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储能电价,现有电价体系中,储能的建设和运行成本也没有相应的疏导渠道,这也制约了我国投资应用储能技术。因此,在电价改革时,有必要对储能电量制定单独的销售电价。

蔡国雄坦言,电力储能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能源企业、研究机构等多方的积极参与,通过试点项目、研究报告等方式深入推进储能技术的研究、试验和商业化示范。他透露美国能源部(DOE)、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以及派克研究(PikeResearch)等定期推出储能方面的研究报告,如DOE的年度储能研发进展报告、Pike公司的储能系统辅助服务报告等。

这些对储能技术基础研究的投入,使得美国能够在储能领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断审视发展情况,进行技术储备。同时,在研究的基础上,美国大力开展多种类型的示范项目,储能技术呈多元化发展格局,加快了储能进入实际应用的步伐。

政策支持在何方?

实际上,早在2009年国家“863”、“973”等科研项目中已开始关注储能。2010年《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中第一次提到了储能的发展。虽然国家机构和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规、规划和办法等,但目前国内尚缺乏专门针对储能行业的政策。

“目前国家能源部与电科院都在密切关注国外的储能政策,但是要等到政策落实下来估计要在2~3年后”。一直跟国内主管储能机构领导有接触的嚴世斌坦言国内的支持政策不会在短期内出台。

而蔡国雄的观点则显的较为悲观。“我感觉不搞电力的领导对储能的概念并不清晰,市场的启动不能指望政策开路。”作为国家政协委员的他坦言多次跟国家相关领导提案分时电价、分布式发电等储能市场调控手段,但一直没有明确的反馈。“他们要看到市场启动后才会有可能出台政策。”蔡国雄补充了他的推测。

实际上,中国的能源行业居于美日之间,没有美国的成熟电力市场,但也不像日本电力行业的垂直垄断。资源没有美国丰富,但不会像日本资源缺乏,美国和日本的产业机制将对中国的政策制定非常具有参考价值。中国储能产业也迫切需要制定政策完善产业链。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光伏产业资深人士认为,国家对于储能政策迟迟不落地是跟光伏产业有关系。国家当前对光伏产业的态度是“骑虎难下”,推也不是,不推也不是。如果是储能产业发展在光伏之前,那么可能对于储能的支持政策就不会如此优柔寡断了。

与国内相比,国外不少发达国家对储能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大,已将储能技术定位为支撑新能源发展的战略性技术,相关的法案、计划、投资和补贴政策不断出台。

在本届韩国Interbattery的会议上,首尔民族大学教授Seung-11Moon表示,韩国政府于2010年01月制定了《智能电网国家路线图》。根据该路线,到2020年,韩国在智能电网建设上的投资约为27.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656亿元),其中政府出资2.7万亿韩元,约占总投资的9.8%,其余的24.8万亿韩元由企业出资。他强调此举必将带动韩国储能系统的快速发展。

在同期会议上,美国能源部副处长Miller,James在演讲中称,能源部在2011年发布的“战略计划”中,已明确将储能上升到战略层面,并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调整税收、支持技术创新等手段促进储能研发和应用。

据公开资料显示,美国能源部(DOE)已经和公共事业以及项目开发商联手,为他们提供基金。PG&E获得了州政府330万美元的支持,Edison也获得了美国能源部2500万美元的支持。近日,加州公共事业委员会(CPUC)审批通过了此前的一项提案,即要求到2020年该州大型私有公用事业企业采购1.325GW的储能。2009年拨给电力储能项目1.85亿美元,2009年8月,ARRA以税收抵免的形式为先进的能源设备,包括储能生产商提供230万美元资金。

Miller,James透露,美国对大容量储能设备(额定容量至少1000千瓦并维持1小时)将提供20%的投资税收抵免,对应用于家庭、工厂、商业中心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储能设备提供30%的投资税收抵免。

值得忧虑的是,储能项目作为投入高、运行费用更高的一个行业,上储能项目基本都是亏本,只能是叫好不叫座。不少人认为国家配套的产业政策将对储能产业的发展起到催化作用。

然而,中航锂电的上述领导则认为,“政策是把双刃剑,在没有明确技术路线之前给予支持,可能支持的方向是错的”。因此国家的政策出台应该慎重考虑。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