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聚合物热电材料研制成功

核心提示:用体温为手机充电,让篝火成为野营的电力之源这些都是人们对未来绿色能源的美好愿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朱道本、狄重安研究团

用体温为手机充电,让篝火成为野营的电力之源……这些都是人们对未来绿色能源的美好愿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朱道本、狄重安研究团队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立东课题组等在高性能聚合物热电材料研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有望让这一梦想照进现实。这一重要成果于7月24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塑料也能发电

研究团队提出并构建了聚合物多周期异质结(PMHJ)热电材料。具体而言,就是利用两种不同的聚合物构建周期有序的纳米结构,其中每种聚合物的厚度均小于10纳米,两种材料的界面约为2个分子层的厚度,并且界面层内部呈现体相混合的特征。这一纳米限域的结构不但可以保证有效的电荷传输,而且可以高效散射声子与类声子传播。

也就是说,PMHJ薄膜相对普通聚合物薄膜更接近高性能热电材料的“声子玻璃—电子晶体”理想模型,有望大幅提升材料的热电性能,从而为高性能塑料基热电材料的研究提供全新思路。

据介绍,具有高塞贝克系数、高电导率和低热导率的“声子玻璃—电子晶体”模型,就是指材料需要像玻璃一样阻挡热量(声子)传导,但又像晶体一样允许电荷自由移动,也就是让声子“寸步难行”而让电荷“畅通无阻”。虽然,科学界普遍认为聚合物具有声子玻璃特征,从而具有本征低热导率,但实际上,很多高电导聚合物薄膜和理想的“声子玻璃”有很大差异,制约了聚合物热电性能的提高。在过去十余年中,科学家们利用分子创制、组装和掺杂调控聚合物薄膜的塞贝克系数、电导率及其制约关系,但热电优值一直停留在0.5附近,远低于商品化无机热电材料的性能,制约了塑料基热电材料的发展。

研究团队利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张德清课题组和英国牛津大学Iain McCulloch课题组发展的PDPPSe-12和PBTTT两种聚合物,以及韩国蔚山科学技术院BongSoo Kim课题组发展的交联剂,结合分子交联方法,构筑了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PMHJ薄膜;通过与清华大学王冬课题组的理论合作研究,他们揭示了热导率的尺寸效应和界面漫反射效应。此外,PMHJ结构具有优异的普适性,其加工方式与溶液法制备技术兼容,在柔性供能器件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潜力。

业内专家认为,上述研究打破了现有高性能聚合物热电材料不依赖热输运调控的认知局限,为塑料基热电材料领域的持续突破提供了新路径。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