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随着“新电改”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我国储能业将迎来规模发展黄金期。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的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到14.11万千瓦,保守预计,到2020年底,我国储能项目装机规模将接近400万千瓦(均不包含抽水蓄能)。
2016年上半年,“新电改”在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输配电价改革、电力市场建设、售电侧改革、开展需求响应等方面持续推进。据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巡视员王强介绍,105个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已经启动,2017年上半年输配电价核定工作将全面完成。
建设现货市场是电改重点任务。业内人士说,随着电改的推进,以及电力现货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储能的发展也将迎来真正的飞跃,成为支持国家能源结构调整、能源转型的重要因素。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高级行业分析师岳芬认为,随着电力现货市场的逐步建立,储能将被用于发电领域、辅助服务领域、输配电领域、可再生能源领域和用户领域。对于发电侧和用电侧来说,进行电差价套利是储能的主要盈利方式;储能作为优质的“主动”调峰资源,通过在价格低谷的时段充电,在价格高峰的时段将电卖出,获取经济收益。
“对于售电公司来说,其一,'多能互补’是未来能源供应的重要趋势,在'多能互补’体系中,储能能够进行调峰;其二,安装储能设备后,售电公司可以在低价时向发电企业批量购电,降低购电成本;其三,对于拥有配电网运营权的售电公司,未来随着电力用户接入配电网的数量增多,或配电网基础设备老化,大量的资金需要投入到配电网升级和改造中,而储能则可以延缓配电网升级,减少其投资。”岳芬说。
“此外,储能的削峰填谷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拉平了负荷曲线,能够减少机组大范围调峰的程度以及机组开机的频率,降低机组的综合发电成本和系统的发电成本。”北京睿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事实上,储能产业已经明显提速发展。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7月-2016年12月,我国非蓄水储能装机的新增规划量约为74万千瓦;而2015年底,我国非蓄水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仅为14.11万千瓦。
记者了解到,从2016年开始,市场已经启动了储能项目。比亚迪、南都、协鑫集成等企业都已经针对工业园区规划和部署了大型分布式储能项目,以利用峰谷价差节省电费开支为主要目的,同时兼顾提供光伏利用水平、参与需求响应、延缓电力系统改造升级、参与电力辅助服务等收益点。据测算,在工商业用电峰谷价差较大的地区,利用储能削峰填谷节省电费的投资回报期已经可以缩短到六年,储能在工商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