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催化产氢研究获突破

   2017-03-27 中国科学报

36

核心提示:日前,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马丁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周武、山西煤化所/中科合成油工程有限公司温晓东以及大连理工大学

日前,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马丁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周武、山西煤化所/中科合成油工程有限公司温晓东以及大连理工大学石川等课题组合作,针对甲醇和水液相制氢反应的特点,采用铂—碳化钼双功能催化剂实现对水和甲醇的高效活化,在低温下(150℃~190℃)获得了极高的产氢效率。此催化体系有望作为下一代高效储放氢新体系得到应用。该研究成果发表于3月23日的《自然》上。

氢燃料电池是最具潜力的新一代能量提供系统,它将化学能高效转化为电能,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汽车以及其他固定和移动能量提供体系中,但是氢气化学性质活泼,氢气的储存就成为氢燃料电池应用的关键。

研究人员发现,将面心立方结构的碳化钼负载的金属铂催化剂应用于甲醇和水液相反应,催化剂表现出超高的产氢活性,在150℃就能以较高的反应速率释放氢气,进一步提高温度至190℃,放氢速率较传统催化剂提升了近两个数量级。仅以产氢活性估计,该催化剂已基本达到商用车载燃料电池组的需求。以目前甲醇市场价格计算,采用此路径储放氢气,氢燃料电池汽车每百公里燃料价格仅需约13元,而加60~80升甲醇可供家用小轿车行驶600~1000公里。该研究工作构建了化学高效储放氢新体系,为以甲醇为储氢平台分子经燃料电池转化为电能的利用途径提供了新思路。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油化工精神,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传国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广石油化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